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信息网【官方站】—国内主流考研网站,考研信息第一平台!

考研信息网【官方站】

当学历成执念:“考研热”还会降温吗?

摘要: 自2月15日起,2019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初试成绩陆续放榜,一时间,考研成绩的话题持续占据着网络热搜榜。  在逐年攀升的报考数

    自2月15日起,2019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初试成绩陆续放榜,一时间,考研成绩的话题持续占据着网络热搜榜。

  在逐年攀升的报考数据中,“考研热”是近年来舆论场上的老话题。或为躲避就业竞争,或为寻求学历镀金,亦或因为名校情结,大学生选择考研的理由各种各样,有的人走上考研路,甚至仅仅因为毕业焦虑中的“随大流”。

  当学历成了执念,还有多少人为学术深造而决定考研?

\

  某考研培训机构内景 中新社发 张勇 摄

  非985不读!求学路上的名校情结

  2月15日,熊晓珊拿到了自己的考研成绩。对比去年的分数线,她有望拿到山东大学传播学专业的复试资格。

  2019年研究生考试,已是熊晓珊第二次走进研究生考场。和她一同参考的,还有来自全国的290万考生。这一规模较上年激增52万,增幅达21.8%,成为近十余年增幅最大的一年。

  290万考生,考研的理由也不尽相同。在熊晓珊看来,借考研冲进名校,才能在毕业生中脱颖而出。

  熊晓珊的竞争压力有着现实支撑,据中国教育在线数据统计,全国高校毕业生数量近20年来一直增长。2019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预计达834万人,较上一年增加14万人。

  一面是高校毕业生规模的扩大,一面是僧多粥少的就业机会,熊晓珊认为,获取985高校硕士文凭才能从就业大军里脱颖而出。

  连续两年,她都把目标定在山东大学。在她眼里,这所专业排名靠前的985高校,能让她在学历上打一个漂亮的翻身仗。

  然而,考研升入985大学并非易事。整个大四毕业季,熊晓珊放弃了所有单位的实习和招聘机会,一心放在备考上。可第一年考试她还是名落孙山。

  “再考一次。”熊晓珊很快做出决定。即便今年已是“二战”考研,熊晓珊却不打算做出任何妥协,她表示,无论是专业还是大学,自己绝不接受调剂:“不是985大学,我明年再考第三次。”

\

  学子为考研紧张复习。中新社记者 张斌 摄

  “门槛焦虑”下,高学历成考研执念

  在持续升温的“考研热”里,往届生屡战考研早已不是新鲜事。

  据中国教育在线发布的《2019年全国研究生招生调查报告》,2019年研究生招考试中,2018年往届生占比已达到45%,接近半数。

  23岁的李佳恒,就是“往届生”考研群体中的一员。2019年的研究生考试,是他第二次参加。在他看来,一份中国传媒大学的硕士文凭能换来更好的就业机会。

  随着社会整体就业门槛提高,追求高学历的就业敲门砖,成了多数大学生的考研动力。中国教育在线的数据显示,考生在报考研究生时,首要动机为就业压力大,提高就业竞争力,占比36%。

  李佳恒萌发考研想法,同样来自就业的“门槛焦虑”。本科学习新闻专业的李佳恒,大四进入一家互联网企业实习,同事告诉他,入职必须是硕士学历。

  “没有学历,意味着被很多单位拒绝”。在投出其他几份简历后,李佳恒意识到学历已成了进入好单位的硬门槛。

  去年年初考研失利后,6月份,本科毕业的李佳恒留在北京租房准备专心“二战”。新一轮备考也让他压力倍增:同龄人或已走上工作岗位,或已升入心仪大学,唯独自己还没有着落。

  就业迷茫,升学成毕业“唯一选项”?

  冲刺在考研路上,有人为了踏入名校,有人为了一个更好的就业平台。但对于现年25岁何立峰来说,考研却变成了一种无奈:“没想好以后干什么,只好接着读书。”

  算起来,2019年研究生考试已是何立峰第三次走进考场。用他的话说,前两次考试失败,是因为自己没找到考研动力。

  2017年,何立峰从重庆某大学农学专业毕业。大四找工作时他陷入迷茫:“和专业匹配的工作寥寥无几,也不知自己的兴趣所在。”一时间,何立峰不知未来路在何方。

  考研是何立峰多数同学的选择,不知所措的他也决定加入考研大军。自2016年起,何立峰走上了3年考研路。

  但这条路是千军万马走独木桥。放在何立峰眼前的,是逐年递增的报考人数:2016年报考研究生人数177万,到2017年升至201万。一年时间,人数激增24万。

  但何立峰却并没有花时间准备。在他的人生设想里,升学并非出于学历追求或名校梦想,只不过是自己就业迷茫之际,放在面前的救命稻草:“考上了研究生,可以推迟几年毕业。”

  在就业压力面前,考研成了何立峰逃避现实的“唯一选项”。错过了应届生就业机会,对何立峰而言,无论就业还是考研,都是两难的选择。

  前不久,何立峰拿到了第三次考研成绩,结果依然不理想。是坚持再战一年,还是就此走上工作岗位,这个两难的问题,又再度摆在他的面前。

\

  图为考研生坐在楼梯上专心背诵。孙宏瑗 摄

  考研热,怎么降温?

  如今,“考研热”已持续多年。统计数据显示,自2011年以来,中国考研报名人数除在2014、2015年稍有下降,其余年份都呈增加态势,2017、2018年增幅更在10%以上。

  考研是否应该成为多数学生的选择?海天考研院校大学生职业规划师吴睿对记者表示:“考生切勿将考研当成执念或理想,选择考研与否,应从自身条件和社会的外部环境出发来考虑。”

  针对越来越多往届生坚持考研,在吴睿看来也有着现实的理由支撑:“工作单位学历要求提高,就业压力之下,学生不得不考取高学历。”

  “即便如此,考研也不可盲目跟风。”吴睿指出,对往届考研生来说,评判自己是否继续考研,应从自身学习能力和科研能力出发:“如果学习吃力,就应该适当调整目标院校,甚至进行新的职业规划。”

  除自身科研能力,外部社会环境也应成为考研与否的参考标准。

  “相比学历而言,用人单位更看重职业技能,考生应从所学专业出发,结合当下就业环境和专业实用性,充分考虑读研的必要性。”吴睿说。

院校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