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不带偏见,只录看见。春节期间,几位研究乡村治理的博士硕士生,以专业视角写回乡笔记 故乡虽不完美,但也不缺少美 今年春节,各
不带偏见,只录看见。春节期间,几位研究乡村治理的博士硕士生,以专业视角写回乡笔记
故乡虽不完美,但也不缺少美
今年春节,各种“回乡记”火了。“故乡并不完美,故乡也从不缺少美。”华中科技大学中国乡村治理研究中心的贺雪峰科研团队,几位经常在全国各地农村蹲点调研的博士生、硕士生,利用春节回家契机,深度观察中国乡村,没有偏见、成见,只忠实记录“看见”。
观察人:刘成良 地点:湖北沙洋
在家种地种出乐趣
开着插秧机就像打游戏,蛮过瘾;忙完农活就外出潇洒“游”一回
“以前我在外打工,不想回来种地;现在我在家里种地,不想出去打工。我忙半年、玩半年,闲的时候背个包就出去了,去年游了香港、澳门和越南,今年准备去泰国。”湖北沙洋县种田大户王泉林一脸自足。
5年前,王泉林是贫困户,而且背了一身债。他在吹牛吗?不!
王泉林曾在外打工,妻子在家种田。后来妻子患重病,他不得不回家照顾,家里经济更是雪上加霜。
2010年,王泉林从别人手里流转来20多亩地,扩大种粮面积增加收入。他买了小型收割机、旋耕机,自己用,也给别的农户服务赚钱。2012年,王泉林又流转来一些土地,扩大到150亩。
传统农业是辛苦活,农民汗珠子落地摔八瓣,王泉林却找到了乐趣:“开着插秧机插秧,像打游戏一样,蛮过瘾!”2014年他种田纯收入10多万元,忙完农活,就外出潇洒“游”一回。
经营有方、信誉好,周边很多外出务工的农民主动把地流转给他。王泉林说:“经营规模大了,我就是田老板。肥料、种子都是别人抢着送上门,找我的农资商像竞标一样,我说了算!”
思考:像王泉林这样收入可观的新型种田大户,仅他所在的村民组就有4个,整个沙洋县更多,许多种田大户为租不到更多的田地而发愁。当前,不少地方农民进城务工和经商,虽然带来了农村空心化的问题,但也为农业规模化提供了契机,让有心人抓住了商机。
观察人:陈锋 地点:福建永泰
生育观念趋向多元
农村年轻人不再信奉“传宗接代、多子多福”,更多追求生活质量
腊月廿三,福建永泰县一个小村子,高家四代同堂,热闹异常。
看着儿孙们进进出出,高老太太却高兴不起来,反复念叨:“老三媳妇怎么又躲娘家去了?”这是老三媳妇第二次在全家大聚会时“玩失踪”。她为啥躲避家人?
老三媳妇毫不掩饰:“我一回去肯定又被‘催生’,不回去还落个清静。”
福建许多农村恪守“传宗接代、多子多福”的传统观念,即便是走出了乡村、学历很高的人,这种思想依然根深蒂固。当年,在乡镇中学教书的老大两口子,为生二胎,东躲西藏,吃尽了苦头。如今老三媳妇也到处躲,却是为躲“催生”。大嫂实在难以理解:“老三媳妇这是身在福中不知福!”
据了解,老三在机关上班,媳妇是一家事业单位中层领导,儿子上初中。他们在县城有一套140多平方米的房子,还有一辆小轿车。
高家上下纷纷做老三媳妇的“思想工作”,老三媳妇却态度坚决:“我俩要上班,爸妈都年纪大了,再生一个,谁帮我们带?我休产假,工作就受影响,生活质量也会下降。”结果,几次“催生”动员都不欢而散……
老三媳妇盘算的是如何攒足儿子上大学的钱,以及来年全家外出旅游的事……她觉得“这才是想要的生活”。
思考:相对于“多子多福”的传统观念,如今人们的生育观更趋成熟和多元,老三媳妇的态度,也是一种市场经济下的理性选择。当然,老三媳妇的“理性选择”也反映了一些现实难题:女性产假、孩子养育优育、生育和事业平衡等。这些事看似小,但同样需要配套改革,才能让包括老三媳妇在内的人们敢生二胎。
观察人:张雪霖 地点:安徽太和
结婚彩礼水涨船高
彩礼钱存在盲目攀比,普通农户娶媳妇,要花掉几年积蓄
“现在农村找媳妇,除了一栋楼房,还得要十五六万元彩礼。”崔婶儿家在安徽阜阳市太和县,夫妇俩在湖北宜昌市卖早点,22岁的儿子给他们打下手。
眼下崔婶儿最操心儿子的婚事。在当地农村,小伙子到21岁还没定亲,父母就开始着急。儿子今年春节要回老家相亲,盘算着相亲的事,崔婶儿很纠结:老家的楼房是10年前建的,当时在村里“上档次”,现在显得旧了。这些年在外挣的钱,在老家镇上买了两间门面房,又在宜昌买了一套小房子。老家再建新楼,既没钱也不会住,但不建又怕女方看不起。
在阜阳一带农村,两三年前,彩礼一般为10万到12万元,今年“涨”到15万元左右。普通农户娶个媳妇,几年积蓄就没了,甚至要背债。春节期间,当地都在传一件事:一户人家要彩礼20万元!男方父母纷纷感叹:“真是不得了,彩礼越来越多,这咋弄!”
一些村民介绍说,对于彩礼钱,女方父母会象征性留一点,大部分作为嫁妆给女儿,作为新组建小家庭的原始积累。“父母都希望女儿过好点,才会攀比着要彩礼。”
思考:“这边的亲闺女,到那边是儿媳妇,都是一家人,不是做买卖。”农村彩礼上涨,一方面说明农民的收入水平、生活标准和心理预期逐步提升,水涨船高;另一方面,也可能是盲目攀比导致的。对这些不良习俗,还要靠道德和民间舆论来规范。有些地方的“红白事理事会”发挥了较好的引导作用,值得借鉴。
观察人:夏日 地点:湖北阳新
“村晚”登场麻将冷场
过去回家过年扎堆打麻将,现在年轻人自己筹办娱乐活动,过个欢乐年
腊月二十四傍晚,阳新县夏家堰第一届春节联欢晚会在祠堂开幕,15个节目,80多分钟,男女老少齐欢笑。“村晚”把许多村民从麻将桌边拉了过来,许多人看后意犹未尽:“明年接着办!”“我也要上‘村晚’!”
夏家堰有十几户共80多人,过去一到过年,许多人扎堆打麻将,麻将几乎成了乡村“最有吸引力”的娱乐活动。人们见面问候直接就是“打麻将啊”。很多人开始也不想打,可架不住乡里乡亲反复喊,别人叫你玩,你不去就是不给面子,以后不好在村里“混”。但一上手就上瘾,越陷越深。
过年不能只打麻将啊!几个返乡大学生就想着办个联欢晚会,把“麻将”们拉过来。一张罗,妇女广场舞队最先响应,白天、晚上加紧排练。幼儿园的小伢们,也拿出了平时学的舞蹈。大伙儿互相推举,村里能唱会跳的大有人在,独唱、串烧、对唱、双截棍表演、朗诵……报名的太多,不得不说服一些人暂时放弃,明年再上。
办“村晚”不能将就,也不能增加大伙儿负担。广场舞队的音响只能放音乐,不能伴唱。一位村民结婚时买的音响,效果不错,但一个喇叭哑了,搬到镇上修好了,“村晚”用上了。
大学生们还做了视频,但没有投影仪。有人帮着借到了投影仪。全村总动员,终于凑齐各种设备,整个联欢会花费不到300元。
大学生们还发动大伙儿打扫村庄卫生,搞爬山、乒乓球赛等活动,春节过得热热闹闹,文明健康。
思考:当前,赌博在一些乡村很常见。从客观上讲,这和乡村文化供给不足、文化娱乐活动缺失有一定关系。农民在漫长的农闲时节找不到合适的娱乐方式,心灵空虚,极易受到不良风气的影响。在让他们认识到赌博不只是“不正当的娱乐方式”,更是一种违法行为的同时,也应加大对乡村文化的供给。(记者 张志锋)
[快评]
少一点吐槽,多一点建设
今年春节,各种“回乡记”刷遍朋友圈。有的是客观记录,理性建言;有的真假难辨,混淆视听。加上“标题党”的涂鸦,以偏概全,以讹传讹,对农村污名化,进而演变成一场“看热闹不嫌事大”的狂欢。这种现象值得反思!
发展必有烦恼,短板多在农村。要有问题意识,也要有历史眼光;要有目标导向,也要有发展耐心。一次返乡只能管窥,沉入基层,才能深入农民内心,触摸真实的脉动。每一个乡村的观察者不应只是做春节的“城乡对比”,更在于助力“城乡一体”。关心农民,不是居高临下的同情,而是携手并肩的同心。心里装着原乡,脚下就是故乡。不做无谓的旁观人,要做积极的建言者、建设者。(士风)
上一篇:今年河北省研究生、本科生实现“五连增”
下一篇:常雷老师:保研的五大人脉
院校推荐
最新资讯
考研院校
考研调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