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主持人:再次感谢马宁主任。其实通过刚刚马宁主任给我们的分享,我们不难看出,无论是各类的创业大赛还是公司拜访之旅以及创业俱乐部等等,...
主持人:再次感谢马宁主任。其实通过刚刚马宁主任给我们的分享,我们不难看出,无论是各类的创业大赛还是公司拜访之旅以及创业俱乐部等等,都一直是在创业领域以实践为主的。接下来我们要说到的这所大学,虽然它跟我们前两所本身就带有国际化成分的大学有点不同,它是一所完全本土的学校,但是同样在创办之初这个学校就一直在强调国际化,它就是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其实在前段时间的某个论坛上,我们的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商学院院长王永贵曾经用了这样一句话,他说“奏西洋乐器、扭中国秧歌”,一句话来形容对外经贸商学院独具特色的国际化路线,那么今天,我们的对外经济贸易国际商学院副院长邢小强又会如何为我们解答在“奏西洋乐器、扭中国秧歌”国际化路线的基础上,对外经贸的创新创业教育呢?我们拭目以待,有请邢院长。邢小强:各位来宾好,今天我主要想结合个人的研究领域讲一下创新创业的看法和思考。这两年忽然之间,神州大地上步满了创新创业的呼声,弄得连我搞专业的都有点不知所措。我有一点思考,不仅限于对外经贸“双创”的想法。
刚才是中欧国际工商学院的老师做的介绍,我这两天重读了一本书,就是他们学院的肖知兴教授,写了一本书叫《中国人为什么创新不起来》。从经济、政治、社会、人类、地理、宗教和心理学,七个方面得出一个结论:中国人不是一个善于创新的民族。比如说我们产权不清晰,所以交易成本高,分工不深入导致技术创新不发达;比如宗教上具有实用主义的观点、功利主义的观点,短视;比如政治上官本位等等。总而言之,得出一个结论,就是中国人制度文化上就不是特别鼓励创新。
他的很多观点值得商榷,但是有一点可以明确,就是创新和创业不仅仅是一个教育的事,可能有很多其它方面的考量,包括现在时代的特点。我们今天这个论坛主要是从教育这个角度来切入。所以,我首先想说的是商学院在这个过程中应该承担什么样的角色。
今天来的都是各个商学院中的精英院校,可能大家在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处在不同的程度。我们这两年做了一些调研,比如很多商学院还在它的无论课程体系设置还是整个框架设置里面并没有给“双创”太多空间,还是遵循西方60年代以后MBA教育结构化的课程体系,战略、人力资源、财务、会计为主导,没有特别强调创新、创业,这类院校占比很多。还有的在不同的模块里加入了一些创新创业的课程,比如说机会识别、风险投资。
有的探索比较远的做法是,专门有一个方向或者项目,比如本科层次中财有一个创业先锋班,中山大学有创业黄埔班,MBA层次新华都2011年就有专门创业方向的MBA,北大有创业方向的EMBA,清华的技术创业的专门项目,相当于从顶层设计,围绕创业给做出来一个东西,投入得比较多。
再往后走,可能创新不是一个项目了,它成为一个价值观、一个文化、一个导向、一个生态系统。我不认为现在国内哪个大学、哪个商学院能做到这一点。大家比较熟悉的像西方以BABSON和斯坦福为代表,我去BABSON培训的时候,两周就感觉到这个商学院就是一个创业的商学院,从入校门开始,吃饭、生活、工作、学习都是跟创业有关,从整个大一开始就创业。斯坦福创业就是价值观,本科毕业之前你不去创一次业都不好意思跟人说你是从那儿毕业的。创新、创业的意识已经深入到整个价值体系里了。我们可能现在不同的商学院在这个谱系里都处在不同的位置。
我今天想强调一个观点,我们在谈很多技术层次,我们怎么设置项目,怎么设置课程体系,我们可能忽略了一个问题,在这样一个变革的时代,我们商学院自身的创新和创业应该是一个什么样的状况?我的一个基本观点是,我们谈创新创业首先应该是以商学院自身的创新或者变革作为驱动创新创业教育与双创人才培养的内在力量。我们很难相信说这个院长没有创新意识,领导没有创业精神,整个组织架构、决策流程都是迟缓和不灵活的,你能搞出一个好的创新创业的项目?这恰恰是我们现在很多商学院的现实,一听说运动来了,我们来搞一个项目,配备一些资源,但实际上整个架构体系还是没有变化。大家知道MBA教育是二战以后由于大量美国公司的经营权和控制权分离以后,涌现出高级工商管理人员的一个需求,它主要的目的并不是培养创业者,这决定了它整个结构化的体系。而我们在改革开放30年以来,我们商学院的教育也基本上复制和模仿了这样一个体系,这导致我们内在基因里面并不是一个服务于创新和创业的教育的体系。所以,你要想变革,就跟张瑞敏说的,没有伟大的企业,只有时代的企业。是不是也同样适于商学院呢?
我经常思考一个问题,未来十年二十年商学院的核心竞争力是什么?难道就是你能给他颁发一个学位吗?这是一个垄断性的资源。如果未来的20年,这个时代的特点就是以创新创业作为主旋律,每一个商学院应该在这个过程中如何自处和获取新的竞争力。毫不讳言,现在创新创业教育做得好的商学院,跟它学院自身的创新意识和创业的精神是密不可分的。以后我们再谈说有一个什么项目,我们首先应该反思一下商学院是不是一个创新型的商学院,这是谈创新创业教育的一个起点。
第二,既然是“双创”人才培养。供给端是我们的商学院自己的变革,需求端呢?这个社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我相信咱们对“双创”人才的理解都不太一样,尤其是对创新创业的理解可能也不太一样。有的基本上下意识地认为创业就是创办新企业,这是一个非常直接的能够衡量的绩效。我去BABSON以后,有了新的认识。现在这个观点也比较容易接受,你只要有创新意识、创业精神,能够创造新的价值,都是创业。我认为现在毕业生就是几种去处,一个是你加入一个组织,第二,你创办一个组织,还有是职业化的自由人,现在出现了所谓工匠精神,我只要我个人在一个地方做成极致,我就是一个狼牙棒上的尖,而不是在一个阶梯上竞争。所有这些不同类型的人才在现有的创新与创业教育体系里是不是都能支撑?这可能都是我们要思考的问题。
首先,创新创业人才的理解要比较宽泛,你只要能够有创新的意识和创业的精神,在任何地方你都能找到创造新价值的方式,都可以是双创型的人才。这个可能对我们所有的商学院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都是一个导向型的东西。
还有一个是中央政府工作报告谈创新创业的时候用了这样一句话,说我们推动大众创新、万众创业不仅是为了创造就业和提高居民收入,还有什么?还要能够促进社会的纵向流动和公平公正。把创新创业和公平正义联系在一块儿,还是有很深的含义。我们培养“双创”人才可能不仅仅需要创新意识、风险精神,有承担风险的技能,可能更重要的未来商学院的创新创业教育要加大社会责任和价值观。既然是到一个新的阶段了,可能不仅仅是一门课的问题。大家知道商学院的国际认证,我们请了一些专家过来给我们评估的时候,很简单,问你们创新在什么地方,我们就介绍有什么创新课,我们的创新课程有创新设计,有知识管理。他说我问的不是这个意思,他说既然创新是你们培养学生的一个重要的素质,你要系统地说这个创新体现在你所有的方方面面。所以,西方可能评估的标准就是要一个体系化深入的东西。
最后,既然创新创业教育,我这两年也在想,大家其实放大一点说,你会发现本土商学院的教授其实没有对国际的工商管理理论做出特别大的贡献。我们现在所有的教科书里,所有概念性的东西,不仅是创新创业领域里,现在涌现的很多概念,都不是中国学者提出来的,很多是印度学者提出来的。我们搞创新创业教育,你的课程体系是别人的,教材也是别人的,理论是别人的,这么大一个国家,这么多的商学院,我怎么能搞出一个符合中国特色的商学院?小米案例、海尔案例很多都是外国人写的,我们的很多教授总是滞后于管理实践的发展,我们的教科书出来十几版,里面的知识你教给他的同时就已经跟不上时代了,如果不是危言耸听的话。你会发觉商学院在整个创新创业教育里面能够做的其实是有一个约束和边界的,它深受我们整个文化体制制度的约束,但是我们依然在这个过程中,就需要我们自己去创新和开拓。在这里跟大家共勉。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我承认我们在这方面做得还是有点慢的,知道这个意识很早,但是实际上做的速度还不能令人满意,今天也学到很多兄弟院校的经验。但是我们有一点特色,就是国际化,我们叫国际商学院,有120多个国家的留学生在这儿,我们的留学生比例可能除了语言大学就是我们。其次男女比例也是非常高,女生的比例非常高,我们基于这个,我们的特色就是在国际创业和女性创业方面,是未来我们在技术层面要主打的一个东西。所以,现在我们基本上课程体系设置、资源配套都比较完善,因为我们的校长是搞创新的专家,我们的院长王永贵教授也是搞创新的著名学者,上层重视和理顺了,事就比较好推进。
如果下次我们再举办这个论坛,我们要能拿出一些很具体的案例和行动介绍,比如我们跟IBM建立大数据实验室,教育部投了几百万,正在建那个东西。都是百花齐放,我们未来的创新创业教育可能真的要跟商学院自身的变革和创新紧密联系在一起。
上一篇:傅潇霄:商学院创新创业教育“经验说”
下一篇:最后一页
院校推荐
最新资讯
考研院校
考研调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