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信息网【官方站】—国内主流考研网站,考研信息第一平台!

考研信息网【官方站】

港科大MBA双周班:新颖课程设置 彰显卓越价值

摘要:近日,《金融时报》公布了最新的全球MBA排行榜,其中香港科技大学在全球百强排行榜中居第14位,为亚洲第一。  据了解,港科大自1991年创...

近日,《金融时报》公布了最新的全球MBA排行榜,其中香港科技大学在全球百强排行榜中居第14位,为亚洲第一。

  据了解,港科大自1991年创校以来,已跻身成为世界级顶尖大学,孕育出许多成绩斐然、具前瞻视野的学术领袖。虽只有25年的历史,已经创立了拥有国际地位的著名商学院,其MBA项目连续7年在《金融时报》全球MBA排行榜中位居前15名,其间六度高居亚太第一。港科大为何能长久在国际认可度非常高的排名中取得好成绩?其MBA课程有何特色?香港科大于2002年开设深圳MBA课程,该课程于2016年开始改名调整为香港科大MBA(双周班)。更名背后的原因是什么,课程有什么样的调整?为此,香港科技大学MBA暨高级人员管理中国区主管梁贵贞女士(Grace Liang)做客新浪商学院访谈间为大家分享众多考生关注的港科大MBA的那些事。

\香港科技大学MBA暨高级人员管理中国区主管梁贵贞女士

  为何稳居亚洲第一:课程锐意调整,切合国际化

  《金融时报》的全球MBA排名以其严苛的甄选标准以及多元化的指标分布而在全球范围内具有广泛影响力,所有调查数据全部采用不受校方干扰的独立调查方式采集而成,能够进入百强的均是世界上享有盛誉的一流商学院。港科大缘何能持续取得如此好的成绩?这很大程度上与其在师资、课程设置、教学理念等不同方面贯彻的国际化理念密不可分。

  近期,一条“香港科技大学深圳MBA班正式更名为香港科技大学MBA双周班”的消息引爆了关注商学院的人的朋友圈。更名背后到底有什么意义?更名对于过往毕业的学生和将要报考香港科大MBA双周班的同学来说又有怎样的影响?

  据Grace介绍,深圳MBA班正式更名调整为香港科大MBA双周班后,课程设置更能提升学生的国际竞争力,让学生有更好的校园体验,增强同学的友谊和拓展人脉网络。

  更名背后:切合国际化 60%课程在香港

  目前,香港科技大学深圳MBA班80%的学生来自珠三角,其他学生来自北京、上海和新加坡等不同地区,如何最大程度上方便入读的在职学生成了学校考虑的问题。此外,随着学生岗位提升及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学生上课与海外出差会有一定的冲突。同时更多的同学工作上承担国际的职责,对于更多了解国际的惯例和实际操作有着殷切的需求。这种背景下,香港科大深圳MBA班正式更名为香港科大MBA双周班。更名之后,学生每两个星期上一次课,每次上周六、周日两天;课程有六成以上在香港上,其余四成左右课程在深圳和其它地方上。

  关注港科大深圳MBA班的人也许会质疑:上课方式的改变是为了适应改名,还是改名为了适应课程?其中的关系如何?

  “香港科大MBA课程之前的深圳班虽然叫做深圳班,但是我们其实非常的国际化,国际化主要体现在几个方面,首先课程安排上面,我们实行的都是国际化的运营和管理理念。其次,师资国际化,我们的教授团队来自18个国家的顶尖学府。此外,我们的学生有百分之十几是海外学生,当然这些海外学生他们主要是在中国工作或者生活。”梁贵贞(Grace Liang)女士说道。

  课程设置的一大特色也对不少考生具有极大的吸引力,即调整后,港科大MBA双周班60%的课程在香港进行,40%左右的课程在深圳进行。对此,Grace认为这种课程设置能够体现价值的最大化,主要有三个方面。第一是人脉网络方面,学生可以充分利用香港本部和深圳校区庞大的校友资源,并分别与在深圳和香港的同学建立交流与互动。第二,香港校园位处亚洲的经济枢纽,同时深圳校区又因凭借中国经济改革前沿优势,使得我们的学生可以聆听来自亚洲的业界领袖的分享,这能在很大程度上拓宽知识面与提升思考方式,把握当前中国乃至亚洲最重要经济体系创造的种种机遇。第三,这对同学友谊和班级的凝聚力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港科大MBA周末班与双周班:相互补充,相得益彰

  港科大在香港的MBA课程除了全日制之外也有一个在职周末班,这与新的双周班有何区别?很多考生会对这两种不同的课程持有疑惑,据Grace介绍,这两种形式并没有本质上区别,都是港科大商学院下面的同一个优质的MBA课程,在入学要求、学生考核、学历证书等方面完全一样。不同的是从课程本身的安排来看,前者是每周六上课,后者隔一周上一次课,连续上一个周末的两天。

  为何说是相互补充?首先在开学时间上,香港的单周MBA在职课程在每年8月份开学,新的双周班以后每年1月份开学,也就是说下一届香港科大MBA双周班是从2017年1月开学。这为考生提供了多一个选择。

  这种互补性也体现在其他方面。如学生背景,香港的单周班的MBA同学,很多来自金融行业、会计行业,或者服务性行业,而MBA双周班学生背景更加多元化。

  在课程设置上,新的双周班一部分的核心课程在深圳上,其他核心课程与全部选修课程均在香港授课,选修课有很大机会与单周班的学生一起上,这就为来自不同课程班的同学交流学习提供了机会。

  英语是最基本要求,两个时间节点要关注

  港科大MBA更倾向于什么样的考生?Grace同样为大家做了解答。“我们其实是非常强调多元化,欢迎各行各业,各种背景的人来报考我们的MBA课程”她说道。

  “我们筛选的过程,要经过几道流程。首先,考生申请资料里的申请动机非常重要,因为投资MBA的学习很昂贵,无论从金钱还是时间上。其次,我们在挑选学生的时候,还会面试,面试也是一个很有效的工具,帮我们去进一步了解学生。一些软技能也是我们考察的方面如分析能力、推理能力、沟通能力、团队协助精神和国际化视野。另外,我们的课程是全英文授课,对于英语水平有一定的要求。考生必须准备两项英语考试,一个是GMAT, 另一个是雅思或者托福,雅思和托福两个考试中可以自由选择一个。”

  对于考生关心的报考与时间节点问题,Grace也做了解析。首先,学校会为学生申请在职课程的学生签证,并安排深圳至香港校园的往返交通以及住宿,因此学生可不必担心这一方面的问题。另外,MBA双周班的学费大概是44万港币左右,但Grace建议还是以最终通过审核的学费为标准。改名后的香港科大MBA双周班主要有两轮的截止报名日期,第一轮是在4月15号,第二轮是在6月30号。“假如有席位空缺的话,也有可能有第三轮,”Grace补充道。

  以下为访谈实录:

  主持人唐敏:各位新浪网友大家下午好,我是今天的主持人唐敏。在上一周的时候,有一条微信也是引爆了深圳商学院的朋友圈,那条微信是这样写的“香港科技大学深圳MBA正式更名为香港科技大学MBA双周班”。这个更名的背后到底有些什么样的意义,这个更名对于过往的这些毕业的学生和将要报考香港科大MBA双周班的同学来说又有什么样的意义呢?今天非常荣幸到了香港科技大学深圳班,也请到了香港科技大学MBA暨高级管理人员课程发展中国区主管Grace Liang,梁贵贞女士做客新浪,跟我们谈谈这次更名背后的动机是什么,欢迎Grace。

  梁贵贞(Grace Liang):谢谢唐敏。非常感谢你今天来到香港科技大学深圳校区,也非常开心今天有机会跟新浪的网友一起分析香港科技大学MBA课程的最新情况。

  唐敏观察得很仔细,是的,最近我们对香港科技大学深圳MBA课程进行了更名以及有一系列的调整,我很开心跟新浪的网友分析香港科技大学MBA的课程尤其是深圳的课程为什么有这样的更名,更名背后的意义在哪里以及课程相关的设置会有些什么样的调整,这个更名以及课程的调整对现在的学生以及对将来的考生会有什么样的影响。

  香港科技大学深圳MBA班从今年开始,正式更名为香港科技大学MBA双周班。除了改名,我们还有课程的调整,主要包括 60%的课程会在香港授课,40%左右会保留在深圳进行。课程调整的目的,是希望能够给MBA学员提供更大的方便。在香港校园授课的60%的课程,我们还会尽量安排在香港校园的住宿,以及往返的交通,比如我们在会星期六早上在深圳湾提供跨境车,把同学从深圳湾接到我们香港科大的校园,晚上我们会安排同学在香港的住宿,第二天也就是星期天,我们也会把同学从香港科大校园送回到深圳湾。目前我们80%的同学都是非香港的学生,他们基本是来自珠三角的学生,其中还有百分之二十是从上海、北京以及其他地方飞过来的。我们统一安排交通和住宿,极大程度上方便了我们的同学。这是其中的变化。

  还有我们称之为双周班,也就是每两个星期上一次,每一次是星期六、星期天连续授课。为什么有这样课程的安排,最重要考虑到我们目前的同学,随着同学岗位的提升以及还有中国经济高速发展,很多同学都是有国际业务的职责,他们需要出差,尤其有海外出差的任务,这样双周班每两个星期上一次课,每次连续上两天,可以极大方便我们同学安排出差。同时这样一种安排,让我们的同学更能够方便地统筹他们的工作、生活跟学习。此外,学生们每两个周末有一个周末还可以跟家人、朋友一起度过。根据过去几年同学的反馈,我们双周的安排非常受同学欢迎。

  主持人唐敏:Grace你刚才也提到,我们这次改名以后,其实变化是非常大的,因为对于我们之前说在深圳上课的同学来说,之前虽然也会安排去香港,但不会像这次一样这么频繁,六成的课都在香港上,我想整体的投入,不管对于学校来说还是对于学生本身来说,投入都是非常大的,学校这么做的目的,就是为了适应改名吗,还是改名为了适应课程,这两者之间的关系到底是怎么样的?

  梁贵贞(Grace Liang):谢谢唐敏,这个问题问得相当不错。这也就是为什么我希望跟新浪的网友重点介绍一下更名背后的原因以及新课程的安排。 我们课程设置是为了符合更名还是说它反映了更名的情况,其实香港科大MBA课程之前的深圳班虽然叫做深圳班,但是我们其实是非常地国际化,国际化体现在几个方面,首先课程安排上面,全部都是国际化的运营和管理的理念,我们的教授团队也是非常国际化,来自18个国家的顶尖学府,我们的学生有百分之十几是海外学生,当然这些海外学生他们主要是在中国工作或者生活。

  还有我们在课程整体安排上面也是非常国际化的,比如说我们有国际交换生项目,同学们可以选择在我们海外的合作的学校学习一个学期,我们全球有51个合作学校,很多都是全球顶尖的商学院。最近我们还跟耶鲁大学建立联盟,这个联盟里面有十多所学校,如果同学们因为工作原因不能抽出三四个月这么长的时间参加交换生计划的话,他们可以选择花一个星期的时间,去我们海外耶鲁联盟的学校上一个星期的课,同样可以获得海外顶级商学院带来的国际化体验。我们还将组织海外的study tour游学的模块,过去我们有安排同学去韩国、日本、以色列等国家进行游学。因此整个课程无论是从学生的构成,教授的构成,课程安排本身,我们都是非常国际化的。之前我们叫深圳MBA课程其实是并没有真正体现我们课程的国际化的特色,为了要真正地体现课程本身国际化的特色,这就是我们更名的目的,要是我们还叫深圳MBA课程反而把我们区域化了,所以改名是为了能够真正体现我们课程国际化的特色。

  更名还有涉及到唐敏刚才提问到那60%的课程安排在香港,40%的课程安排在深圳的调整,这样的安排又具有什么样的意义呢?这个意义在于60%的课程安排在香港正好符合我们同学非常希望能够有校园生活的意愿,香港科大的校园设立在香港的清水湾,非常地幽雅,依山傍水,是一个山清水秀,学习绝佳的地方,以前我们的同学每次有机会去到香港学习后,他们都觉得非常希望能够有更多的机会在我们香港科大的香港校区学习,所以60%的课程安排在香港的话,正好迎合了同学这方面的诉求。同时我们还有另外一个考虑,就是通过课程的调整,我们希望能够体现价值的最大化。怎么说价值的最大化呢?新双周班的同学他如果能够在两边的校园,深圳的校园和香港的校园学习的话,有以下几方面的优势:首先体现在人脉网络方面,我们的同学在深圳上课的时候,他可以跟我们国内接近一千名的校友建立起紧密的交流跟互动,尤其现在便捷的通讯方式使得他们可以很方便地去建立起他们跟国内校友的联络。同时当他们在香港上课的时候,他们就有很多的机会跟香港在职、全职的MBA学生,以及香港四五千的校友交流跟互动,所以这就体现了网络关系的最大化跟最优化。第二方面,老师、教授在上课的时候,经常会邀请业界知名的人士走进校园里,去跟同学分享。同学在深圳上课的时候,能听到国内企业家的分析、分享,而在香港上课的时候,他们能够听到香港以及亚太区的商业领袖的观点,这对同学来说,能够拓宽他的知识面以及提升他的思考方式,我们认为这一点是对同学有很大帮助的。

  还有一点,这样的安排对于增进同学友谊也有很大的帮助。当同学们过来香港上课,我们安排交通和住宿,这样他们连着两天都是在一起学习,星期六晚上一起住在同一个酒店,学习结束之后,再一起从香港的校园回到深圳湾口岸,这个过程有助于他们建立起非常深厚的友谊,我们认为这也是非常宝贵的。

  主持人唐敏:好的,谢谢Grace的介绍,刚才Grace介绍完以后,我们对于香港科大深圳MBA班改名为香港科大MBA双周班背后的意义应该有了非常深刻的理解了。我们发现香港科大非常地贴心,不仅考虑到学生到了香港以后的学习方面,同时连住宿、来回地班车都有考虑到,这对于很多原来选择香港科大深圳MBA的这些同学来说,可能更名完以后,新的课程,新的体验对于新的同学来说帮助是非常非常大的,我们也知道香港科大的MBA实际上在香港它除了有全日制班,他们自己也有一个叫周末班,这个周末班和我们这次更名完以后的双周班,这两个班之间有没有一些关系和一些联系,也请Grace给我们大家介绍一下好吗?

  梁贵贞(Grace Liang):首先我要借着唐敏刚才提的问题,我稍微纠正一下。刚才唐敏提到在香港校区他们也有一个全职的班或者在职的班,我不会用”他们”,而是说”我们”,就一个香港科大,同一个商学院下面,同一个MBA课程。这次的更名不单只是深圳MBA课程的更名,香港在职MBA课程也是做了一定的更名,更名的区别我也跟大家说一下。

  深圳的MBA课程更名为HKUST MBA for Professionals (Bi-weekly Part-time Program),我们一直在香港开办的在职MBA课程原本叫HKUST MBA Part—time Program,现在更名为HKUSTMBA for Professionals (Part-time Program),大家要是仔细听一听可以发现,我们之间的区别只有一个单词,原本在深圳的MBA课程跟原本在香港的在职课程,我们在更名和调整之后,基本上唯一的区别就是授课时间不同。香港的Part Time MBA是单周的,也就是说每个星期六上课,而且有很多选修课是在工作日的晚上进行的。原深圳MBA课程我们称之为HKUSTMBA for Professionals (Bi-weekly),也就是双周班,顾名思义就是两个星期才上一次课,而且每次是连续上两天。所以要是从课程本身的安排来看两个MBA课程的话,一个是每个星期六上课,另外一个是隔一个星期周末连续上两天。

  主持人唐敏:谢谢Grace刚才的纠正,我想这里面也代表了非常多原来像我一样这些网友们的困惑,会觉得原来这个放在深圳班可能就是本校之外的课程班,Grace这样解释完以后,我们发现其实不是。整体的香港科大MBA是完整的体系,双周班跟在香港原来的单周班只是上课的方式不一样,但是这里面对于很多网友还是会有一些想法,除了说上课的一个是每周六上课,一个是每两周上两全天以外,这两个课程难道真的没有其他一点不同,学生背景,各个方面也都完全一样吗?

  梁贵贞(Grace Liang):谢谢唐敏这个提问,也是问得非常好。我可以说这两个课程在我们设置的时候,是互相补充的,首先我们的开学时间会在不同的时间段,香港单周MBA在职课程是在每年的8月份开学,双周班是在每年的1月份开学,也就是说下一届的香港科大MBA双周班是从2017年1月开学。为什么是一个补充?举个例子,有一些考生错过了我们8月份入学的时候,他不想等一年,那他有没有别的选择能够尽早入学?如果有1月份入学的选择的话,他就不需要等一整年了,或者说假如他错过了1月份入学,他可以考虑8月份的入学,所以我们给考生多一个选择,这样更加符合他本身职业的规划。

  同时的话,两个课程还会有其他的一些区别,比如说学生的背景会稍微有点不一样,在香港的单周班的MBA同学,我可以说很多的同学是来自金融行业、会计行业,或者是服务性行业的,而我们MBA双周班的班级里面,将来的班级或者之前的深圳MBA班级,我们可以看到,学生的背景更加多元化,比如说有来自IT的,零售的,物流的,金融的,甚至也有自己创业的,其实各行各业的学生都有。

  我还要再补充一下在课程设置方面,刚才提到说六成的课程在香港上,四成左右的课程在深圳上,我们在安排课程的时候,四成的课程在深圳上,也就是说双周班的同学他们在深圳上课的时候是在同一个班里。而六成在香港上的课程会包括一部分核心课程和全部的选修课程,在上选修课程的时候,双周班的同学很大机会会跟在香港的MBA单周班的同学一起上,所以他们会有更多机会一起学习,一起交流互动,因此我们这两个班的同学也并没有截然地分开。

  主持人唐敏:谢谢Grace。刚才您也提到,我们双周班,有一个非常重要的信息,我不知道各位网友有没有关注到,就是从2017年开始是1月份入学,所以如果想要报考香港科大MBA双周班的网友一定要注意是2017年1月入学,不是像大家传统意义上国内很多院校9月份入学了,这个时间点需要把握住,如果说1月份没有赶上的话,可能只能考虑单周班的8月份入学的时间点。刚才我们也提到全部课程里面6成的在香港上,4成在深圳上也是核心课程,Grace刚才提到,这两个班的同学从以往的数据经验来分析的话,他们的背景是不太一样的,这两个课程在我们整体融成大体系以后,他们整体的课程设置,我们说核心课程会考虑到学生的背景不同,而设置的课程有所不同吗?

  梁贵贞(Grace Liang):我们在设置课程的时候,也就是全职的课程跟在职的课程,我们在学分的要求是不一样的,核心课程的要求也不一样。 但是这只是全职跟在职的课程的区别。 对于两个在职的MBA课程,无论是说双周班还是单周班,因为我们是同一个学校,入学的要求是一样的,也就是说都是至少大学本科以上的学历,三年以上的工作经验,需要考GAMT、托福或者雅思,需要面试。在学习过程当中,考核的要求是一样的,毕业的要求也是一样的,最后颁发的学历证书是一样的。所以在职的两个MBA课程,无论是单周还是双周,在课程设置上我们是没有区别的。对于核心课程,我们有一个学术委员会,每三年去审核课程,看这些课程能不能体现经济发展所需要的知识跟技能。而对于选修课程,同学可以自己做选择。我们是全球商学院里面提供较多选修课程的商学院之一,我们去年总共提供70多个选修课程给我们的同学选择,所以每个同学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根据自己想要发展的方向,来选择不同的选修课。

  主持人唐敏:所以在职班这两个课程的话,他们所有的授课老师和传统说用的教材,这些模板都是一样的,其实没有那么大的差别?

  梁贵贞(Grace Liang):对于教材,只要是同一个教授,那肯定是一样的。至于教授,无论是单周班还是双周班,我们都是用香港科技大学的教授,但是至于说某个课程是不是一定是同一个教授来上,这个倒不一定。每个教授都有一定的教课任务,比如说我们的教授有很多要教本科,教MBA,教EMBA,教PHD,而且我们通常有几位教授是教同一门课的,所以至于说哪个教授教哪门课、是不是一定由某一个教授教完所有他的那个课程,这也未必,但是我想要跟大家说的是,我们香港科大的MBA课程全部都是由香港科大顶尖的教授团队来授课的。

  主持人唐敏:好的,我想这样说完以后,我们应该对于这块有了更清楚的认识。Grace,我也注意到咱们今天背景板后有写从2010到2015年香港科大的MBA一直是在FT排名前TOP15,这个排名,除了同行业的人觉得非常厉害以外,各位网友肯定会想这个到底意味着什么?Grace您不妨给我们解读一下好吗?

  梁贵贞(Grace Liang):好的。我想对于关注国际的商学院或者国际的MBA课程的新浪网友来说,大家对《金融时报》的排名肯定不会陌生,而且我估计大家也有看了很多不同的排名。香港科大过去的几年,一直都是在FT排名的全球前15位。当然这是对我们过去努力的一个肯定,也是我们在很多方面对自己有很高的要求的体现。《金融时报》的排名,它是一个波动的,因为每年有不同的参考因素,每年的参考因素都可能会变化,所以这个排名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涉及到《金融时报》的排名对大家会不会具有参考的意义呢?我想这个应该会是新浪网友比较关注的一个问题。这个排名是具有一定参考意义的,新浪的网友肯定会看这样的排名,拿它做参考。这个排名的参考意义会体现在几个方面,比如说商学院的教授的研究成果,他的论文在国际上被引用的情况,还有毕业生毕业之后三年之内的薪酬涨幅以及薪酬的水平,还有它本身国际化的程度,这包括教授国际化的程度,学生国际化的程度,还有包括女生的比重。这个是一篮子的参考因素,但我希望新浪网友同时也去留意一下其中有涉及到购买力评价,也叫PPP(Purchasing Power Parity),这个根据各国不同的价格水平,货币之间的衡量的指数,不同的货币它有不同的指数,比如说我们的校友是用港币来递交的数据,它有一定的比率,假如说有一些其他的院校用人民币或者用美金,英镑,它也是有一定的PPP的水平,这个也会影响到排名的变化。

  各位新浪的网友,我们在分析《金融时报》排名的时候,确实要看它排名背后的一些因素,这样我们在看排名的时候,就可以比较理性地去分析它实质上所包含的意义。同时我会建议大家不要只看《金融时报》的排名,选校还得从各方面多个维度来仔细考量, 要分析自己的强项以及您希望发展的职业前景是什么样的,最好能够结合你自己职业发展的远景跟商学院的强项来做选择。还有要考虑地区的因素,尤其是说您要申请在职的MBA课程的话,还是会考虑到目前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您也不希望损失或者错失职业发展的前景,很多人也希望一边发展自己的事业,同时能够读一个课程,一方面得到充电的同时,也能够把握身边的一些机会。所以我觉得在看排名的同时,我们要考虑一下自己职业发展的前景,也就是说我们希望发展的方向跟课程能够带来的一些增值是能够相符的。第二,也要看实际的因素,也就是说您希望发展职业的地方以及您需要选择的课程的地点,这都是我希望大家除了排名之外,能够思考的一些方向。

  主持人唐敏:Grace说的这点非常地对,在商学院里面很多人也会去看排名,看FT,毕竟比较专业一些的排名,但是这个排名是不是真正地说有那么多大意义,当然是有,要不然的话,大家不会争先恐后去参加排名,而且有了排名,会尽量大地报道。这里回到港科大MBA双周班来说,对于你们来说,也一样,一方面对于学生,学生在挑选学校,对于你们一样,你们是在挑选学生,你们当然也是希望能够挑选到双方非常吻合的学生,到底什么样的学生你觉得是符合港科大MBA整体发展背景,他们哪些特质是你觉得在面试的时候最容易吸引到你的呢?

  梁贵贞(Grace Liang):谢谢唐敏的问题。我们香港科大在招收学员方面一直都是严把关的,过去我们确实看到很多的考生愿意报考我们MBA课程,我们也有清晰的指引,我们最希望招收什么样的学生呢?我们其实是非常强调多元化的,欢迎各行各业,各种背景的人来报考我们的MBA课程。有一些人可能会有一些误解,觉得是不是金融、会计这些背景的考生会更加容易被录取呢?其实也并不是这样子的,过去的考生甚至有一些是公务员,也有一些是建筑设计师,最重要的是我们希望能够帮助他们实现职业的抱负,这些背景的考生,我们也是非常愿意去招收的,我们希望能够在职场上面帮他们一把。还有很重要的一点,我们如何筛选我们的学生,每年有那么多不同背景的人过来申请,我们筛选的过程要经过几道流程,首先需要考生填写申请资料,其中的Essay要求写他申请MBA课程的动机,申请的动机也就是他的职业抱负,因为投资MBA的学习是很昂贵的,无论从金钱上还是时间上面。还有我们在挑选学生的时候,还需要经过面试,面试也是一个很有效的工具,能够帮我们进一步地了解学生,无论是申请动机还是他的沟通水平,以及他的分析能力。另外我们也会考虑同学的分析和推理的能力等等。在从考生的素质角度来考虑的话,我们每年都会做雇主调查,从雇主对人才的需求来了解他们对人才哪些方面的素质是比较注重的。 根据我们历年的雇主调查,我们发现雇主对于员工或者对于管理者有很重要的一点要求,就是他需要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所以我们也认为沟通能力是另外一个很重要的因素。

  当然还会有其他考量,比如说考生的团队协助精神,因为在商业的世界里面,并不是说一个人能够把所有事情做完,很多时候尤其是职位升得越高的时候,反而是需要团队共同地协助完成任务。还有我们很强调国际化的视野,同学对不同文化的理解跟对不同文化的包容,我们觉得也是非常重要的,尤其在目前全球化的经济环境之下,一些职业经理人确实需要拓展他们国际视野,这样的话在事业上面他才能够在国际化的氛围里面成为领导者。

  主持人唐敏:刚才Grace透露了非常多的关键点,我之前也是在国内和国际上面一些非常知名的论坛上面也看到过有一些拿到HKUST的MBA的offer的同时,就会开一个精华帖,说我是怎么样拿到MBA的Offer的。这个人面试的时候会问到什么问题,发现下面跟帖的人特别多,问的特别详细,我想今天Grace讲的这些,过不了多长时间,可能也会被扒到精华帖里,这叫官方的说法,他们比较看重哪些方面。我想不管怎么样,刚才我们有提到他的沟通能力,这些软技能怎么样,但是英语能力这个是不是最最基本的考核点?

  梁贵贞:您说得很对,英语是一个最基础的要求,也就是说英文方面考生必须要考GMAT, 托福或者雅思,还要写英文的Essay,以及要通过英文的面试,所以英文的考核是最基础的考核。 我们的课程是全英文进行的,考生的英文水平需能够达到非常熟练使用英文的程度,这样他才能够胜任这个课程,才能够学习得最多。因为除了书本的学习跟教授的学习,案例的学习,同学在课堂的时候,还会跟老师有非常多的沟通跟互动,老师会问很多问题,同学需要积极参与,所以只有他有很好的英文表达能力,沟通的技巧,才能够从课程里面获取到最大的收获。

  主持人唐敏:这里面,对于学生整体的背景,不管是职业背景,还是说前期的本科类的学术背景上面,学校会有一定筛选吗?我指的背景是指他们的工作,比如说来自于一些大公司,全球500强,或者是毕业于名校,不管是国内的名校还是国际上的名校,对于他们申请会有加分项?

  梁贵贞(Grace Liang):其实我们不是单项地来看,而是从整体上来看的。就像刚才所说到的基本要求是大学本科以上学历,但至于他在大型外资企业里面工作,还是在民营企业里面工作,还是说自己开始一个微型的科技公司,这个是没有关系的,最重要是我们看得到他已经取得职业上面的成就,或者能够证明他能成功地发展自己的职业。 如果一个考生他的工作年限比较少,但是我们能从他的身上看到很大的潜力,相信他将来能成为一个领导或者说成功的企业家,我们也觉得这些人都是我们所喜爱的考生。所以我们对什么样的背景并没有死板的界定,我们欢迎各种不同背景的考生来报考我们的课程,因为我们也强调学生的多元性,多样化,这对同学之间互相学习是有很大帮助的。

   主持人唐敏:这个特别好,有点英雄不问出处的感觉,在节目的最后,很多网友就说你谈了那么多,能不能再谈点稍微实际的东西,比如说你六成的课在香港上,对于我来说,我又不是深圳户口,我又不是香港人,来回签证怎么办,是学校这边完全给我管了呢还是怎么样。第二、现在六成在香港那边上,这是不是无形之间学费又会猛涨一批。第三、这个学费跟单周班的学费是不是也是一样,这些非常实际的问题,Grace在这边方不方便跟我们网友稍稍透露一点点呢?

  梁贵贞(Grace Liang):唐敏确实是非常替网友考虑,问的问题非常地接地气。第一个问题,去香港上课涉及到签证的问题,我们会根据课程的安排帮我们的学生申请在职课程的学生签证,这样我们的学生就不必担心证件的问题。第二个问题,学费的问题,我们的学费确实会跟全部课程在香港上的单周班有一点差异,差异在于成本的结构是不一样的,在香港的MBA单周班不会提供住宿,也不会提供交通,而双周班的话,会提供这些,所以我们在学费上面稍微会体现出这样一种成本结构的不同,今年接下来2016届的学生,MBA双周班的学费大概是44万港币左右,稍后我们会正式在我们网站上公布。今天等于是提前透露给到唐敏以及新浪的网友。

  其实香港科大从来不是一个营利性的机构,香港科大本身是香港8所政府资助的公立大学之一,我们这次学费的调整,只是体现在我们成本的上升方面,这个大概44万港币的学费里面已经包含了在香港上课期间从深圳湾去香港校园的往返交通费用以及星期六晚上在香港的住宿费用。

  主持人唐敏:增加成本,超过了。

  梁贵贞(Grace Liang):是,因为相关的成本的增加还是非常地大,但是我们坚信我们的课程会提供最大的价值给到我们的学生,而且对我们学生有更大的提升。我还想再补充一点,课程安排在香港的话,我们是希望我们的同学确实能够更加国际化,体现在刚才所说的无论是对国内的经商环境的洞察以及在香港亚太区的商业环境的了解方面。 另一方面我们也确实希望我们能够帮助中国以及亚洲培养具有国际化经营管理思维以及国际化操作能力的管理人才。

   主持人唐敏:非常感谢Grace,刚才Grace已经给我打上标签,就是非常接地气的主持人,因为都为网友提供了非常现实的问题,我就是把接地气进行到底,我最后一个问题也是要接地气一点。你刚才说到双周班真正开始开课是2017年1月份,在这之前,所有的想要报考的网友们,如果他希望能够赶得上第一拨船的话,他应该在什么时间点去提交这些资料,大概来说在什么时间能够获得信息,我们双周班又会招收多少人呢?最后一个问题稍微再现实一点。

  梁贵贞(Grace Liang):确实主持人是非常接地气。对于感兴趣报读我们香港科大MBA课程的各位网友,我们香港科大MBA双周班主要是有两轮的截至报名日期,第一轮是在4月15号,第二轮是在6月30号,也有可能有第三轮,假如有位置的话,主持人可能会问说,那你们招多少人才叫足够了?我们每年招收的人并不是很多,基本上是五六十人左右,人数不是我们招收学生最重要的指标,最重要的指标是我们这些考生充分符合我们的要求,而且我们认为确实他在读完香港科大MBA课程之后,能够有很大提升,这是我们在录取学生的时候会考虑的最重要的一个指标。

  主持人唐敏:好的,再次感谢Grace,也谢谢各位新浪网友关注,这里面最后再强调一点,就是Grace刚才提到,想要赶上双周班第一班船的网友们,一定要注意两个时间节点,就是4月15号和6月30号,有可能到了6月30号那时候申请已经完成截止了,所以大家千万不要错过,该准备的考试赶紧准备起来,该申请,该写的Essay都准备起来。今天这期访谈,我想对于所有想要申请香港科大MBA的同学来说是非常有意义的,也欢迎大家再次关注新浪商学院,谢谢大家,谢谢Grace。

  梁贵贞(Grace Liang):谢谢接地气主持人,也谢谢新浪的网友,我希望很快收到新浪网友的申请,也更加期待在香港科大MBA双周班里面看到我们新浪的网友,好的,非常感谢大家,到时见。

  主持人唐敏:谢谢大家,本次访谈到此结束,谢谢!

院校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