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信息网【官方站】—国内主流考研网站,考研信息第一平台!

考研信息网【官方站】

研究民间传说数十年 高龄浙大教授藏着个有趣的灵魂

摘要:   杭州今年的冬天特别冷,因为天气和身体原因,83岁的吕洪年搬进了医院,要在那里暂住一阵。  钱报记者在浙江医院见到老人。满头银发

   杭州今年的冬天特别冷,因为天气和身体原因,83岁的吕洪年搬进了医院,要在那里暂住一阵。

  钱报记者在浙江医院见到老人。满头银发的他十分热情,讲到兴起,嗓门不由自主放大。他在思考问题时,眼睛会打转,有时吐吐舌头、轻舔嘴唇,就像小孩子一样认真可爱。

  鹤发童颜的老人,内心却是有趣的,充满故事。

  和祖国的故事“红黄”交织

  熟悉吕洪年的人都知道,在挑选服饰的时候,他酷爱红色和黄色。在他的认知里,“红色象征着激情,黄色象征着勇敢。人的血液是红的,炎黄子孙的皮肤是黄的。”

  吕洪年认真地解释着,敞开的灰色外套里,就是一件红色的毛衣。

  颜色不仅穿在身上,更是刻在心里。

  吕洪年从小就是积极分子,读小学时担任学校少年先锋队的大队长。朝鲜战争爆发后,还只有13岁的吕洪年“脑子一热”,去报名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在身边的同龄人中,他是唯一提出这样请求的人。

  结果是显然的,因为年龄不够要求,他的请求没有被通过。吕洪年现在回忆起来,还有一点遗憾。

  吕洪年觉得自己算不上是个勇敢的人。他读小学的时候是寄宿在学校,当时条件比较艰苦,学生都在学校礼堂的楼上打地铺,而厕所离礼堂比较远,晚上起夜要走一段路。当时有人传言厕所里有一只很大的白老鼠,流言传到吕洪年的耳里,他便吓得半夜不敢起来去厕所。

  1995年,“江南与日本”国际学术研讨会在日本召开,吕洪年作为民俗学家,应邀前往。在这个会上,“胆小”的他却做了一个大胆的决定,上台讲述关于明代倭寇(日本海盗)的历史。演讲的整个过程他义正辞严,发言完毕后赢得一片掌声。

  “抗日战争时期我家乡就被日本侵略过,这样的话我早就想讲了。”即便是现在,吕洪年对当时的自己也感到骄傲。

  紧跟时代潮流,不断创新育人方式

  吕洪年的教学生涯从1961年开始,当时适逢教育改革,他从杭州大学毕业,留校做马骅老师写作课的助教。

  改革开放后,许多高校开始开设选修课,吕洪年也在学校里率先开设民间文学和民俗学的选修课。

  在民俗学的教育上,吕洪年采用了“实地考察、理论讲授、采访笔记、论文评选”的方法。他认为老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是一体的,需要以社会实践带动课堂的教学,其中老师的言传身教是关键。“以身作则,以行动示范”是他当时上课的两个特点。

  吕洪年最不喜欢的就是严肃刻板的课堂氛围,于是在课堂上,他便用幽默的语言来讲故事,把枯燥的内容讲得很生动,学生都被他的幽默的风格和有趣的故事吸引了。

  当时,在学校里,吕洪年也是最受学生欢迎的教师之一。1995年,他曾开设了《民俗文化》的选修课程,最多的时候有近500人前来听课,整个教室挤得满满的。

  苦心钻研几十年

  以传承民俗文化为己任

  吕洪年的家乡在浙江新昌,那里的民间文化非常深厚,有很多大大小小的庙会,在街坊四邻中,还口口相传着有趣的民间故事。他从小就在这样的环境中长大,因此,他打小就对民间文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他高中时期的老师陈桥驿先生,也是著名的历史地理学家,曾在上海的《旅游杂志》上发表过一篇介绍新昌风土人情的文章。吕洪年受陈桥驿影响,开始用文字记录这些故事和文化。于是他走近老百姓,去收集、学习民间故事和民俗文化。

  “这些都是散落的遗珠,是中华民族珍贵的文化。我要把它们都收集起来,让更多的人看到。”吕洪年说,传承民俗文化就是他的初衷。

  2018年2月,他的新书《万物之灵:中国崇拜文化全览》出版了,一共38万字,第一次印刷了8000册,刚上架不久就被一抢而空。但是,他取得这样成绩的背后却付出了不为人知的汗水——吕洪年花了40年来编写这本书,自己的半辈子心血都倾注于此。

  他从老百姓那边收集了很多民间传说,并对这些传说内容进行了归类和深刻的分析。这本书中,有风、火等自然元素,有虎、狮等动物,也有竹、松、兰等植物……很多所谓的“迷信”事物在这本书中都有据可考。

  从民俗文化角度,吕洪年自己也深刻体会到了中国文化的变化。他觉得,现在的民间风俗五花八门,越来越多样化、仪式化。比如举办婚礼,在以前,是花轿抬新娘,而现在却是轿车;嫁妆也从衣物首饰,变成了汽车、房子;还有中式婚礼、西式婚礼或者是中西结合的婚礼形式可以选择。

  “这也是个好现象,说明我们国家强大了,人们的生活越来越好,选择的余地也越来越大。”吕洪年笑呵呵地说,“我也发自肺腑地,祝愿中华文明长盛不衰。”

院校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