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信息网【官方站】—国内主流考研网站,考研信息第一平台!

考研信息网【官方站】

“双创”时代,我们需要什么样的创新创业教育

摘要:主持人:感谢我们的邢院长分享了关于对外经贸大学在双创领域的探索,也感谢您给我们分享了您对双创中的认识。接下来将进行本届论坛最后的一...

主持人:感谢我们的邢院长分享了关于对外经贸大学在“双创”领域的探索,也感谢您给我们分享了您对“双创”中的认识。接下来将进行本届论坛最后的一个环节。其实今天我们举办这样一个论坛活动就是为了给大家搭建一个交流的平台,推动中国商学院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而发展的最终成果还是要为广大的商学院学员提供优质的创新创业教育,所以在本次论坛的最后一个环节,我们为大家请来了几位来自各大商学院的优秀校友代表,他们将从自身角度出发,就“双创时代”,我们需要什么样的创新创业教育?为点,说出他们对创新创业教育的认识和看法。

  北京邮电大学MBA2005级校友 北京宝联之星科技有限公司总裁  席利宝

  中央财经大学MBA2007级校友 中财融商(北京)资本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 冯大任

  中欧国际工商学院MBA 2014届校友,心触动传媒创始人 王绪松

  香港城市大学MBA校友  中国加盟网CEO  吴天华

  新华都商学院创业MBA2014级校友  北京多彩投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合伙人 周海斌

  谢智勇:各位老师、各位同学下午好,很荣幸接受主办方的委托主持今天的论坛。

  MBA从中国来讲有人说是从1991年开始,在座的各位都是老总,都是MBA教育的优秀代表,我们就随便聊,我主要是做引导。

  第一个问题,回答两个问题,你在学校的身份和体验简单介绍一下。

  王绪松:我是来自中欧的MBA2012年进去的,2014年毕业的,2013年在校期间创业,我的企业叫心触动传媒,我们给学校提供软硬件服务,硬件是我们自己的一套硬件,多媒体的终端机,但是我们采用了硬件+,我们加了很多智能硬件的东西来服务学校。比如像无线wifi、机器人,进行信息发布、内部管理、评比这些作为功能性的东西。再就是内容方,我们把自己作为一个平台,现在讲究创新,能够和很多新媒体进行一个结合,甚至于传统的像新浪也跟我们合作,还有一些自媒体、大V号,也是我们的内容提供。目前粉丝加起来也有一点几亿的人了。这是企业大概的情况。我们2013年创办,目前在全国服务109所高校,服务有147万大学生,因为这个公司也是得到学校大力的支持,去年的时候被评为湖北省十大优秀青年,也是中央团省委扶植的一个重要项目,也是福布斯去年评了一个最受欢迎的新媒体人。现在在创业路上继续前进。

  席利宝:我来自邮电大学,我是05年入学,通过两年多的MBA学习,毕业之后才选择了创业。我的感受是通过MBA的学习,我获得的比较多,在北京创立了北京宝联之星科技有限公司,整个发展态势是鼓励民营资本进入电信领域,MBA的学习对我有很大的帮助。

  吴天华:各位下午好,首先自我介绍一下,我是来自香港城市大学的吴天华,我是2015年3月份去的香港城市大学,上的是EMBA,到今年的11月份毕业。我所在的公司是中国加盟网,我创业了大概14年时间,所做的事情主要是B2B领域,我大概在B2B所有垂直的网站近三年排名在第五位至第八位之间,我通过EMBA的学习当中,交流会比较多,去香港读书当中,因为我的公司在北京,通过在香港上学,学校在我创业的过程当中给我很多启发,包括目前我们公司的创业模式当中,已经逐步通过学校相关的资源有所展开。

  冯大任:中央财经大学2007级的MBA,毕业以后学校推荐我来做中财MBA校友会的会长。在会长任中,开拓了我的很多眼界,把中财MBA的30多个企业家聚集在一起,成立了融商会的组织,大家定期在一起研究一下经济的形势、企业的发展,和我们自身在工作过程当中所遇到的困惑或者问题。在这个基础之上,后来我们发现很多校友和企业家之间有很多资产管理方面的工作,大家都是依托外面的资源,我们就把这些资源整合起来以后,在校友会的平台上发起成立了一家叫中财融商资本管理有限公司,校友内部整合为主,面向北京市和全国做股权投资、证券投资的一个投资公司。也拿到了国家私募牌照,最近一两年我们投资了几个公司,现在都有一个很不错的成长,应该说在这个平台之上,我们帮助了很多人,而且在帮助的过程中,我们也得到了很多快乐,我非常感谢MBA教育这个大平台给了我们共同成长的机会。

  周海斌:各位领导、老师、朋友们、大家下午好,我叫周海斌,我来自新华都商学院2014级。我是2014年读的新华都商学院,当时为什么选择新华?因为我毕业之后就进了中科院,在体制里觉得很多束缚,加上自己可能还是像刚才各位老师说的,有创业的基因,特别想创业,就选择了新华都商学院,也是比较看重创业和创新的教育。

  2014年我做的是机器人的教育,因为我是中科院的,有些技术方面的资源可以用。在读的时候,其实师兄包括很多老师、导师给了很多建议,最终这家公司因为做得太早了,做的事又比较新,最后因为资金的问题没有走下来。但是经过一年的学习,我就开始了第二次创业,这次创业的过程中,刚才提到众筹,众筹在那时还是做得比较新,我们现在做的一家公司叫北京多彩投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主要是做空间类的众筹,主要是做消费升级空间的众筹,我们在细分领域目前已经做到第一。

  谢智勇:有没有遇到法律问题?

  周海斌: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法律问题,尤其是创业面临着各种各样的问题,就是我们走得如果太超前,尤其是在互联网大的环境下,走得肯定会超前,这个时候和现行的法律法规就会有冲突,这个时候国家是默许我们这些人能够做一些创新的事情,能够推动整个法律法规的完善、改进。

  谢智勇:因为在座的各位都是MBA优秀的代表,“双创”可能在一定程度上有一种很无奈的感觉,经济到了三期叠加,经济增长到了低谷,咱们都是MBA的代表,你们创业肯定是有巨大的动了在后边,在你们创业过程中,现在看“双创”的外围环境怎么样?

  周海斌:克强总理在提到“双创”之后,创业者的创业环境总体来讲比以前要好很多。

  第一,市场的资金,虽然2015、2016年比较冷,但是前些年还是给我们这些创业者很大的支持,这是资金这一块。

  第二,政策。我们有时会跟中关村园区管委会聊得比较多,这一块国家提供了很多支持的项目还有资金是可以申报的,但是很多创业者天然的可能会想去远离一些政策的东西,不会去做申报,其实这一块国家还是给很大支持。

  第三,可能也和我们的创业教育有关系,我们以前招人还是比较困难,因为很多学生没有经历过创业的学习和教育,在招聘过来之后发现很多时候是被动地教他做什么东西,而不是他主动去学习。但是现在很多学生,不论是本科生还是硕士,他们主动是想通过在这个公司里面,要么在公司里面能够进行二次创业,要么自己能够再去其它平台去创业,这时他天生就有这种想法或者意愿,能够激发着整个团队有更强的创新或者是往前推的动力。

  冯大任:电影里有一句话说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也是一个最坏的时代,现在这个时候我认为我们创业的环境是最不好的时候,不好突出在什么时候呢?现在整个社会各方面的成本,相比过去都更高了,我们面临的竞争压力却更大了,直接表现出来的问题,过去中关村成立的公司,每年关门的停停走走的比例,据不完全统计大概23%左右,换句话说告诉我们现在的创业者,如果你没做好足够的准备,没有充分心理的承受能力,我们尽量不要去创业。为什么说是最好的时代呢?现在如果说我们各方面条件具备,你认为你是这样的人才,现在资产的价值要比以往任何时候都低。就拿今年和去年比,我们有效资产价格打一个七折应该是不过分的,碰到好的时候五成的价格有时都不到。现在有很多非常优秀的企业,由于现金流不好的时候,都能创造出很多的商业和市场机会,这时是创业者千载难逢的时机,抓住它未来会有长期的发展。

  吴天华:机遇和挑战并存,特别是现在是一个不太好的大背景。但是移动互联网在发展,对很多行业都是一种革新的颠覆式的机会,对很多创新式的人才是很好的机遇。包括从我们公司角度来讲,因为我大学毕业之后就开始创业,我是去年才上EMBA,我现在又开始相当于说第二次创业,也是我们现在的商业模式创新。如何颠覆革新?本身是互联网公司,国家的资源和背景适合下,各种资源如果能够更有效地整合,寻找更好的契合点,在我们现在的商业模式上如何助力,也是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如果成功了,会对部分阶段很多以往我们说对“旧势力”是很大的挑战,也是对所有的新人、刚刚大学校园出来的,或者刚刚想要创业的人是一个最大的机会。所以我认为机遇和挑战是并存的。

  席利宝:政府给了一些资金方面的支持,但是从我们本身来讲,机遇和挑战并存,关键看自身的定位。创业过程中,我们一定要有成功的信心,也要有失败的准备。我们如何在这个时代发展中抓住机遇,利用好的环境,你的团队要不断进步。创业的过程也是团队进步提升的过程,要辩证着去看,要看清自己所处的行业,包括未来的发展方向综合考虑。宏观环境能影响,但是真正能影响到的,我觉得是有限的。

  王绪松:创新创业并不是无奈的举动,对我们来讲是很快乐的事情。我一直吭哧吭哧在做,一家已经挂牌成功,一家做旅游,被中国最大的旅游杂志并购。还有一个是做教育,当初是省级,现在已经是全国级的公司了。所以,大家应该都还是在一个很好的环境下做。

  第二,创新其实是我们的校训是“认真创新、追求卓越”。创新在我们入学开始,教授就不断鼓励我们创新,因为创新是社会发展比较强劲的原动力。国家鼓励创新创业,对我们最大的好处是家人、朋友、社会对我们的包容度变大了,不管怎么样你去做,失败也好,成功也好,学校、家庭都会给你最大的支持,这是非常难得的。再加上国家给你的一些扶植政策,风投的引入,以前在国内是没有的。

  谢智勇:我一直想问一个问题,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很多人搞反了,创业和创新哪个更难一点?最后的结论是都不容易。各位在创业创新的过程中已经取得很大的成就,请问你们在创业过程当中遇到的最大难题是什么?你觉得创新创业的企业家应该具备哪些特质?

  王绪松:问题无时无刻,每个阶段发生的问题是不一样的,企业刚刚开始你的商业计划是什么样的,你的团队如何搭建,甚至办公场地在什么地方。我坚信没有迈不过去的坎儿,因为作为创业者,没有毅力是很难走下去的,因为遇到的问题太多,而且经常受到外界的质疑。当你的商业模式出来,风投会说你这个模式行不行得通就做着试试看。当做了一段时间可能面临市场竞争的问题,要击败你的竞争对手,要拿出你的行动,这是最重要的事情,也是回答您第二个问题,需要哪些品质,第一,要有冒险家的精神,要敢闯、敢试、敢去创新。第二,不怕失败。没有失败的创业者,只有放弃的创业者。

  吴天华:创业初期包括创业过程中,当企业取得一定的成就,面临最大的问题是团队人才的问题。可能我们接触到的很多人是非常优秀的人,但是不能够在你的团队里发挥自己的能力,这是团队最大的问题,如何提升团队的工作能力、有效性,把目标和工作能够结合起来,这是最大的问题。

  虽然大家都讲到要有信心,但是如何引进更优秀的人才?人才是一个创业公司最宝贵的财富,人是创业公司遇到的最大问题。

  吴天华:日常的工作当中最大的问题,确实面临很多问题,没法细谈。我创办这个公司是14年的时间,从最早的时候一两个人一开始做到现在。最大的问题就是怕以往的工作习惯、思维方式的固化,在新的环境下没法突变,如何改变以往的工作方式和工作习惯的问题,不管是大的战略还是营销各个角度都要突破。这个突破对一个企业是比较大的挑战,因为我们现在已经遇到这个问题,细碎的问题,一般的企业家必须要去解决的问题,解决不了就没法生存下来,我想回答这一点。

  至于说特质是什么,通俗的角度来讲,因为我大学之后就开始创业,我创业的时候,当时正好是没钱,才几十块钱,就连吃饭都吃不起,是这样的状态。最主要的一点就是你必须要敢拼,不要有什么后顾之忧,先杀出去,苦不要考虑,只要勇于往前闯,后顾之忧自然就没有,一句俗话就是要拼。

  第二句话,客户价值。对内我们对员工也叫客户,对外给我们买单的也叫客户,合作伙伴也是客户。所以,我们说得俗一点是换位,站在他们的角度思考问题,内部的管理、团队、激励等等,怎么把员工培养起来,能做出我们想要的结果,可能要从他们的思考点去思考,比如他跟我一样,他也想从精神、物质甚至空间各个方面,甚至是未来方面,他有可能是含糊的,但是你要站在他的角度帮他规划,甚至是你的激励体系能不能跟公司的目标捆绑起来,这是要换位。对外是如何把订单拿回来,把钱到位,首先是从客户角度思考,他凭时间给你买单,他需要哪些东西,你能不能给他满足。从别人的角度思考,而不要从自我角度思考。市场很现实,员工也很现实,从某种角度讲就是换位。

  冯大任:主持人的问题非常好,我特别同意刚才大家提的观点,任正非出了一本书,他一直在思考华为怎么样会死。我们面临的问题是时时刻刻都会发生的,但是所有的问题对我们影响最大的还是诱惑,就是到了我们这个年龄,到了我们这个公司体量的时候,我们要面临的诱惑实在太多了,有金钱的诱惑,有名利的诱惑,还有人情、感情的诱惑,如何把这些诱惑给整理好,这是我们的底线。还有企业到一定规模,这是面临的最大难题。

  周海斌:前面四位聊了很多关于宏观方面,我聊一下关于微观方面。我们公司也面临同样的问题,我相信包括在座各位都面临着同样的问题,我们刚开始创业的时候就几个人,一起在地下室,我们是一个小的团伙或者是几个社群,这个时候其实我们靠兄弟感情大家聚集在一起。接下来我们就面临着一个坎,什么坎?就是怎么样把小的社群变成一个组织,组织就要靠目标来维系大家。变成了一个组织之后,我们怎么样再把这个组织变成一个团队,其实这是一个很严峻的问题。因为最开始我们面临的问题和我们即将面临的问题不是一个问题,意味着有一些人要走,有一些人要留,这对每一个创业者来说都是一次很生死的抉择,以为这些人是能够产生绩效的人,这也是我在新华都最近的一次课中所学到的,也是我目前在我的企业当中遇到同样的问题,也是想办法去解决掉的。

  第二个问题,作为创业者有什么样的特质也好,或者是有什么样的天生基因也好,能够让你更加卓越、更加优秀,或者是能够脱颖而出。有两点:1,对未来的一个判断力或者是战略性的思考。因为大家都知道,当我们现在再去创业做一个传统行业,有可能短期之内做得很好,但是离死已经不远了,因为整个行业在走下坡路。2,韧性。因为我们的趋势判断已经没有太大问题,我们只要坚持着咬住青山不放松,能够坚持地走下去,其实我们创业这条路上并不难,难的是很大的一部分是在于我们自己先把自己给放弃了。

  谢智勇:今天讲的是商学院人才培养。

  王绪松:忘了说最主要的一个特质就是要不断学习,怎么样不断学习,大家要去商学院多读MBA、EMBA。

  谢智勇:提两个问题,你们就读MBA过程中印象最深刻的一件事是什么?第二,MBA的教育对你们的创新创业起到了什么样的作用?

  王绪松: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我们在开学的前6个月,学习压力非常大,我们基本上每天都是两点钟睡觉,8点起床,9点上课,7天有6天上课,1天做作业。一开始特别不习惯,因为我们是有六人的小组,大家会经常讨论。有一次印象深刻是我们做小组讨论做到早上3点,突然一个兄弟拍桌子说我觉得方法不对,我们重新来过吧,顿时团队的气氛特别不对,大家来商学院都特别有思想,就闹得特别不愉快,最后气也消了,成绩还不错。那时得到一个反思,如何同学感情建立,进行头脑风暴。印象最深刻的是吴敬琏教授跟我们讲,商学院最应该学习的是如何学习和思考的方式,这是商学院当中最应该学到的东西,从点点滴滴里面,真的是非常感谢学习的过程。这是非常有用的。

  席利宝:我们上MBA有一段还是面向运营商,从运营商出来的人比较少,上MBA一个是如何突破惯性思考。我们创业过程中集思广益,尤其是我们聚焦通信领域很有帮助。从我本身来说,MBA教育使我从原来一个从业者,现在变成一个创业者,MBA教育是人生的一个转变。完全靠MBA来实现是有所难度的,但是它是人生道路的一个转变。

  吴天华:因为我现在还正在上课,印象最深的应该是互动最多,因为我们是小班制,我们班才18个同学,15个男的,3个女的,我们所有的教授,基本上是中国人,但是在海外任教。我们不管是上战略课还是营销课、管理课,基本上整个课程都是互动,教授讲完基本的案例之后,我们课堂上是大家很随意站起来和随意抢着说话。我们每次上课基本上都会拖时间,12点下课,我们都得等到12但半,我们同学当中没有谁会觉得比较烦,都是比较乐意的,所以我们的校训是了群,一个话题,大家根据自身的知识经验进行探讨。从我个人角度来讲,我上了将近一年多一点,对我很大的启示是,我们的上一班跟下一班从业都不一样,有搞金融的,有搞互联网的,有搞传统行业的,我们在互动当中、言语的交锋当中,对我有很多启发跟启示,我基本上把我以前的商业模式,以前我们在做平台,做服务,做信息发布,基本上转到了如何更有价值去开发既有的资源,这条路我实践完之后,还是比较有希望,也比较有信心。结合了教授还是学校相关的师生资源,包括投融资方面对我有很大的启示。

  冯大任:印象最深的只有一个字就是“贵”,MBA的学费是很贵的,上学之前觉得这个学费是普通学费的好几倍。纵向比较MBA里的学费还是不一样的,前面那两组最贵,人大比较贵,然后是中财,不完全统计,中财排第四左右,有一个很简单的逻辑,当你判断不清楚哪个更好的时候,我们通常用价格来做选择,这个选择99%都是对的,EMBA另说,应该是更贵。

  我们选择了一个最贵的,或者我们认为它是最好的,才能有最远大的发展,这是第一个。

  第二,在学校里收获最大的可以用两个字形容,就是“跨接”。我们在原有的行业里,我们应该是非常非常熟悉的,这些资源的整合、人文的关怀,这些都是我们轻车熟路的。但是怎么样能形成一个跨界,你在一个小的领域里其实是很难实现大的谋划,在MBA这个圈子里,就把整个学员给串起来了,MBA一起上课的时候,一百多个人,挤在一起,很多人上了课以后,大家都不认识他,毕了业之后才知道原来是同学,握握手、喝喝酒,好多还是在酒桌上认识。把这些志趣相投的人结合在一起,精中选精,形成更小的圈子,能形成更有利于我们发展的圈子,来冲击我们的思想,创新我们的理念,实现我们的突破。

  周海斌:从我自身来讲,八个字:仰望星空,脚踏实地。这四个字听着比较大,但是我可以说一下。

  第一,仰望星空。因为我们学院每年都会组织我们去游学,因为我们在瑞士有我们的学院,去年我是和我们的同学一起去的瑞士,中途去了法国和德国,去感受了一下欧洲人的工业化精神,去感受一下他们很独特的制造业也好,或者是对创新的新的理解。这个过程当中其实开拓了我们自己的眼界。其实在那边我们白天是参访,晚上我们还要做作业,每天做作业都做到凌晨,第二天早晨还要起床,把我们新一天的行程按照原先的计划去做,那一周下来既开心,同时又特别累,但收获也是最大的。就是仰望星空,我们能学到很多东西。

  第二,为什么说脚踏实地呢?在我们学院里面有很多老师或者不叫老师,都是行业里出色的企业家来给我们上课,这对创业者的帮助是巨大的,因为他们是实战的创业者,同时他们也是在创业的路上一步一步也在做重新的梳理或者往高的层次去发展,他们会给我们很多好的建议,或者是一些特别针对你公司自身发展的问题,给予你很多一对一的指导,尤其是何教授在讲中国管理的时候,会把金木水火土踏踏实实我们能感受到的问题剥离出来,感觉特别亲。

  谢智勇:商学院人才培养本身压力非常大,因为不断根据人才需求进行调整。大家用一两句话思考一下,对MBA的培养院校或者正在就读的MBA,或者将要就读MBA的同学说一两句发自肺腑的,怎么调整适应自身的发展?

  王绪松:结合这次会议的主题,创新创业。我想跟大家说鼓励创业,如果有好的想法大胆去做。之前有人曾经提到过反对大家创业,但其实我是支持创业的,因为年纪轻了,失败了,拍拍胸脯再站起来继续做。虽然失败了,但是其实过程中学到很多事情,你失败了学到的东西可能不是物质上的,反而对你以后的创业会更有帮助。

  席利宝:对一个有梦想的人创业是正确的选择,对于难于承担失败的人不建议创业。

  吴天华:创业必须要先创新,只有创新才可能创业成功。不见得每个人都去创业,但是创新,不管是学习当中养成一种习惯,或者学习当中我们掌握一些知识点,更在乎的可能是知识点放在最后,更多是学习当中能不能通过课程上的教授,带领大家有更多的创新意识。比如课程的设计,作业的创新。能够灌输到学生的脑海当中,相信习惯会变成他以后在工作中或者是在创业当中能获取更大的成功,道路可能会更加宽广。

  冯大任:针对学生的建议大家说了很多,我不重复了。有必要对商学院提一点,现在我们看一看,MBA学生的条件已经跟过去完全不一样了,当年我们上MBA,有很多还是有相当阅历、相当基础的人在做MBA,但是现在MBA越来越年轻化,很多上MBA的目的很简单,我们做过统计,有的想在职业发展上获得更好的认可,有的想创业,大概还有不到10%的人想谈恋爱,什么样的关系都有。但是对商学院来讲,我们对MBA的教育,一方面是鼓励大家去创新创业,但另一方面我们要看到至少70%以上的人是不具备创业的条件,他的心愿还是通过MBA的教育来获得一个更好的新的工作的机会或者是人生的一个转变。这种情况之下,最近我们也在跟中央财经大学商学院建议以及我们的MBA校友会建议,我们做一个课程,由校友会给商学院做一门课程,就是针对那部分不愿意创业的学生,我们给他们讲一讲怎么做职业规划,如果他想进国企,进房地产企业,想进投资公司,进基金公司,我们用我们的校友资源给他们做一门专门介绍这类公司如何招人、选人、用人、培养人、提拔人和最后奖励人的课程,帮助我们的学生在上学的时候做好他的职业规划和人生规划,帮助他们更早地将人生职业理想进行生根落地。

  周海斌:因为现在所有的商学院,无论是体制内的还是创新类的商学院都面临着一个问题就是二次创业,我希望这些商学院能够用创业的心态办好商学院的教育,用创业的方式对待这些新的MBA或者说是创业者,这是第一。

  第二,读MBA是没有错的,因为当你输的时候有一群人在陪你东山再起;当你赢的时候,有一群人在背后和你一起君临天下。

  谢智勇:谢谢各位优秀的同学们。

  主持人:谢谢我们的谢主任以及来自于各大商学院非常优秀的创业代表给我们进行这样一个论坛分享。再次感谢我们的商学院还有我们的主任给我们今天带来的主题演讲和论坛交流风暴。相信各位商学院的工作者,通过这次论坛都会对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有了一个新的启迪。新的形势将会形成新的变化,产生新的压力,同时也会带来新的突破,在这里祝福各大商学院在未来能够发展得越来越好,为中国经济的蓬勃培养更多高端的人才。

  好的,谢谢大家!

  现在我宣布新浪教育商学院频道2016中国商学院“双创”人才培养与发展高峰论坛圆满结束。再次谢谢大家。

院校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