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文章来源于考试点 转载请注明出处 近日,国务院正式印发《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提到要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
文章来源于考试点 转载请注明出处近日,国务院正式印发《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提到要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以后每五年一个周期,2016年开始新一轮建设。到2020年,若干所大学和一批学科进入世界一流行列,若干学科进入世界一流学科前列;到2030年,更多的大学和学科进入世界一流行列,若干所大学进入世界一流大学前列,一批学科进入世界一流学科前列,高等教育整体实力显著提升;到本世纪中叶,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的数量和实力进入世界前列,基本建成高等教育强国。
其实早在上世纪90年代开始,我国就推出“985工程”、“211工程”,以此加快推进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进程,中国的许多大学也曾列出了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时间表,但直到今天,我国也只是初步建设成了“教育大国”。
近年来,在名目繁多的各类世界大学排行榜中,虽然都能找到一些中国大学的名字,但是面对牛津、剑桥、哈佛、麻省理工学院这样的欧美名校,中国高校还有一定差距。
中国大学与世界一流大学之所以存在差距,主要还是因为当前中国大学在办学理念与能力建设方面“短板”太多,当前中国的许多高校在教学方面,有意识或者无意识地与社会需求相脱节。尤其在高校建设期间,我们往往对“一流”的认知发生了偏差:以资源为主导,资金支持、占地面积、师生人数、发论文数量等成了竞争标准,显而易见,沿着这种思路创办“一流大学”是永远不可能会成功的。
中国什么时候才能拥有一批世界一流大学?这个追问也始终困扰着我们每一个人。
席酉民先生说,世界一流大学一定是一个积极探索未来教育方向、迎接挑战、并为学生创造更大价值的大学,而非仅仅出一些科研成果。这一点可能是当下中国教育发展过程中需要特别引起重视的,因为在赶超的过程中,我们更容易关注现行的指标,而忽视了教育的本质。
那么何谓教育的本质?正如雅斯贝尔斯所言,教育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如果教育不能触及到人的灵魂,未能引起人的灵魂深处的变革,它就不能成为教育。一流大学的目的不应该是传授已有东西,而是把人的创造力诱导出来,将生命感、价值感唤醒。这种人文的教育才应该是一流大学最终的内质。以世界一流名校耶鲁大学为例,精神的自由一直是耶鲁百年的一贯宗旨,学术的碰撞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自由、宽广的教育面,而非狭窄的、职业的教育。一流的大学所坚守的正应该是这种“为知识而知识,为学问而学问”。
从历史和比较的角度看中国,我们是十分重视“人文教育”的,这也是历史留给我们雄厚的物质和学术基础。如何从人文中寻求精神归宿,这恐怕才是一流大学的应有之义。
上一篇:你的学校“受委屈”了吗?
下一篇:17岁华裔神童进NASA工作 八岁读大学(图)
院校推荐
最新资讯
考研院校
考研调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