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每一次用心的尝试都会积累一定的经验,但不一定是所有人都能接受有用的经验,如何选择合适自己,还要在不断的尝试中得出结果。作者有言:我...
每一次用心的尝试都会积累一定的经验,但不一定是所有人都能接受有用的经验,如何选择合适自己,还要在不断的尝试中得出结果。作者有言:我写的这些东西,有些人可能觉得特简单、是大道理,但是每一个道理都是几十上百道题目总结出来的。学习和考试真的不一样
我大考小考考了不少了,从驾照、高考、考研、CPA。得出的最主要规律就是学习和考试不是一码事。会开车的不一定能盘库;会逻辑的不一定能做题;会计博导还不一定会CPA的题,同样会考试更不意味着会实践。
从逻辑角度上说。有很好的逻辑能力只能证明你具备了30题对20个左右的能力。这种正确率对于上名校来说没有意义。一般30题错3个以内才能说明已经具备了上名校的实力。7个题目的差距,就是质的变化;同时做30个题目的时间从1个小时到40分钟,就是质的变化。
这个质的变化包含了什么能力?应试能力、对考试的思考。大致举例说明吧。你能把30道题只分成3到4类么(抽象总结能力)?你能每次把几十上百字的信息提炼成10个字左右么(而且是在1分钟内)?你能总结出所有提问方式么(常规、变形的、陷阱的、)?你能总结出所有正确选项和错误选项的特征么(同样只分成3到4类)?你能……在不知道题干逻辑的情况下就把答案选出来么?
我和我的好友,经常在一起讨论逻辑题,基本上是题目贴出来就出答案,没有时间给你思考。在竞争如此激烈的情况下,每门考试的胜出者都得具备相当高的能力。
上面这些能力很多和逻辑本身关系不大,而是在挑战自己的思维盲点,挑战别人设的陷阱。这些能力的具备需要大量的练习,更需要科学的方法。不然就会出现上面提到那位同学的状况。
针对这些问题,大家很有必要在自己的应试能力上下大工夫(其实这些能力对未来的学习帮助也非常大,本人深深受益。)这些能力细分可以是:
1、题型分类总结。把30题归类,3到4类。如果分类总结做不好,错题就会越来越多,越来越模糊。
2、对问题本质的思考。可能很多人觉得上面说的分成3到4类不可能,因为你没有思考过各种题型之间的本质关系,这里需要你对本质的思考能力。举个例子:支持、削弱、论证、假设难道不是一种东西吗?问问自己,学了这么久,做了这么多题目,什么是逻辑?
3、出题方式总结。达到看到一个词能够反映出答案的水平。比如看到假设,最起码知道假设的答案应该是个什么样子,里面有规律吗?肯定有啊,如果说每一个逻辑都是A——B的话,假设就是在加强这个“——”。(说的很抽象,不是为了教具体知识,而是告诉大家,什么题都有规律。
4、选项的总结。这样你才一眼大概能看出答案,才可能在实在不知道逻辑关系的情况下选出答案。因为很多选项,一看就是扯的,错误选项的特征不超过5种。
上一篇:考研复习进行中:MPA管理类联考应试能力之逻辑
下一篇:最后一页
院校推荐
最新资讯
考研院校
考研调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