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信息网【官方站】—国内主流考研网站,考研信息第一平台!

考研信息网【官方站】

如何看待商学院在“双创”浪潮中扮演的角色?

摘要:主持人:非常感谢李主任的分享,刚刚通过李主任的介绍我们可以了解到无论是边缘化的创新创业教育理念还是游戏化的创新创业教育方式,以及失...

主持人:非常感谢李主任的分享,刚刚通过李主任的介绍我们可以了解到无论是边缘化的创新创业教育理念还是游戏化的创新创业教育方式,以及失败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都是同济大学创新创业教育的独特之处,我们同样期待这样独特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会带给我们不一样的精彩。

  好的,谢谢您!

  刚刚经过两位精彩演讲,相信在座的各位或多或少都会有一些不同的收获,接下来我们将邀请同样在创新创业教育领域有所建树的各大商学院主任进行更加激烈和精彩的分论坛环节。

  寿涌毅  浙江大学MBA教育中心主任

  汪小霞  新华都商学院创业MBA中心主任

  谢智勇  北京邮电大学经济管理学院MBA项目主任

  周毕文  北京理工大学管理与经济学院MBA项目主任

  寿涌毅:谢谢论坛大会的主持人,很荣幸有这个机会做今天这场论坛的主持人,我先简单地自我介绍一下。我是浙江大学管理学院的寿涌毅,其实负责浙大的MBA项目也有好几年了,好多老师我们在不同的场合都碰到过。今天更多的也是同行之间的交流和分享,但是在早几年的时候,大家谈到商学院、管理学院、MBA教育,其实焦点经常不是在创新创业上,大家经常关心的是怎么样比较我们的商学院教育包括MBA教育。但是自从李克强总理讲了大众创新、万众创业以后,大家觉得这可能确实是一个新的趋势。今天新浪论坛的主题叫如何看待商学院在“双创”浪潮中扮演的角色,我们今天可以一起交流一下。

  先请谢老师自我介绍一下。

  谢智勇:我是北京邮电大学经济管理学院MBA项目主任谢智勇,北京邮电大学所处的行业,跟互联网、信息产业都比较近,创新创业活动开展得也比较好一些,请大家以后多多支持北邮的MBA。

  汪晓霞:我是来自新华都商学院的汪晓霞,这是一个新的商学院,2010年6月15号成立的。我们在2011年开始学院就举办了比较早的系统举办创业培训,应该算是一个培训项目的学院,我们当时开的课程叫“中国青年创业研究项目”。这个项目从办学的理念到生源的结构,还是一个有效的试探,也为新华都商学院积累了一批优秀的创业者教育者。2010年6月份我们举办这个项目的时候,学校当时就积极向教育部申报,想办一个专业学位,叫创业硕士。教育部经过审核批下来这个项目是工商管理硕士(创新创业方向)。因此,我们也由次获得了举办中国第一个直接办的是创业教育这样一个方向的MBA项目。在这个过程中,从2012年开始学校开始举办创业MBA的教育,我们培训项目也同时在做。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进行了一系列的尝试。因此,在这个行内,新华都商学院有别于其它的商学院,其它的商学院可能主体上是培养职业经理人为主导,新华都商学院实际上是在培养创新、创业人才为自己的培养目标。

  周毕文:非常高兴有机会在网络媒体的平台环境下讨论“双创”主题。汪主任和寿主任都在MBA这个领域奉献多年,深表敬佩。我是来自北京理工大学MBA教育中心,叫周毕文,一直跟MBA有缘,从头说起20多年,中国的MBA从起步就开始关联。

  关于创新创业,北京理工大学早在十年前就开设了创业管理的课程,大规模的来运作是五年前,MBA的同学自发地组织了创业俱乐部,从事着一些创业的活动。但是创业教育要形成一个独立的特色,我个人认为还有一段距离要走,我们学校还没有做到新华都商学院完全是以创业教育为特色的,我们还是一个综合的MBA教育。

  寿涌毅:我补充介绍一下浙大的情况,新华都非常有特点,因为整个商学院就是强调创新创业教育。浙大的管理学院也是一样,不管是MBA也好还是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现在都在鼓励要做创新创业教育,其实我们也做了很多尝试,我们在2009年的时候就推了全球创业管理MBA班,当然这只是非常小规模的实验班,因为这个班是全英文教学的。随后我们觉得太有局限性,我们从去年开始推全中文教学的创客班,创新创业也不能说鼓励所有的同学都去创业,创业完了之后,CEO只有一个,但是还需要很多CXO,不光有人创业,还得有人投钱,我们希望打造一个生态系统,就搞了创客班。MBA当然是一块,我们今天这个讨论的主题应该也不局限在MBA上,我也顺带简单地介绍一下我们本科,和竺可桢学院,这是浙大的一个荣誉学院,我们合作了一个本科班,历史很久,叫浙江大学创新与创业管理强化班,简称创业强化班,这个班1999年就成立,所以实际上创新创业这个领域我们已经摸索了很多年,现在慢慢开始有成果,这个班毕业的同学,去年上市的公司就有两家了,今年已经有好几家在排队,A轮、B轮、C轮投资结束的,从几千万美元大上亿美元的企业已经有相当多。所以,其实创业是一个非常漫长的过程,对学校来说真的是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慢慢地去交换。这也是接下来大家可以讨论的话题,现在两创讲得这么热,但是各大学尤其是管理学院、商学院到底在这个过程中可以扮演什么角色,几位嘉宾也可以考虑一下,能不能有几个核心的关键词来概括一下大家的理解,尤其是各自的学院在其中发挥的或者是扮演的角色。

  汪晓霞:刚才是提供学生创业课程,暗含着知识、技能包括素质类的课程,甚至包括有些智慧开启的课程,这些课程的提供者、提供方。这是一方面。

  另一方面,我们实际上是一个平台的搭建者。对创业者来说,需要的不只是知识这方面,可能需要一个圈子,我们经常听说创业者要抱团,因为太孤独了,  而且经历的过程还是很艰辛,他们之间有很多共性的问题需要探讨。另外,学校提供的平台也还包括学院这一方积极为他们搭建资源组合的方式,我的理解概括成两个关键词,我们提供的是创业教育的课程,我们还提供一个创业的资源型的平台。

  寿涌毅:课程加平台。

  谢智勇:北邮MBA由于是走在技术成果转化的前沿,尤其是随着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北邮这几年创新创业的案例还有北邮MBA毕业的学生层出不穷。北邮MBA已经不能再低调了,因为命运已经不允许了,处在大的经济转型时代。在这样一个大的天时的条件下,我们做了这么几方面的努力。

  第一,我们上一版本的培养方案除了传统的信息管理研究方向之外,还有两个研究方向,一个叫创新管理,还有一个是互联网金融。互联网金融的按照方向也是迎合互联网发展新的商业模式的出现。

  第二,我们在课程设置上,从2012年版本的培养方案里,我们设置了两门课,一个叫创新,一个叫创业。并且这两门课最后的结题是通过竞赛的形式。所谓创新就是解决已经存在的企业、现有企业还有创新企业里边的一些管理的问题。这个活动举办的特别好,好到什么程度?本来是课程内部的MBA创新创业比赛,最后演变成类似于全国比赛,后来学校也支持,变成了互联网+创业大赛。

  第三,我们通过校友会,MBA的教育过程,除了校友会的沟通交流之外,还有一些基金,北邮MBA已经有4000左右的校友,有的有资金,在校友的平台我们经常做一些工作。

  我们作为一个MBA的管理者、后勤服务者提供的支持,但是更主要是北邮MBA的特色吸引了互联网产业和信息产业,这两个产业具有天然的创新创业的基因,我们只不过是把它们激发出来。

  谢谢大家!

  周毕文:学校面临着教育的转变,由原来传统的加入要加入创业教育的成分,这个成分随着时代的变化越来越重。首先是观念的转变,MBA教育里由过去的就业模式,要变成一部分人创业的模式,所以思想要转变过来。

  第二,课程体系上和服务上,学校要给同学们创造条件,开设了创业管理课程还不够,我们搭建创业俱乐部也不够,还是要在资金的方式上给予一定的扶持,在创业平台上我们要吸收社会的资源,校友资源给予他支持。我们在近5年的过程中,已经有不少同学在读期间就进行创业,我带了一个学生,他本身从上学到毕业,目前已经创办了三家企业,市值都过亿,是创业成功的一个典范。

  寿涌毅:几位老师都谈到了,现在商学院和管理学院在“双创”的浪潮中可以发挥很多作用,浙大也是。大家经常有交流,很多做法我们也互相学习,我刚才听下来,比如北邮把课程和竞赛结合起来的做法很好。周老师就谈到怎么样更直接地帮助到同学去创业。我不知道以后是不是我们的老师还可以入股之类的,因为学生也需要钱,我们其实可以在将来政策上等等,也许可以有更多的突破。

  周毕文:老师要和同学入股,共同创业,更体现了实战的结果。

  寿涌毅:现在的政策应该慢慢在鼓励,以后新浪这边应该请几位入了股的老师,也可以来分享一下。

  周毕文:看我们的师资队伍里本身就有创业成功的老师在。

  寿涌毅:老师愿意入股,说明教育就真的有成效了,否则担心商学院的老师创业教育经常是纸上谈兵的,因为我们没有正儿八经的参与进去,没有入股,不是一个合伙人的性质,只是一个导师或者是顾问的性质。所以,创业的整个过程,怎么要从头到尾帮助到我们同学,我们现在还在起步阶段,还有很多工作可以做。

  讲到这个大家就会想,这样的事情行不行得通,老师入股有没有问题?因为现在虽然李克强总理在讲“大众创新,万众创业”有很多政策,但是不知道在座诸位老师怎么看这些政策。

  汪晓霞:先回答您入股的问题,我是2013年7月份加入新华都的,在下半年的时候我一进来没多久,学员就有一个项目,听起来不错,学生跟我们了解的还比较多,我当时有点想入股,就问何教授可不可以入股,何老师说你不可以。因为他说学员都有项目,你入股了这个,没入股那个,意味着将来你分配创业资源,比如我是一个创业导师,比如创业基金评审的时候,即便你也很公正,也会被其他学员质疑,你可能是不是用了特权做了有利于自己的事情。但是学校也有它自己的解决方案,我们学校成立了一个校友基金,除了外面的投资人可以投之外,我们自己的校友基金也可以投,包括我们的老板陈光厦(音)也可以投这个教育基金,员工个人也可以,你愿意把你的钱放在教育基金立业可以,相当于把钱交给专业的投资团队,让他们来评判,而不是有了私人的目的之后再来决定。

  寿涌毅:不光是投资的问题,相关的各种创新创业的政策。

  谢智勇:这就是移动互联网带来的很多问题,刚才说到入股问题,涉及到了互联网的众筹,这本身就是创新。互联网众筹到底是算公募基金还是私募基金?算公募没有备案,算私募是面向大众的。解决这些难题的过程就是创新的过程。

  寿涌毅:商学院的老师就是面临问题不断研究,提出建议。

  周毕文:政策也需要创新,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发展下去一定有很多地方特别鼓励,如果真的有老师愿意投学生的项目,汪老师是一个管理者,肯定受身份限制,不能去投。但是作为老师,他是一个知识的传播者,他去投,其实对学生,无论是从资金上还是信心上,还是一种全程的跟踪,服务上应该非常到位。老师如果都能投到创新创业项目中去,他回过头来再讲创新管理,绝对就不是纸上谈兵,而是有自己切身的决策的痛苦与欢乐的经验在。

  寿涌毅:现在其实从大学老师的角度来讲,我相信直接参与创业项目还是非常多,其实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可能很多老师参与了众筹,也不少,目前双创的浪潮,一浪高过一浪,但是好象对大多数的大学老师还是影响有限,我们现在更多还是在创业的教育上很多,但是正儿八经直接参与进去比较少。不仅是说我们管理学院、商学院在这个浪潮中扮演什么角色,我们作为老师,不管是教授也好,作为管理者也好,个人的身份应该发挥什么作用?

  汪晓霞:要让老师的作用发挥出来,还是回到刚才的问题,可能政策性的东西还是有待于再去挖掘。创业教育还是蛮深入的,他就有一个政策,你作为教授,因为其实现在大家质疑创业教育,其中有一个问题是老师没参与过创业,实战经验都很弱,怎么指导我创业?所以,就会给教授有两年的创业假,你去创业,或者实在不是创业公司的实体,你也深度参与创业公司的运营也好、咨询也好,让老师去积累经验,然后你再回到课堂上,可能更有效。还是在学校的政策,如果没有这些政策支持,老师也不会做这些事。两年创业假,我觉得有一年还蛮好的。

  谢智勇:老师应该起三个方面的作用,从上到下的“双创”浪潮,一个是三期叠加,可能必须创新创业了。但是另外一个方面来讲也有其它因素,技术变迁确实也需要创新创业。要激发老师创新创业的意识,先有意识,后有行动。这是第一个作用。

  第二个作用,创新创业经验是不是可以总结、可以传授的。就是刚才汪老师所说的,老师自己没有创业,凭什么教人家创业。但是也有老师说我还没下过蛋呢,就回到管理学和经济学是不是科学?如果是科学,一般经验、一般规律是可以总结的。

  第三个作用,需要深刻挖掘,随着商学院的教育,师生的关系可能还是其次,同学与同学的关系可能是天然的一种亲情,在这种关系之下进行PK、整合,少了社会上的信用征信检验,甚至在合同的执行过程中,很多为了维护合同的正常执行付出巨大的成本,但是通过这样一个商学院平台,更多的资源,尤其是校友资源整合起来,维持合同正常执行成本,可能要好很多。因为可能两个同学之间进行创新创业资源整合,欺骗了一次,可能以后再没有人合作。

  周毕文:缩小信任考察的时间。

  寿涌毅:促进整个社会的信用体系。

  周毕文:老师要跟着创新创业的潮流和形势转变,不论是从理论上还是从实践上要跟着跑,否则就跟不上,老师不能落在学生的后边,行为在后,但是思想可以在前,去琢磨研究。

  寿涌毅:周老师讲得非常好,现在创新创业热了之后,创业的发展趋势太快了。我个人的观点,创业教育一定是可以教的,就跟我们教营销管理、运营管理是一样的,为什么不能教呢?一定可以。但是你要教的前提是要有充分的理解,把握这里面的规律,因为现在最大的挑战实际上说创业实践发展,但是我们的商学院教授们可能在创业领域研究上还不够,这个很明显。其实又回过来,所有的大学包括管理学院都是讲第一是教书育人。第二,科学研究。第三,社会服务。在创业领域其实要做好这三件事情,这三件事情是三位一体、合二为一。所以,我们整个管理学院或者商学界还有很多工作要做。

  最后几位嘉宾,大家还有什么刚才没有覆盖到的问题,大家觉得还有什么可以点评、可以分享的内容?

  周毕文:创业最大的一个转变,原来我们的教育是传授培养职业经理人,现在你要从创业角度培养的是一个老板,也就是他由管理者变成了一个决策者,这是最大的一个转变。原来是说你把事做好,现在是做什么事你自己先定。

  汪晓霞:到现在为止很多人都会说创业者到底需不需要教育,需不需要被教育,或者说教育来帮助他。持否定意见的人,第一个说法是说老师都没创业为什么来教我。第二,创业貌似是天生的。我看到一个学者的观点,还是比较支持他的观点,一个是说一部分创业者肯定是有天生的那部分,天生就是创业者,还有天生就不是创业者的。中间有一部分人,可能他得到了适度的土壤、气候或者说引导,他就是。那如果得不到肯定就不是。从我们学校教育举办的过程中来讲,包括现在创业的MBA学生来讲,有些学生的本质貌似天生就是的,但是他也来学习,说明有些方面还是需要你提供给他的。前两天我刚刚面试过一个学生,他说我就是喜欢不确定的环境来做决策,如果这个东西通过逻辑推理或者是怎么样,我觉得能够得出那个推理的结论,这样的工作我不喜欢。实际上他原来的教育背景和各方面的公司是相当好的,他在外企500强的企业也有过两份工作,他第一份工作是去创业,他去外企,因为他是学计算机相关的专业,他去外企仍然是说我是为了看看我原来的技术还有没有提升,还是为了创业,在外企实习,实际上是为创业做准备,然后再次创业。

  大多数学生应该都是需要创业教育的,需要学习的,但是创业的学位教育就不一定。

  寿涌毅:我比较赞同汪老师的观点,尤其是回到MBA的教育,哪怕绝大多数同学培养的方向应该是职业经理人,但是他们一样需要创业教育。我现在认识越来越多的职业经理人,聊完之后,我看这些成功的职业经理人经常自己也曾经创过业,当然可能创业失败了,回去做职业经理人很成功。这不矛盾,一个人可以同时做职业经理人,也可以做创业。

  谢智勇:从科学的角度来讲,如果市场是有效的,收益和风险是相等的,高收益背后就是高风险,反之亦然。从技术的角度来讲,人其实分两大类,一类是风险爱好者,一种是风险厌恶型。企业家可能背后的一个主要特点是风险爱好型。如果风险爱好型的人在人群里比例算比较低,就可以看出来喜欢高风险的人是竞争不足的,而厌恶风险的人是竞争充分的。还有另外一点,理工科的MBA有认真理性的特点,再加上MBA的教育,在正确对待风险的基础上敢于冒风险,成功率就很高。

  寿涌毅:这可能也是很多大学里创业教育有价值的地方,因为有学科交叉,可能有不同的想法想出来。有些同学可能确实不适合做创业者,但是他有技术,有些同学可能技术不一定很好,但是他知道怎么去做新的商业模式,他是好的领导者,很多结合起来就是一个好的创业团队。

  很多时候我们作为商学院,现在也在不停地创新创业,大家也一样,新华都整个就是一个创业项目,我们各自的学校也不停地在创新,这也算是在响应大的浪潮。我们就分享到这里,谢谢大家!

院校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