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就业竞争形势愈发激烈,很多高校毕业生选择用高学历来加持自身,通过考研等方式缓解就业压力、提升自我竞争力。一些毕业生在考研与就业
随着就业竞争形势愈发激烈,很多高校毕业生选择用高学历来“加持”自身,通过考研等方式缓解就业压力、提升自我竞争力。一些毕业生在考研与就业间摇摆不定,以致无法安心备考,最终成了“弃考族”。(11月27日新华网)
在高校校园中,临近考研却“弃考”已成了一种十分常见的现象。在不少毕业生眼中,研究生学历只是找工作的一块“垫脚石”,选择读研也并非是为了继续深造所学专业。考研初衷的不端正,导致学生在备考时难以专心复习、在找工作时又惦记着考试,结果就极易顾此失彼,导致两方结果均不尽如人意。诚然,“弃考族”的出现是现今就业环境的必然产物。很多用人单位格外看重学历,本科毕业生无论是在应聘时还是在职位晋升时,都会受到学历限制而失去发展良机。因此,考研对许多学生而言纯属无奈之举,“读研”的功利性也就逐渐大过了学术性。
与“弃考族”相对应的,还有“坚持考研一族”。在这些学生中,一部分是真正有志于继续深造而主动选择考研;而另一部分学生则畏于就业压力,本着“先缓缓再就业”的消极心态而选择考研。无论是“弃考”还是“被动考研”,实际上都是非理性行为,都体现出学生缺乏对于学业及人生的整体规划,缺乏对自身、对社会的理性认识。其实,做好考研与就业这道“选择题”很简单,选择自己喜欢的、适合的道路即可:若擅长学习、喜欢研究,那么就可选择考研、潜心备考;若认为自己能够适应就业环境、具备就业素质,那么就多方了解招聘信息、寻找合适工作岗位。如果总是畏手畏脚、左顾右盼,反而容易与机遇擦肩而过。
当然,若要根治“弃考族”所面临的升学就业两难问题,外界助扶也极为关键。一方面,高校须树立育人良心、加强正确引导,在具体分析学生情况的基础上,对学生发展方向提出建议,绝不能为保证“高就业率”“高考研率”而一味地“引导”学生走上并不适合自己的道路。另一方面,用人单位也应适当改变用人观念,不能仅凭一纸学历便将应聘者划为“三六九等”,而忽略了应聘者本身可能具备的其他优秀能力与潜质。从一定程度上来讲,用人单位的选人用人标准是学生们选择道路的“风向标”。因此,只有在更广范围内形成理性用人之风,才能有效引导学生作出正确选择、有效破解“弃考族”面对的双重难题。
就业虽是道“难关”,但绝非是无法突破的关卡。实际上,只要毕业生能够树立理性择业观、保持平和良好的择业心态,“找工作”便不是难如登天的事,考研也就不会如此功利化。无论是应聘者还是用人单位,均应少一些焦躁与盲目、多一些思考与理智,用理性思维看待升学及就业问题,为毕业生创造良好就业环境,为全社会营造积极就业氛围。
上一篇:北京市2017年新增博士硕士学位授权审核推荐名单
下一篇:考研弃考未必不是理性选择
院校推荐
最新资讯
考研院校
考研调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