摘要:增强做中国人的骨气和底气,让世界更好认识中国、了解中国,需要深入理解中华文明,从历史和现实、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角度深入阐释如何更好...
“增强做中国人的骨气和底气,让世界更好认识中国、了解中国,需要深入理解中华文明,从历史和现实、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角度深入阐释如何更好坚持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5月9日,习近平总书记给山东大学《文史哲》编辑部全体编辑人员的回信,让全校师生倍感振奋。
“山东大学将继续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回信重要精神,在党史学习教育中砥砺办学初心,增强新时代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志气,增强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办学道路的底气,努力建设担当中华民族复兴大任的世界一流大学。”山东大学党委书记郭新立说。
人文情怀
文史见长,历久弥新
金秋时节,走进山大校园,浓厚的人文气息扑面而来。
步入中心校区“世纪林”,老校长华岗和成仿吾的雕像含笑站立,文学院院长闻一多和学生臧克家的雕像相视而坐。不远处,历史系“八大教授”仿佛仍在探讨学问,冯沅君、陆侃如伉俪的雕像凝视着一代代学子成长……
“我通过亲身演绎老一辈山大人的事迹,不仅细致学习了山大的红色历史,也对山大的精神气质有了更深刻理解。”新闻传播学院2019级本科生刘俊媛感慨良多。前不久,她和同学们一起演绎成仿吾、闻一多、罗荣桓等前辈先贤,讲述他们勇于担当、矢志报国的感人故事,系列视频在新媒体平台上热播。
120年来,一大批名师大家汇聚山大,接续传承“学无止境,气有浩然”的办学之风,让文史见长。
1951年5月,新中国成立后的首家高校文科学报——《文史哲》在山大创刊。70年来,在党的领导下,《文史哲》几代编辑人员守正创新、薪火相传,在弘扬中华文明、繁荣学术研究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在国内外赢得一定声誉。
“习近平总书记的回信为整个哲学社会科学的未来发展指明了方向,我们将再接再厉,在新的时代条件下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展示高水平研究成果,支持优秀学术人才成长,把刊物办得更好。”《文史哲》杂志主编王学典说。
走进新时代,山大“为国育贤”的初心从未改变。近年来,学校接连主办、承办国际历史科学大会、世界儒学大会、尼山世界文明论坛等高规格会议,弘扬中华文明、繁荣学术研究。2020年11月,山东大学担任全国新文科建设组长单位,举办全国新文科建设工作会议,发布《新文科建设宣言》,构建了“新理论、新专业、新模式、新课程”四位一体的新文科建设模式,开启人文社科发展新篇章。
如今,“古文、古史、古哲、古籍”的研究优势在山大全面确立。全球汉籍合璧工程是对中华古文献进行调查编目、复制回归以及整理研究的国家重点文化工程。目前,山大已完成28个境外藏馆的存藏汉籍编目工作,另有26个境外藏馆的编目工作基本完成,目前已复制回归510种汉籍;历时36年的《杜甫全集校注》集杜诗研究之大成,将我国唐诗研究向前推动了一大步;“山东章丘焦家遗址”“河南灵井鸟雕像化石”分别入选全国和世界十大考古新发现,成为中华文明起源研究的又一重大成果……
爱国爱民
国家有召,义不容辞
1930年,一个身材瘦小的中国人在欧洲留学时写道:“中国人不是笨人,应该拿出东西来,为我们的民族争光!”这个人就是山东大学生物系教授童第周。
爱国主义始终是山大鲜明的底色,注入了一代又一代山大人的血脉。“两弹一星”元勋王淦昌,许下“我愿以身许国”的铿锵誓言;束星北74岁高龄时仍“但愿中华民族振,敢辞羸病卧黄昏”;海外归来的“近代病理学先驱”侯宝璋,下决心“将余生贡献给祖国”……
新时代的山大师生,如何用实际行动践行爱国主义精神?
“科”之大者,为国为民。山大行星科学团队分析了8个火星年多达6000张彩色影像,识别出4661个尘暴对象,有力保障了“天问一号”的成功着陆;山大岩土中心团队先后为成兰铁路隧道、青岛胶州湾海底隧道等200余条隧道建设保驾护航,攻克地下工程突水突泥灾害预警与治理关键技术……
“国家有召必应,义不容辞!”“我的孩子大了,父母健康,没有后顾之忧!我报名!”“我主动请战,不计报酬,无论生死……”2020年1月25日,大年初一,山东大学附属医院首批援鄂医疗队员白衣执甲,毅然逆行。
从淮水之北的河南确山,到大山深处的山西灵丘、石楼,再到天山脚下的新疆伊宁……年轻的山大研究生支教团成员用一堂堂课、一次次家访,书写着“扶贫先扶智”的生动故事。“从大山到山大”,他们还为农村孩子搭建起看看外面世界的桥梁,带领孩子们去北京天安门广场看升旗、去海边触摸大自然、去科技馆增长科学知识。
“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是摆在高等教育面前的必修课。面向国家所需,山大以培养基础科学拔尖人才为己任,建设文理医工拔尖人才培养的摇篮,积极探索拔尖人才培养的新方案、新途径。
如今,山大坚持融合发展战略,扎根齐鲁大地,深化科教融合、医教融合、产教融合、校地融合、校企融合、军民融合,凝聚山大师生系、山大校友系、齐鲁医学系、山大基教系力量,打造出一系列“山大系”服务品牌。
近年来,学校还将创新创业教育与高等教育改革紧密结合,牵头成立中国高校创新创业学院联盟,获得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3180项,各类国家级竞赛一等奖102项,并入选国家创新创业教育示范基地。
红色血脉
百年信仰,青年传承
“公家设立学堂,是为天下储人才,非为诸生谋进取;诸生来堂肄业,是为国家图富强,非为一己利身家。”7月8日,郭新立将党史学习教育与坚守“为国育贤”办学初心、践行“强校兴国”的时代使命相结合,给全校师生上了一堂生动的党史课。
理论宣讲、党日活动、艺术展演……今年以来,山东大学扎实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探索形成了“一位班子成员领学,认领一个问题,聚焦一个专题,制定一个方案,破解一个难题”的学习模式,切实将悟思想与坚守初心使命、履行核心职责、加强政治引领贯通融合,不断汲取奋进新时代的强大力量。
如何营造师生共创、人人参与的党史学习教育大课堂?山大创新学习方法,将学习贯彻落实回信精神和党史学习教育结合起来,针对机关党员干部、青年学生和教职医务员工的不同特点,分类制定学习方案,师生们同研同讲同行,将党史学习教育融入日常。
“百年信仰,青年传承”红色家书接力诵读活动中,一封封共产党人的家书穿越岁月,让诵者感动、令听者动容;“山东大学老一辈革命家”“山大红色印记”专栏里,用好红色资源,赓续红色血脉,让前辈先贤的感人事迹发挥典型示范作用;“百天百队百场”党史宣讲、党史讲坛“辅导员讲党史优秀短视频”征集等活动,推动党史学习教育进教室、进班级、进社团、进社会,进一步激发广大师生使命担当。
带领学生瞻仰济南五三惨案纪念碑,在济南革命烈士陵园缅怀先烈,参观纪念济南战役胜利的解放阁,寻访老战士、老专家、老教师……“把党的百年征程生动呈现在学生面前,可以切实增进学生对党史的理解,激发学生的使命担当。”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张路园说。引人注目的是,山大充分发挥“全国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的作用,将“四史”教育列为必修课程,在全国首设“党的建设”二级学科,健全马克思主义一流学科体系,推进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育人。
学史力行,是党史学习教育的落脚点。山大坚持把党史学习教育的阵地延伸到产教融合第一线,引导师生将科研论文写在大地上,把学术成果运用到实践中。“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为我们青年学子指明了方向,我们要从党史学习中激发信仰、获得启发、汲取力量,努力成为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让青春在为祖国、为民族、为人民、为人类的不懈奋斗中绽放绚丽之花。”经过党史学习教育,外国语学院学生马文啸感触很深。
“山东大学不断将学习成果转化为推动学校改革发展的实际举措和具体行动,在人才培养、科研创新、队伍建设、服务山东、一体发展、文化引领等方面突破了思维范式、破解了关键瓶颈、取得了重要突破,全校上下焕发出矢志一流、干事创业的生动气象。”山东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樊丽明说。(人民日报记者 张烁)
上一篇:探索建立学风建设长效机制——清华大学研究生学术学风建设进行时
下一篇:最后一页
院校推荐
最新资讯
考研院校
考研调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