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信息网【官方站】—国内主流考研网站,考研信息第一平台!

考研信息网【官方站】

南京大学MBA:建平台型与品牌化专业学位项目

摘要:南京大学的MBA教育发展到今天已经有20多年历史,现在已经进入到了第四个阶段,即平台型、品牌化专业学位项目。据南京大学商学院的院长助理...

南京大学的MBA教育发展到今天已经有20多年历史,现在已经进入到了第四个阶段,即“平台型、品牌化”专业学位项目。据南京大学商学院的院长助理、营销与电子商务系教授韩教授介绍:之所以说平台型是因为经过了20年,我们已经有6000多位MBA的在校同学和校友,它是一个非常庞大的社会资源,其中包括知识的资源、技能的资源以及广大的人脉资源。

  此外,近五年来南京大学MBA一直在大力推进国际化。第一个表征是引进了一个国际化的院长陈昭全教授。第二是制定了一个国际化的人才引进计划。第三是MBA项目的国际化。

  以下为访谈实录:

  主持人:各位新浪网友大家好,欢迎收看2016年新浪商学院招生访谈系列节目。

  目前国内各大院校2016年MBA项目招生都在如火如荼的进行当中,在今年的MBA招生项目中会有哪些值得我们关注的焦点和话题?而今年的招生政策又是否会发生明显的变化和调整?在未来MBA又会有一个怎样的发展趋势呢?带着这些问题,我们今天就走进了南京大学。现在坐在我旁边的是来自南京大学商学院的院长助理、营销与电子商务系教授韩教授。韩教授您好,节目的开始请您先跟我们新浪的各位网友打个招呼。

  韩教授:新浪的各位网友,MBA考生,各位好。

  主持人:谢谢您韩教授。韩教授,您作为南京大学商学院MBA项目的一个元老级的教授,在这里您能给我们详细地解读一下我们南京大学MBA这个项目有什么样的特色和优势吗?

  韩教授:南京大学的MBA已经有20多年历史了,你要说资深,我觉得是资深的南京大学的MBA,而不是资深的MBA的教授,因为我1994年进入到南京大学MBA项目,97年毕业,之后一直也在高校从事教学工作。所以,现在非常高兴,也有幸能够作为南京大学MBA的一个任课老师,同时也是分管这个项目的一个工作人员,所以对南京大学MBA的项目既了解又充满了感情。

  如果说南京大学MBA的特色,我想回顾一下这20多年南京大学MBA的历程,我把它分成4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南大的MBA项目跟全国其它MBA项目类似,它只是硕士学位,它没有专门的一个团队来去经营这么一个项目,招生、培养、毕业、结束。

  到了第二个阶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它有了MBA专门的课程体系,以区别于普通的硕士学位项目,而且我们也有了一个相对比较专业的团队去经营这个项目。所以,它是成为一个工商管理的专业学位项目。

  到了第三个阶段,这个时间相对来说比较长,它已经成为一个品牌化的专业学位项目,我们有了一个独立的运营团队,我们在招生,在中间的培养,在同学课内和课外的一些活动方面,已经有了一些品牌化的系列活动。而且在学生的职业发展的过程中,也给同学一些助力,包括同学进一步在毕业以后,在校友联络方面我们也有一些方式、方法。也就是它是一个全流程的管理,把它称之为第三个阶段,叫品牌化的MBA项目。

  到了第四个阶段,也就是说要做特色,我们认为我们现在已经进入到了第四个阶段,我把它定义为“平台型、品牌化”专业学位项目。重点解释一下什么叫平台型。因为经过了20年,我们已经有6000多位MBA的在校同学和校友,它是一个非常庞大的社会资源。MBA同学为什么要进入到商学院来读MBA?我想更重要的还是要寻求发展,无论是个人的发展,还是他们在组织中的发展。要想发展,有需要各方面资源的支撑。资源来自于知识的资源、技能的资源以及广大的人脉资源。我们经过20年以后,这种资源的体系已经形成了,就像一个生态系统,如果你要创业,我们这边就有支持你创业的各方面资源给你提供帮助,你可以在我们的课程体系里面寻找到可以支持你创业的一些知识、技能。你可以在同学和校友中寻找支持你创业的各方面的资源配置。所以,我简单的理解,它是一个平台型、品牌化的专业学位项目。如果说南大有什么特色,我想我们在平台型这一块上已经做出了一些努力,做了一些尝试,已经体现出了它的特色优势。

  主持人:您刚才说到我们在平台型、品牌化方面一直做得非常突出。最近我们南大也有一个这样的系列演讲活动,叫做南大MBA在这里看遍全世界。这样的一个平台,可以说是一个非常国际化的平台。您能给我们详细地解读一下我们学校的国际化到底体现在哪些方面吗?

  韩教授:国际化应该说可以从几个方面来体现,因为从商学院层面来说,这五年来我们一直在大力推进国际化。第一个表征是我们引进了一个国际化的院长陈昭全教授,他本人就是罗格斯大学(Rutgers University)商学院的全职教授,而且在跨文化研究方面,在华人学者里面是顶尖的教授,我们引进他,也是希望通过他能够去链接全球最优秀的教育资源,能够导入非常先进的国际化的一些教育理念。这是我们的院长。

  第二,我们制定了一个国际化的人才引进计划。这两到三年的时间,我们引进了20位海归博士,全球都是一流商学院的海归博士,请他们进入到我们教师的团队里来,能够给我们同学带来更先进的研究成果,包括一些教学的方式。当然他们现在直接步入到MBA的讲台上需要一些距离,更多是在研究层面。从商学院的角度来说,也给他们提供更多的机会,能够让他们在研究的同时能够接触到社会,特别是中国企业的实践,能够为将来MBA的教学提供强大的师资基础。

  第三,我们MBA项目的国际化。一个是我们跟海外的一些单位做了一些合作,比方说我们degree双学位的项目,已经开展了将近十年的时间,跟密苏里(大学合作),可以拿到两个学位,如果你考到南京大学,同时选择密苏里的这个项目,在南大读一年,你可以再到密苏里去读将近一年的时间,去学了这个课程。还可以有三个月的时间带薪实习。所以,这是一个比较具有吸引力的项目,这是一个国际化。第二,更重要的国际化应该还是在我们的课堂和课外,比方说我们现在这个课堂上,有一些是引进了国外版本的教材,虽然这个可能会受到一些质疑,但是我想从管理的角度来说,它更多地是基于怎么样能够进行,从企业内在管理的角度,怎么能够把国内和国外的经验和知识很好地做一些分享。所以,我们选择了一部分是国外的教材。还有一些海外的师资,也经常被请到我们的课堂上来。还有我们学生的国际化。在教师里边,包括我们自己南大MBA的学生,我们还有一个优势,旁边就是海外教育学院,海外教育学院有来自世界各地的同学,韩国的、日本的、美国的、欧洲的,他们也加入到我们的课堂上来。所以,我们的MBA上课的时候应该算是比较多元化的课堂的学生结构,大家在一起可以交流课堂上所讲授的一些知识,当然也可以跨文化去做更进一步的交流。

  这是国际化几个层面的体现。

  我个人认为,实际上国际化不是好像是一种形式,我觉得更多是跟中国MBA的培养目标是相吻合的。我们的培养目标解释起来是16个字,第一个是“全球视野”,具体的表现,我在思考一个问题的时候,它可能是具体的一个企业管理的问题,但是我思考的视角不能仅仅是我这家企业,应该是从更大的范围去思考,我们非常希望通过这样一种体系能够使我们同学国际化的视野能够得到进一步扩展。

  主持人:全球视野这只是我们学校培养人才其中的一个目标而已,我们学校的一个完整性叫做社会责任、全球视野、系统思考、解决之道,这是全方位的人才培养模式。在这样的人才培养模式之下,我们学校的学员取得的一些成果如何?您能给我们介绍一下吗?

  韩教授:这个就太多了,因为毕竟20年了,可以通过一系列的事例来去做一些解释。因为今天是新浪主场,我就举举新浪的例子。我的一个同班同学,94级的同学。当时他是在一家房地产公司做总经理助理,毕业以后他也赶上了出国的大潮,所以自己就移民到了加拿大。干了几年之后,觉得事业有成,但是太寂寞,于是他又回到国内来,到了“大贺”这家公司从事资产运作。我印象中是两年前,他跟我们新浪做了一个合作,现在他是新浪江苏的总经理,他本身也持有一定的股份。所以,你想从他这个职业生涯的转换,就能看得出来,他后来没有再读博士,我们有些是读博士了。原来是一个房地产公司的经理,然后又到国外去工作了一段时间,然后又转型成一个资本运作的投资人,现在又从事传媒方面的,相对来说是综合管理的职位。我想这样的一种成长路径,也是我们培养MBA所希望的。他从一个专业的经理管理人员,能够成长成为一个比较全面综合性的管理人才。这只是一个例子。

  当然现在我们也有一些同学,特别是赶上互联网+,赶上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大势,所以创业的比例也越来越高。我相信我们李晶主任在介绍的时候,也会介绍到关于创业的一些事例。

  主持人:说到这个创业,您刚才讲到互联网+时代的浪潮,还有创业潮也不容小觑。我们学校会为我们这些想要创业的学员提供哪些实际性的帮助呢?

  韩教授:这个说起来就多了,需要盘点一下。具体可能有这么几点:第一,是一个创业意识的培养。要说我们分成四个阶段,从培养的目标上来说,我自己感觉也有所调整。比方说十多年前,我们更多地希望我们自己的MBA是培养什么呢?培养职业经理人。我们的口号就是“培养优秀的职业经理人”。但是后来我发现我们很多的一些MBA的校友,他毕业以后在原单位努力,努力,努力,但是在适当的时候,他们真的会放弃原来可能比较优厚的工作去选择创业。也就是刚毕业可能不一定去创业,做一个职业经理人,也是他自己的目标。但是几年之后他会选择创业。所以,我们也把培养的目标现在定为成具有创意思维和创新行动的管理经验。当然这句话我们也琢磨了很长时间,是我们的一个兼职导师做的一个概括。谈到了创业和创新行动。

  基于这样子的一种考虑,我们围绕怎么样去培养同学的创新和创业意识做了这样的工作。一个是课程,因为MBA同学大量还是在课程里面去体现,我们有一个委员会,这个委员会在课程的设计,特别是新的课程增加的时候,着重考虑能够在创业创新方面的一些课程的增加,因为我们开了大量的选修课,这是一个。第二,从课外的角度,我们设立了创业大赛。创业大赛我印象中应该已经有三届了,每一届创业大赛,还不仅仅是说有这么一个创业大赛同学报名就可以了,我们是以班级为单位,每个班都动员起来,有若干个创业创新的项目,从班级层层选拔,然后再到学校,再到MBA这个层面我们进行创业大赛。这个创业大赛也不是孤立地进行的,还会跟学校,因为学校有创业学院,有大学生创业就业辅导中心等等,跟他们去做一些合作。这是第二个,我们自己准备创业大赛。第三个层面,刚才说的平台型,因为我们的校友有在产业园区,有在企业,也有一些做投资的,怎么样能够通过这么一个平台的搭建,能够帮助同学把创业的这些资源,围绕着同学具体的创业,给同学提供具体帮助。

  提到这儿还有一个方案,还没有正式推出,也想借这个机会做一个简单的介绍。

  我们正在筹备一个创业的特训营,怎么样能够使我们同学和校友里边具有强烈的创新创业意识,但是需要在相对比较短的时间内尽快提升他的创业能力的这样一批同学,我们给他们做一些特训。比方说一些课程,比方说去请一些创业的企业家,跟他们进行深度的交流。比方说我们组织他们到一些创业企业去进行考察,到一些公司能够有一些可能提供创业机会的创业项目的公司,跟他们进行深度的交流。当然也同时提供创业的一些专业服务,财务的、法律的、知识产权等等这些方面的服务,能够在一到一年半的时间内,帮助他们,使他们的创业idea能够真正落地生根,真正的目标就是实现IPO。

  主持人:可以说我们学校为想要创业、创新的同学提供各方面完整的一套体系的帮助。接下来我想问您这样一个问题,有人认为如果把MBA教育比作一项投资,是越早投资回报率越高,因此也越来越多有90后加入到我们的MBA队伍当中。您觉得现在MBA普遍出现低龄化,说明了什么问题呢?

  韩教授:这是一个社会问题,其实不单是MBA低龄化,几乎所有的方面都呈现了低龄化。我们现在感觉到我们确实是老了。因为当我们在年轻的时候,我们认为可能十年以后我才做的事,对现在的年轻人来说整个都提前了。所以,不只是MBA。但是作为南大MBA的项目,在面对低龄化的这么一种大的趋势面前,我们要有我们自己的一个选择,就是你的MBA到底应该是怎么样的,什么样的人更适合来读你的MBA。所以,这几年我们在面试的时候其实已经做了一些调整。确实是已经有90后的一些同学来报考MBA这个项目,我们更希望的是有一定的工作经验,尤其是有一定的管理工作经验来读MBA,可能更好。原因在哪里?我举一个例子。MBA所有的课程,没有一门课、没有一门学分是可以免修的,但是我们知道研究生、本科生都会存在这个问题,如果我是律师,法律这门课就可以免修了,MBA是不允许的。为什么?因为它本身不是一个纯粹的知识接受的过程,是知识接受和分享的过程。如果你是一个律师,你不应该上法律课,你可以在课堂上跟非法律的人士一起来交流你对法律的理解,你所经历的案例,所以它更多的是一种分享,也是一种知识的整合过程。

  MBA的教学跟其它专业学位项目是有差别的,所以我们更希望在这个课堂上,你能够带来你自己的一些知识,能够带来你的问题,跟老师,跟同学一起来交流,一起来分享。所以,低龄化带来的问题可能就是你能够分享的,相对来说会比较少。所以,我们在生源的选择上,我们还是比较倾向于相对比较资深的,特别是有一定的工作和社会经验,具有比较强的管理潜质的,你进到这个课堂上来做一些交流和提高,这样的话,不只是汲取,更多的可能是分享和投入,这样的话可能效果会更好。

  主持人:对于我们学院,尤其是对学生自身来说,有一定的工作经验基础以后,会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韩教授:对。但是这个也不完全是年龄低就不能够说明他的经验相对比较丰富,不能机械地这样去理解,所以我们才会设计一个比较完整的面试的过程。这个面试的过程里边我们来看你到底能够……

  主持人:究竟适不适合读这个专业。

  韩教授:是的。

  主持人:我们继续我们的话题。现在国内有200多家院校开办了MBA的专业,竞争非常大。在这样的大环境下,您认为我们应该如何避免同质化的教育?而好的商学院又应该具备哪些特质呢?

  韩教授:这是一个很好的话题。实际上不光是教育项目,我是做营销的,任何一个产品、任何一个服务,其实都面临着一种同质化的竞争。而且服务项目尤其是。因为什么?服务很容易被克隆,也没有所谓的知识产权。我们通常认为如果一个服务项目要体现你的特色,你就是定位要清晰,然后围绕你这个定位,不断地推陈出新。南大跟其它的学校最大的不同是因为它是南大。所以,我们一定要扣住这个南大。为什么我们在培养目标里边,我们第一就是叫“企业责任”,刚才也谈到了“全球视野”,社会责任也是南大培养学生若干年积累下来的一个共同的特征,我们的校训叫“诚朴雄伟 励学敦行”。经过若干年,我们也逐渐在总结、提炼南大培养的这些企业管理人员,主要是商学院提供的,到底有什么样共同的特征。概括一下,我们认为有三点:

  1,文化底蕴。这种文化底蕴浸染了南京大学百年历史名校的底蕴,简单说就是刚才提到的校训。有时我们会开玩笑,一看这个人就是南大的,那是南大的味,他跟南大在这个校园里边浸染了几年以后,就像一个染缸,自然而然就浸染了这样一种风骨。这是第一个。

  2,他是有强烈的社会责任,这可能是任何一个大学,任何一个组织都是比较强调的。这是我们在体现社会责任的时候,提升培养社会责任的时候,有自己的一套课程体系,有一系列的活动,怎么样能够去支撑,或者表现。比如像我们MBA的活动,我们的MBA班级大赛,今年好像没有,以往还特别安排了能够关注弱势群体,举行一些义买义卖的活动去支持。

  3,稳健的成长战略。如果你要去关注一下南大人所经营的企业,这些企业往往很难看到大起大落,过山车似的,在一段时间快速增长,过了一段时间以后消失了,短周期的。一般还都是一些经营比较稳健,成长也比较稳健的企业。

  所以,当我们有了这么一个统计的数据以后,回过头来概括出来有这么三个特征,我想这三个特征是南大系企业家的一个共同的特征,这也是我们期望能够实现的,或者说部分已经实现的特色。

  主持人:刚刚的谈话中我们谈到了过去,还有现在,最后我们再展望一下未来。您怎么看待我们未来MBA项目的发展?

  韩教授:既然一开始我提到了MBA项目发展的四个阶段,我们现在应该说已经进入到了第四个阶段,第四个阶段实际上是一个大的生态系统,这个生态系统的构建是一个长期的任务,而且还不是一个学校可以去完成的,也不是我们本土的学校可以去完成的,它应该是一个更大范围内,争取能够在全球所有的商学院、所有的MBA的项目,我们能够共同搭建这样一种平台系统。其中的目的就是为了能够让我们的同学能够在发展的过程中提供更多的一些机会,知识和实践很好地结合在一起。

  回到南京大学MBA的定位叫“具有创意思维和创新行动的管理精英”,这是我们培养的目标定位。再简单一点说,那就是知世界、行天下。

  主持人:还是回到了我们最初的最原始的状态“知世界行天下”。以上就是我们本期节目的全部内容,非常感谢您的收看,我们下期同一时间再会!

  主持人:各位新浪网友大家好,欢迎收看新浪商学院2016年招生访谈系列节目。目前国内各大院校的MBA2016年招生项目都在如火如荼的进行当中,今天我们就很荣幸地来到了南京大学,现在坐在我旁边的这位就是来自南京大学商学院MBA教育中心主任李主任,李主任您好,节目的开始请您先跟我们新浪的各位网友打声招呼。

  李主任:大家好。

  主持人:好的,谢谢李主任。李主任,节目的一开始我想先问您一个当下比较热门的话题,在我们MBA里面。现在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崛起,越来越多的外国人士愿意到中国来就读MBA,选择一个发展的机遇。而我们国内的人却选择到国外去读MBA,也不是什么新鲜事了。您觉得国外人士到中国读MBA,他们看重什么。而读MBA到底是国内好还是国外好?

  李主任: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因为中国现在经济发展或者说世界不可轻视我们了,如果缺了中国这个市场,可能世界也会缺了很多很多的东西。现在我们南大的MBA真正是国际化还有点不一样,我们除了双学位以外,还有双向交流的交流学生,我们有一部分学生,大概15位同学是汉语的项目。从这一点来看,中国的经济或者说中国在世界上的地位真是能显现出来。从这一点来讲,外国学生到中国来,尤其南京处在长三角,也是中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我和我外国学生,尤其是读中文项目的学生在交流的过程中,他们真是想在中国发展,也看到中国的机会。其实他们刚开始的选择都不是选择的是MBA的项目,而是选择的是学术型项目。在南京大学跟我们交流的过程中,他们觉得MBA的项目跟他们更合适,因为他们也是工作过的。像我的MBA的外国学生,不是想来就直接录进来,我们还是有门槛的,我们是要面试的,一定要符合我们的要求,他必须有工作经历。所以,现在外国的学生大致有美国的、英国的、法国的、罗马尼亚,也有韩国、泰国、越南的学生,在我们这里融入到中国的文化,更好地进行国际交流。这样的话,未来在中国可能会走得更好,是这样的状态。

  主持人:我们学校国际化的项目也做得非常好。接下来我们继续我们的访谈,今天是信息化时代,也是讲求效率的时代,很多人就会这样讲,我们来花3年时间,和一笔不菲的学费来读MBA,究竟是值得还是不值得?另外,什么样的人更适合读MBA呢?

  李主任:这个问题真是要问起来,他们常常问为什么要读MBA,或者哪些人适合读MBA。哪些人适合读MBA?我们在这么多年办学的过程中,21年来,也给我们一些回馈。真正读MBA是真的想改变,有这样一群年轻人想改变,当然得要选择一种怎么去改变。刚刚你讲到,现在信息化非常发达,大家可以通过各种群、各种微信、各种渠道信息搜集非常快,但是这些信息其实还是很碎片化的。其实作为一个工商管理者,他首先要想把自己的职位或者工作做到好,首先一个是理性的,还有一个是感性的两个结合,尤其是对MBA这个项目来讲。对于一些感性的东西,可能是在市场上,你摸爬滚打,可能通过一些碎片的信息可以得的到,但是一些真正理性的东西,你必须选择一个地方要静下心来,有一群人在管理方面会给你一些理性的指引。这很重要,因为只有看你走得多远,你必须有很好的理性的东西夯实,你才能走得更远。MBA的项目可能还会走很长,至于信息爆炸的时代,如果回到商学院,可能会使你站得更高、望得远一点。

  还有读MBA的项目,其实我们也在想,其实不只是为了学一点管理的东西,可能还要夯实不同的作为一个管理者应该夯实的素质。所以,南大MBA最主要的一个特点,我们追求的是两种精神,一种是什么精神呢?一种是人文自然科学的情怀精神。还有一种是体育的精神。你要想在市场上做得好,这些方面当你有了,你体会很好,又有很好的知识,同时又有人问的自然情怀,可能你作为一个企业家会更好。

  主持人:谢谢李主任给我们分享的这些案例。接下来聊两个想要报考南京大学MBA项目的这些网友比较关心的一个话题。

  首先请问您,因为对于就读MBA的学员来说,在学校学到的东西其实跟老师学到的东西,还有跟自己的同学学到的东西是一样多的。所以,他们在选择一所学校的时候,师资力量还有我们的教育资源是他们一个非常重要的选择标准。我们学校的师资力量和学生构成这一块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情况?

  李主任:所有的人都知道教学相长,但是现在可能这个时代真是和我们想象的不一样,变化真的很快。南京大学这个项目,我们的老师基本构成大致,其实说起来还多一点,首先我们的商学院比较特殊,是经济学院和管理学院的一个结合体,可能我们MBA的项目,对经济宏观的和微观的构成要比其它大学多得多,我们至少是16门核心的课程,这是一个特点。不管经济管理,MBA的这些老师在全国应该排名全国前五,南大是一个没合并的学校,能做到这一点还是很难得的。我们的老师构成基本上是60、70甚至是80年代的。我们这些老师都是在国外或者合作或者到国外去要有一年的工作经历,这是南大的要求,他们会把最先进的东西引入到我们的课堂当中来。这是一块,是经济管理。最重要我们的MBA是南大的MBA,我们90门选修课,除了三分之一是我们商学院老师来讲的,其实60门基本上都是南大的老师。南大的自然科学、文史哲应该是最棒的,这些教授都在我们的课堂上。从这一点来讲,其实你真的在外边要想把这些方面夯实,是很难得的,这是一点。还有最重要的,南大的国际化也是一直在做,我们87年就和美国有MBA的办学,93年一直到2003年有十年是跟新加坡(合作)。最重要南大还有一个很重要的是,在我们隔壁,有一个中美交流中心,跟霍普金斯大学合作,20年来。他们都是讲国际政治经济学的老师,他们也在我们的课堂上是外教。除了外教之外,我们还有243位的兼职导师。我们不是今天做的,是十年前就这么做的,兼职导师实际上是实战派的这些人,和我们理性的老师一起结合,他们在我们课堂上,从面试一直到毕业论文答辩,还有所有的良师益友都和我们在一起。所以,难得能够和这些学识渊博,又有实战经验的老师,真的很难得。选择南大,能够和这些老师在一起工作,真是很有意思的一件事情,我认为是这样一个状态。

  主持人:我们学校的校友资源如何?

  李主任:现在南京大学MBA21年来,已经有校友5845位同学,这些珍珠散布到全世界各地,主要还是在长三角。我们之间的关系非常密切,刚才也是采访了我们的校友。我们所有的品牌活动,我们都是跟校友共荣的,我们总是给校友留有名额,他们之间的互动是非常密切的。并且在江苏省,按理说哪个好的企业没有南大MBA,可能也是我们没做好。从国有企业、合资企业、外资企业甚至自己创业的,这5845个同学都应该做得非常棒。南大MBA有一个特点很有意思,不是一个人棒,而是一群人,是整体的精神头非常好,大家之间的亲密关系也是非常棒的。是这样的状态。

  主持人:刚刚听您的介绍,我们学校的师资力量也好,校友资源也好,都是非常优质的。

  接下来听了您的介绍,有很多人想要了解一下我们今年最新的招生政策情况,能不能简单给我们介绍一下2016年的MBA项目招生中有怎样的变化和调整呢?

  李主任:MBA的项目有21年了,我们一直保持我们原有的完善的体系,还是要保持下去。现在确实变化真的太快了,很多东西可能有的时候我们的老师都来不及充实到我们的课堂当中去。所以,2016年开始,我们在课程上也有一些变化。变化是两个方面,一个是我们设置了8个方向的行业前沿课程,这个前沿课程要做什么呢?因为现在社会跨界融合非常重要,或者是多元化。我们要求我们的学生,如果你是学金融的,我们觉得你不能再选金融方面,比如互联网金融方面的课程了,怎么办?必须跨界。所以,我们要求行业前沿课,跨界学生要修学分,这样可能把你所夯实的基本的管理经济理论,要运用到可以跨界的过程,怎么融合进去。这是我们一个打造。可能一会儿韩老师还要跟大家谈,因为现在大众创新、万众创业,我们也在积极做一些创业方面的工作。其实创业方面我们做得还是不错的,比如我是2015年接手的,我们三届的创业大赛第一名都已经落地了,15所985的学校,在比赛的过程中我们都拿到了第二名、第三名。并且像许伟的“车三百”,实际上是我们创业第一名,第二年成立公司,第三年B轮融资融到2.2亿。创业方面也表现得非常好。虽然南京是一个比较散漫的城市,但还是有那种精神头的学生,有创业的干劲。

  最重要的一点,南大的MBA到底要怎么才能站得高、望得远一点?其实我们现在自己在想一个问题,我们提了一个口号,可能你没有精力去走遍世界,但是在南大你可以读遍世界,看遍世界。这里边的过程中,需要大家融入的东西更多,一个是自然科学的情怀,还有是人文的情怀,最重要我们还是要求很好的体育精神,因为体育精神实际上真的给管理者一个毅力的锻炼。我们南大唯独是有4个学分是体育学分的学校,我们从南大1902年成立的老校区,要走到新校区,总共是29.5公里,要求每个学生必须要走到,徒步过去,并且如果你拿不到这4个学分,毕业都要亏损一点。我们最后追求的实际上知识只是一个基本的沉淀,是你的积累,最重要要上升到你能用到你的跨行业里边,你又能融入你在创业和在你的管理过程中,最重要的是你的这些想法、这些行动已经做了,你也一定要有南大的味道,在南大两年半要沉淀出我们认为的所谓的“诚朴雄伟、励学敦行、知行合一”。

  主持人:非常感谢李主任接受我们的采访,跟我们分享了这么多关于南大MBA的一些事情。

  好的,各位网友不要走开,稍后我们的采访继续。

  主持人:各位网友大家好,欢迎再次走进我们的2016年新浪商学院招生访谈系列节目。刚刚我们采访到了南京大学商学院的院长和主任,通过他们的角度解读了南京大学商学院的MBA项目。现在我们转一个角度,通过我们历届校友的眼睛再次解读南京大学的MBA。现在坐在我旁边这位是来自南京大学MBA项目2008级的校友顾爱民,顾先生您好。

  顾爱民:您好。

  主持人:欢迎光临我们的节目。您当时是怎样的一个情况下接触到了MBA,为什么又选择到南大MBA读这个专业?

  顾爱民:我是2008级的,08秋B班的,当时来到南京大学商学院读MBA也是非常偶然的一个机会。当时我其实已经工作了十年才去读MBA,当时也算年长读MBA。当时主要是工作了十年以后,个人在职业上,在工作上,也会遇到一些瓶颈,我原来是在南京广播电视集团工作。因为这也是一个体制内的企业,工作得有板有眼、按部就班。但时间长了以后,十年了,人家说十年磨一剑,十年也磨了一个人的性格,就觉得总缺少一点什么,所以说想到一些改变。来到这里,改变的过程中,首先想到,如果改变的话,如果你在规范化的企业里去做改变,可能性不太大,很难,难度很大。我改变别人是不太容易的,我不如去改变自己。改变自己,先来改变什么呢?我就先读一读书,改变一下自己的知识结构,当时正好有一个偶然的机会,看到南京大学的招生简章,就到南京大学看一看,读一读MBA,这么选择到南大去。

  主持人:这也是缘分,刚刚好看到南京大学的MBA。您觉得在读的期间,学校对您最大的帮助是什么?

  顾爱民:其实来这里之前,心里面实际上是抱着一种去改变,去打破原有的一些东西,是这种初衷来到这里。当时来的时候,当时赵院长也讲了,不管你来自什么地方,你来到了南京大学,你首先得抛开你原有的一些东西,不破不立,人要先去接受这种知识,接受这种理论,接受这种概念,在这种情况下,我来到南京大学读MBA项目。经过两年多的学习,确确实实我们是把身上所原有的一些经验搁置在一边,认认真真地用心地去潜心把管理理论、经济学理论、人力资源管理理论等等各方面的管理知识,重新系统地梳理了一遍。梳理的过程当中,当然我们不可能说过去的经验一点不展示,肯定不行,能够把过去的经验不断地跟学的知识进行对照、验证,这是一个发现,我们对管理理论、管理知识就有了突破性、爆发性的提升。提升了以后,对我们后面的工作,包括我们后面对一些问题,具体管理中或者工作中对具体问题的看法,看问题的视角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也为后面全新工作的挑战奠定了一个坚实的基础。我认为南京大学在知识这个层面上给了我们更加严谨的做事的态度。

  另外一个方面,实践知识方面,南京大学实行双导师制,也就是学院的导师以及校外兼职导师,校外兼职的导师是由优秀的校友和杰出的工商界人士组成。当时我们有幸见到很多很多校外的兼职指导导师,也给我们提供了丰富的实践机会。当时我遇到了石林集团的刘正云总裁。刘总是南京大学98届校友,我毕业以后顺利地就到了这家企业去工作,也就实现了从一个政府体制内的工作人员,转变到一个纯粹的参与市场竞争的企业里面去,真正转变为一个职业经理人,从这个时候真正开始了。

  主持人:可以说我们学校把校友资源利用得很好,通过双导师制,您也实现了自己人生的价值。我相信我们学校的校友资源绝对不仅仅体现在双导师制这一块,您能不能再详细给我们解读一下我们学校的校友有怎样的互动和交流的平台呢?

  顾爱民:我们学校在校友这一块,这几年校友工作主要我们能够体会在几个方面:第一,学校每年定期的校友返校日,每年9、10月份,也有时是11、12月份,每年下半年举行一次校友返校日,主要邀请校友到学校来,与学生共同去学习。一方面校友到学校来再次充电,因为学校有大量的讲座,会接触讲座、知识等等一系列的东西,让校友能够再一次重温课堂,能够使知识及时更新。第二方面,也是校友与在校生之间的一个互动,这样也构成了校友与人才的发掘。因为有很多校友,江苏著名的省高投(江苏高科技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基本上用的很多人都是我们的校友,因为他们的领导也是我们的校友。整个是校友带校友的过程。我亲身体会,校友跟校友之间有一个天然的信任基础,不会像陌生人一样对你的情况一无所知,他可以知道很多很多情况,对你很了解,对你做事的风格等等都很了解,对校友发掘人才也是一个很好的方面。校友和校友之间资源的共享也是一个方面,我们这里就有很多校友互相之间做生意、创业等等,有很多例子,也是利用校友这个平台做的。

  今年我的工作正好发生了一些变化,由原来的企业到了现在这个新的企业。我们这个新的企业在镇江有项目,在淮安有项目,在徐州有项目,但是对我来说镇江我从来没去过,去过也是路过或者旅游一下,淮安也不太了解,徐州也不太了解。但是我基本上一两个月就瞬间打开了镇江的局面。为什么?我联系到我们的校友会,我说请大家吃饭,一下子来了30、40个人,来的都是镇江各行各业的佼佼者,瞬间通过人与人之间的连接,通过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很快就把镇江的各个环节了解得很清楚,信息渠道非常畅通,人员也非常畅通。这就是我感受的校友的建立作用。

  最近我跟惊喜地发现,韩院长已经亲自带头在全省包括全国各地组建推动校友会的建设工作,我也是最大的受益者。每一次学校有什么利好的时候,我都能沾上一点光。

  主持人:其实不是说您利好,碰到这样的好机会,是因为我们学校这样的活动、这样的机会真的很多很多,不是正巧碰到。刚刚通过您的了解我们也知道,通过南大这个背景,我们去当地邀请我们的校友都非常便利。有很多人这样说,有了南大的背景可以走遍全天下。您是怎么看待这句话的?

  顾爱民:南大是一个幸运的背书。我是一个马拉松爱好者,在今年年初很偶然的机会,我用这个故事解释一下影响。扬州国际马拉松赛,MBA中心给我们每人发了一个标贴贴在身上——南京大学MBA,我们带着这样的标贴参加扬州马拉松比赛。在跑步的过程当中,很多人跟我们打招呼,你是南大MBA的?我们是苏大的,我们是河海,我们是上海复旦的,我们是交大的等等等等,大家天然就有一种信任背书,大家天然就联络了起来。最后也就是这些人,互相之间联系在一起了,我们现在也组成了一个更亲近的关系,这些人作为原始的发起人,我们通过人与人之间的信任、人与人之间的了解,我们现在构建了一个MBA酷跑团,把所有高校的MBA又联结在一起了,是基于人家对南京大学的信任,对南大MBA的信任,这样共同才组建了这个团体。这也是人与人之间的一个关系。用我们原来一个老师在课堂上跟我们讲的一句话,他说不管人到了哪里,一帮人互相之间有关系不重要,因为你过了若干年之后,可能由于时间、空间发生变化以后,互相又变成陌生人。但是一帮人能够有一个梦想做成一件事情,那这就是一个天大的缘分。所以,有一帮人共同来做事,或者是有一堆人有一个共同的目标在做事,给我们带来巨大的信心。所以,南大MBA项目给了我中间太多的纽带,给了我们校友太多的联系,太多的黏性,让我们能够合在一起做成一些事情,能够对自己的人生和事业有帮助,非常好。

  主持人:对,是这样的。其实我们学到更多的东西,不仅仅是在学校,而是在我们毕业之后来到社会上,有这样的影响,会更加深远、更加大。在这里也非常感谢您今天能够来到新浪的节目当中,我们也祝福您和您的企业能够越走越高,能够为国家和社会做出更多的贡献。好的,非常感谢各位。

  顾爱民:谢谢。

  主持人:各位网友大家好,欢迎回来,这里是2016年商学院招生访谈系列节目。在刚才的节目中,我们采访到了南京大学商学院的院长、主任,通过他们的眼睛了解到了南京大学MBA的一些项目。现在我们将通过采访我们南京大学MBA项目的各位校友,通过他们的眼睛再次来解读我们的南京大学MBA。现在坐在我旁边这位就是来自南京大学MBA项目2011级的校友曾丽萍,您好曾女士。非常高兴您来到我们的节目当中,节目的开始请您先跟新浪的各位网友打声招呼。

  曾丽萍:大家好,我是曾丽萍,我是南京大学商学院MBA中心2011级B班的同学,现在已经是校友了,很高兴有这样的机会来互动一下。

  主持人:谢谢您。您当初是怎么想到要读MBA专业,为什么要选择到南京大学就读这个专业呢?

  曾丽萍:是这样的,当时应该是在7、8年前,我身边有同事说要考南京大学MBA,我知道有这样的项目。在个过程当中,对这个项目愈加的了解,包括自己因为原来我整个的学习经历,应该说起步还是比较低的,我希望通过自己不断的努力,能够一方面上一个自己心目中的南京大学,另一方面,也能够在学校学到更多的新知,作为我工作的一个推进。当时就锁定了南京大学MBA。

  主持人:您觉得我们南京大学MBA的魅力到底在哪里?

  曾丽萍:对我而言,一个是个人情怀。第二,个人上完的感受,其实它是有丰富的人文情怀在这个过程当中。因为它虽然是商学院MBA中心的一个项目,但是在我们上学的过程当中,包括在后续众多的活动参与当中,我们其实可以感受到它有更多的人文关怀在里面。而这些能够吸引到你,或者是能够助力到你,或者是能够影响到你的话,会产生深远和积极影响的。

  主持人:在南京大学读MBA期间,您都做过一些什么?

  曾丽萍:当时我们是B班,我们班级应该说还是比较活跃的,当时我们有比较传统的比如像生日会,在班级内。在校内的一些活动,比如说当时有邀请到袁岳到我们的中心来做一次开放性的讲座。另外,我们还有比较传统的项目,正好也是B班,有一个浦口的小学,我们做一些助学活动,活动还是比较丰富多彩的。当然像MBA品牌的系列活动,我们还是深度参与的。比如说新生的开学典礼,还有新年晚会,还有魅力班级大赛,在一系列的品牌活动当中,我们同学在参与的过程中,也加大了同学和同学之间的了解。

  主持人:这一点非常重要。因为之前也采访过我们学校的校友,他们对我们的母校情结还有同学之间的互动是非常频繁的。我们继续我们的采访。您觉得南京大学MBA给您最大的一个帮助和提升体现在哪些方面呢?

  曾丽萍:其实是这样的,对我个人来讲,我觉得是增强了自己的自信。因为在这个过程当中,你在参加课程的学习和老师的互动,你理论知识的提升,在这个过程当中,无形当中你成为了南京大学MBA的一分子,你的自信心在某种程度上就增强了。而在学习的积累过程当中,自信心不断增强。第一,增加了课堂里的新知,因为你通过课堂里名师的指导,整个理论系统化的培训,而且持续的两年过程当中,这是一个积累。第二,你的同学以及你的老师,比如还有我们的校友,在这个过程当中给你的一些帮助,在这个过程当中相当于你的能量得到了一定的积累。第三,你参加各种各样的活动,有学校的活动,也有校外的活动,比如我们去了沙漠,参加了亚沙,载誉归来。在不断积累的过程中,你的自信心积累了,这是上MBA以来或者说一直到目前我感受最深的一点,就是你的自信心增强了。而这个自信心增强的过程中,是一个持续的过程。而在持续的过程,可以给到你一个相当长时间的增长。

  主持人:还有这种影响力是非常持续的。

  曾丽萍:对,对。

  主持人:您刚才讲到在读书的期间参加了非常多的活动,我知道我们学校其实还有一个特色,就是校友之间的互动非常频繁。而您今天参加我们的节目还有一个特殊的身份,就是南京大学MBA校友会的联席会长。我们这个校友会现在都在做些什么样的工作?您是负责做什么?

  曾丽萍:其实对我们来说或者对我自己来说,也是一个很好的机会。2014年是南京大学MBA中心MBA项目20周年的庆典,当时在庆典上,我们MBA中心的校友会也算正式成立,我也很荣幸被大家推选为四名联席会长之一。作为这样一个校友会,它承载的或者是它建立起来的一个最大的初衷,也是希望能够同学毕了业离开学校以后,他还是能够和学校发生密切的联系,而这个工作是由校友会做一些之前是后续的互动。在这个过程当中,我们当时明确了,第一,我们还是要按照李老师的话讲,尽可能地把这6千多颗珍珠能够串起来,之前我们的工作量还是比较大,我们可能把其中的一部分先串起来,所以我们现在在谋划一个“重返母校,回归课堂”的活动,旨在通过回到学校一系列课程的培训。另外,加大和学校的联系。另外,我们也通过这样的一个活动,把校友中间比较优秀或者比较积极的那部分,先把他找出来,通过他们再慢慢发散出去,这样校友的网络能够越来越大,年度也会越来越大。我们的工作刚刚开始,也希望通过这样一个平台也让更多我们的校友知道我们现在想做这件事情,也踊跃地参与到我们的组织当中来,成为积极的一分子。

  主持人:好的,刚刚听了您对我们MBA的解读,我的一个最大的感受就是我们的MBA非常丰富多彩,我们的心和脚步总有一个是在路上。

  曾丽萍:是的。

  主持人:最后您有没有什么想对我们母校说的话?

  曾丽萍:我是想说祝我们的MBA项目越办越好。另外,我们也希望在这个项目当中,有更多优秀的人士、优秀的同学成为我们未来优秀的校友,有机会为我们MBA中心的品牌做自己的一份有限的力量。

  主持人:好的,再次感谢您来到我们的节目当中。

  曾丽萍:谢谢。

  主持人:各位网友大家好,欢迎继续锁定2016年新浪商学院招生访谈系列节目。刚刚我们采访到了来自南京大学商学院的主任,还有我们的院长,通过他们的角度解读了南京大学MBA项目。现在我们来换一个角度,通过我们历届校友的眼睛再次了解南京大学MBA。现在坐在我旁边的就是来自南京大学MBA项目的2015级在校的学生王小娟,您好。节目的开始请您先跟新浪的各位网友打声招呼。

  王小娟:大家好,我是来自2015级商学院MBA  C班的王小娟,我是就职于上海惜才企业管理顾问有限公司。

  主持人:您好,非常高兴您能够来到我们的新浪演播厅。您当初为什么会有这样一个想法要读MBA,而且为什么又选择来南京大学读MBA项目?

  王小娟:在我读本科的时候,当时考普研,因为并不是想考本专业的,也关注到MBA这样一个学习方式,就是把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我挺喜欢的。因为当时要本科工作三年以后才能报考,所以就先参加了工作。前年的时候,因为感受到身边有好多客户都在读MBA,还包括一些朋友,也刺激了我学习的这种欲望。后来了解到他们很多报考的是一些其它的学校,也特别推荐我读南京大学MBA,也提到南大在江苏MBA这一块做得非常好。无论是教学质量还是各式各样的活动。去年正好7月份的时候开始着手准备。因为平时我也会经常到南大来听一些讲座,在南大的校园里散散步,我特别喜欢南大民国的建筑,还有很宁静优雅的学习氛围。

  主持人:所以就读了MBA,来南京大学读这个专业。据说南京大学MBA有很多活动和实践项目,您入学这半个多月以来都参加了一些什么样的活动?能不能给我们介绍一下?

  王小娟:南京大学的学长、学姐们非常热情,在我们还没有开学之前,我们就已经参加了很多活动,组织了比如像新生的烧烤活动,包括我们每周四晚上行环湖跑步,还有中心帮我们准备的,请了户外的拓展老师,帮我们在玄武湖做了一些户外拓展活动等等,包括平时也会经常举办一些公益的讲座。开学了以后,像我们9月3、4、5号三天就举行了新生的开学典礼。印象非常深刻,既有校史的演绎,也有专业的老师给我们去分享一些聆听,包括请到台湾的陈文茜女士,还有博西家电的魏博总裁来给我们做一些分享,包括有一些优秀的校友,去给我们分享在MBA期间的一些感受,以及MBA结束以后对他们整个事业的影响,我们都备受鼓舞。

  主持人:我们的活动丰富多彩,短短的时间就参加了如此多的活动。就我所知,您还是作为我们新生学生代表,参加了我们的2015级商学院MBA新生开学典礼的活动。当时站在那样一个舞台上,发表自己的声音的时候,当时的感受是什么?

  王小娟:是这样,在去年的9月5号正是南京大学提交面试材料的时候,那时我正好来到安中楼,看到2014级的学长、学姐们,他们正好在进行开学典礼校史演绎的环节。看到他们身穿民国服装在舞台上去展现这种气质和才华,当时特别受鼓舞。我坐在最后一排观看,也告诉自己一定要努力加入到这样一个大集体中。时隔一年,通过自己的努力,也走到了南京大学商学院。所以,站在舞台上的那一刻内心还是非常幸福,也非常激动的,也看到有这么多优秀的同学还有这么多优秀的老师,我们可以共同开启接下来两年半的丰富多彩的学习生活,内心还是充满期待。

  主持人:充满了期待。

  王小娟:对。

  主持人:第一堂课您上了以后是什么感受?

  王小娟:第一堂课我上的是宏观经济学,我特别有感受。因为研究生阶段的学习方式跟在本科还是挺不大一样的。我们老师会进行一些案例的研讨。班上的同学思维非常的开阔,比如说很多都是我没有思考过的角度、思维方式去讲解一些问题。这两天的课下来,让我内心感受很深,包括我的思考方式、思维的打开等等。我真的很期待接下来的每一场这样智慧的碰撞。

  主持人:我们来继续我们的访谈。您现在在我们这边读的是在职的MBA的项目,短短半个月时间,入学这么一段时间就参加了这么多活动,有很多人非常怵,他们说在职的话,平时要上班,周末还要上课,他们觉得这是一个很苦、很累的阶段。您是如何看待的?

  王小娟:因为我们是在职,主要是利用周六和周天的时间上课,以及周五的晚上,我们平时上班主要是周一到周五,当然学习跟工作,如果两个都要做好,肯定是需要花费一定的时间和精力。但是因为这也是我们选择在职的一个原因,可以把更多用于休息的时间来学习,其实对工作影响整体来说不会特别大。

  主持人:接下来要聊一聊我们非常想要参加考试的学员想要了解的一些问题。首先您作为去年参加我们考试的学员,您对我们最新的考试的资讯和动态应该是比较了解的,您能不能给我们在这里分享一下您当时考试的一些体会和心得?

  王小娟:我是去年7月份开始备考的,花了将近半年的时间。因为像我们是工作五年以后备考的,像学校里面的一些知识相对并不是记的那么清晰,用半年时间还是比较好的,有一个良好的备考的心态。我自己也报考了一个辅导班,跟着老师的节奏去走,利用晚上的时间去学习,按照一些有步骤、有计划地进行,整体还是挺好的。因为南大有提前面试的环节,在我们备考南京大学MBA的同学一定要很重视这样的提前面试。因为当你拿到优秀的时候,你的分数压力就会小一些,只要过国家线就可以了。如果说像我们有一些学习能力比较好,至少也应该花三个月的时间去备考。

  主持人:您刚才提到有一个面试,南大的MBA现在是全面的提前面试的项目。您能不能给我们分享一下您当时参加提前面试的一些情况?

  王小娟:南大的提前面试主要分为两大块,一个是无领导小组面试,就是组面。另外一个是个人面试。像无领导小组讨论,主要是我们会随机抽一个试题,我们小组里面每个人都要先发表言论,接着在小组里面自由讨论,然后最后会有一个总的领导出来做总结。然后在这个过程中,老师去看每一个人的思维分析能力,还有总结能力。组面阶段就是主要是对自己的工作,包括一些学习背景做一些介绍,老师会问一些MBA跟你的工作、生活相关的一些问题,主要是这两块组成的。

  主持人:好的,谢谢您跟我们分享这么多。在节目的最后,您对即将参加2016年MBA项目考试的学生有没有一些想说的话?

  王小娟:现在距离12月份考试还有3个月的时间,我希望我们所有的考生能够抓紧最后的这个时间,不到最后一刻不要放弃,南大欢迎你,真的,南京大学商学院MBA这样一个群体真的非常优秀,值得你过来。

  主持人:好的,谢谢您对我们考生的一些建议和祝福。在这里我们也祝福您能够在南京大学读MBA的期间,能够学到更多的知识,也是人生新的层次的提升。

  好的,我相信刚刚通过院长、主任还有各位校友的介绍,您应该对南京大学MBA项目都有了一个非常全方位的了解和认识。如果您对我们南京大学MBA感兴趣,就赶快进入官网了解相关事宜。在这里我们也祝愿即将参加考试的考生能够金榜题名,取得好成绩。以上就是我们今天节目的全部内容,非常感谢您的收看,我们下期同一时间再会!

院校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