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作为中国共产党创办民族高等教育的成功典范,中央民族大学(1993年更名)将于10月16日迎来70周年校庆。缘起延安、辗转城川、1951年复办于北...
作为中国共产党创办民族高等教育的成功典范,中央民族大学(1993年更名)将于10月16日迎来70周年校庆。
缘起延安、辗转城川、1951年复办于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因党而生、为党而立、向党而兴。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中央民族大学围绕“我从延安来永远跟党走”主题,深入学习领悟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努力把学习教育成果转化为“十四五”开好局、起好步的强大动力,转化为“双一流”建设谋好篇、尽好责的奋进合力。
联学联建,学党史成为校园风尚
4月底,在中央民大文华楼西区一层大厅,“青春路上榜样力量——张小娟先进事迹展”引发师生驻足。展览追忆了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脱贫攻坚楷模、民大杰出校友张小娟的点滴故事。硕士研究生张一琳参与了展览讲解,她说:“张小娟将个人理想同祖国的前途、民族的命运紧密联系,展现了共产党人的责任和担当。”
这场展览是“行学党史”的一场活动。“张小娟是我们的鲜活教材,展览是典型示范引领的抓手。”历史文化学院党委书记刘翠兰说。以“联”为载体、以“学”为基础、以“建”为目标,中央民族大学在全校范围推广党史学习教育“联学联建”,促进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同发展、凝聚合力,做到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学习中注重推广“三种方式”:围绕重要讲话精神、指定学习用书、重要参考材料“浸学党史”;围绕典型示范引领、主题社会实践、联合创作展演“行学党史”;围绕创新方式方法、利用智慧平台、线上学习讨论“云学党史”。
“学习党史是共产党人的必修课。”中央民族大学党委书记张京泽指出,学校要坚持用科学思维和系统观念创新方式方法,高质量高标准高水平开展党史学习教育,这是重大政治任务,必须摆到突出位置。
具体实践中,中央民族大学注重坚持系统观念,学校领导班子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在推进“在学习党史中感悟思想伟力”主题读书班、围绕“明理”“增信”“崇德”“力行”开展大学习大讨论大调研大培训、参加校史校情主题现场教学等方面以身作则、以上率下,学在前列、当好表率。基层单位结合实际,利用理论学习中心组、教职工政治理论学习、青年理论学习、“三会一课”、读书班等形式,持续深化理论学习。
学校深入开展“追溯建党初心共话百年辉煌”“党史百年”等党史专题学习培训,并广泛运用讲授式、研讨式、案例式、模拟式等灵活多样的方法,围绕“学起来”“讲起来”“做起来”“唱起来”“画起来”“舞起来”,兼顾示范与联合、线上与线下、课内与课外,统筹开展“11个一百”主题宣传教育活动。围绕“明理”,开展百部经典推介、百题知识竞赛;围绕“增信”,开展百部微型党课、百封书信征集;围绕“崇德”,开展讲述百年党史、百部作品展演、百幅画说党史;围绕“力行”,开展百首红歌献党、百日实践打卡、百公里健身跑等。
“为了完成这幅作品,我们收集了许多视频和图片,一直与作品中的代表沟通,不断推敲细节。”美术学院院长、教授芮法彬团队创作的《习近平总书记与五个少数民族自治区优秀代表在一起》的油画作品在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展出,芮法彬这样讲述“画”出党史的故事。
“今年,利用党史学习教育的契机,美术学院举办了‘翰墨丹青绘百年党史’师生美术作品展,作品题材有红军长征、脱贫攻坚等,非常丰富。下一步美术学院将用更多更好的作品描绘党的革命历程,讴歌新时代伟大成就,反映人民的美好生活。”芮法彬说。
创新形式,红色文化融入师生日常
“‘回延安’、学党史,超有趣!”谈到与百位同学一起“穿越”,硕士研究生盛立妮直言既新颖又新奇,“我还即兴创作了一首信天游呢!”
运用“延安文艺情境实践虚拟仿真实验室”,同学们“回到”革命圣地延安学习党史:人机交互“体验”80年前的生活、“实地”创作信天游和排演秧歌剧……文学院党委书记邓光奇认为:“这种方式增添了科技味、体现了时代感,既有意义又有意思,既有行动又有触动。”
“行之有效的形式,使爱党报国的红色基因铸入青春血脉。”中央民族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郭广生表示,“在党史学习教育的推进过程中,学习成效转化为实践成效。”
中央民族大学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注重“三个结合”:结合校史校情教育强调“延安根”,结合当前实际工作强调“团结魂”,结合政治能力建设强调“跟党走”;着力深化“三个理解把握”:引导党员干部深化对党的百年奋斗史的理解把握,深化对党的百年民族工作史的理解把握,深化对党独立创办民族高等教育史的理解把握。
郭广生介绍,学校深化校史校情教育,挖掘展示和总结凝练学校发展历程中的红色印记,系统推进“一个展”“一堂课”“一套书”三大工程以及重要校史资料数字化;“云接力”同读一本书,引导青年学生同读《习近平与大学生朋友们》;完善“红色”思政体系,开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程,将党史元素融入专业教学,促使专业课与思政课同向同行;联合“延河联盟”高校,共同推进庆祝建党百年共建红色育人基地等系列活动,共同打造新时代高校人才培养共同体,共同走好中国特色高等教育“红色育人路”。
“请党放心,强国有我!”音乐学院硕士研究生黄钰善说,参与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的广场合唱,让她和同学们深感骄傲自豪。今年“七一”,中央民族大学选派528名师生代表参加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广场献词、合唱和文艺演出等重大活动;9月30日,168名各族师生代表参加向人民英雄敬献花篮仪式。张京泽介绍,积极发挥参与国家重大活动的思政教育和实践育人作用,也是民大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的重要方式。
党史学习教育中,“我从延安来永远跟党走”主题诗诵会、民大人的民大记忆“口述史”、“百岁民大人讲述百年党史”等活动精彩纷呈,专业思政剧《长征路·民族情》《唱支山歌给党听》MV(音乐短片)等作品不断涌现,学校通过推动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教师与学生同向同行,引导广大师生立志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
肩担使命,学习热情化作奋进激情
“最大感受就是震撼,红军将领人物形象十分生动,故事情节泪点满满。”舞剧谢幕后,现场不少学生发出赞叹。
5月26日,中央民族大学原创民族舞剧《情深谊长》正式公演,舞剧紧扣“彝海结盟”历史事件,再现了长征路上中国共产党与少数民族同胞结盟的民族团结历史佳话。
经过70年不懈奋斗,中央民族大学已经成为践行政治立校的重要高地、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阵地、培养各民族优秀人才的重要基地、民族理论政策研究的重要基地、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重要基地。
“作为我国民族高等教育的‘排头兵’,中央民族大学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具有特殊使命与独特作用。”兼任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主任的张京泽介绍,学校紧紧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个重大时代命题,将其贯穿于办学治校全过程,通过强化协同机制打造国家高端智库平台、深化学术阐释引领中华民族共同体理论研究、坚定“四个自信”发出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民大声音、创新教育教学构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体系、拓宽育人渠道形成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生动实践,已经成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高校典范。他表示,推进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在中央民族大学落地见效,关键要体现到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推动教材体系、学科体系、人才体系等的建设成果上,要体现到高质量发展的实际成效上。
9月1日,中央民族大学丰台校区正式启用。中式经典、山水校园风貌特点的新校区,彻底提升了“大文化”与“小空间”的匹配度,为中央民大跨越式发展提供了新起点。
面对发展攻坚期和改革深水区,中央民族大学坚持党史学习与总结经验、观照现实、推动工作结合,与解决实际问题结合,找准切入点、锚定着力点、把握关键点,用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有序推进“十四五”规划编制、教育评价改革、人才培养质量提升、人事制度改革、70周年校庆等重点工作和开办附属初中、教职工公租房建设、办理房产证等重点民生工程,通过全面增强获得感、幸福感、满足感,进一步激发师生员工把党史学习的热情转化为“十四五”和“双一流”干事创业的激情。
张京泽表示,“我从延安来永远跟党走”,既是中央民族大学党史学习教育的主题,也是70周年校庆的主题,更是新时代各族师生勇往直前的奋进心声。(光明日报记者 周世祥 光明日报通讯员 刘佳)
上一篇:江西理工大学研究生“开学第一课”:为科研诚信立“一把尺”
下一篇:最后一页
院校推荐
最新资讯
考研院校
考研调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