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2015年,从双十一,到黑色星期五,再到圣诞节,国人一年购物血拼遍布68个国家,买走了全球46%的奢侈品;在这部分的消费总额中,78%的消费...
2015年,从“双十一”,到“黑色星期五”,再到圣诞节,国人一年“购物血拼”遍布68个国家,买走了全球46%的奢侈品;在这部分的消费总额中,78%的消费行为在国外发生。
2015年,从“双十一”,到“黑色星期五”,再到圣诞节,国人一年“购物血拼”遍布68个国家……中国消费者都到哪“扫货”?又都买了啥?大数据告诉亲们,2015年“剁手族”在全球都都买了啥“干货”。
“剁手族”疯狂买遍68国
波士顿咨询公司和阿里研究院近日联合发布《中国消费趋势报告——三大新兴力量引领消费新经济》称,在2010年,仅有3%的私人消费来自于线上;2015年,中国网络购物者总数近乎翻了三倍,达到4.1亿,线上渠道的消费总额已占私人消费的15%。该报告更预测,到2020年,私人网上消费将以每年21%的速度增长,并占私人消费总额的24%。
电商究竟已经多大程度上进入我们“买买买”的世界?
数据显示,国人的“买买买”已至少延伸到68个国家,通过跨境电商购物(“海淘”)已成为更多人生活中的一部分。
中国人2015年的购买力,令世界惊讶,更令我们自己感到意外。从名牌挎包、鞋帽,到手机、相机,再到奶粉、马桶盖,乃至锅碗瓢盆,中国人不仅留下更多旅行足迹,还留下更多的购物小票。
从消费者城市分布来看,“海淘”购买力排名前五的城市,分别为上海、北京、武汉、成都、南京;销售额增长最快的城市分别是成都、天津、武汉、南京和上海;成都以285%的销售额同比增速高居榜首。
女人“海淘”买得多,男人“剁手”更犀利
大数据显示,2015年,单笔网购消费在2000元以上的比例,男性“海淘”群体为56%,而女性只有41%;单笔消费在500元以下的比例,男性为16%,女性却有32%。
2009年以来,“剁手族”、“马云背后的女人们”、“败家娘们”的称号迅速引起了女买家们的共鸣。“买买买”、“囤囤囤”的风潮,也让男人们领教了女人的全新购物理念。7年过去了,买家群体正在发生大变化,一些曾经疯狂的消费者正变得理智,而另有一些新鲜“血液”正快乐地加入购买大军。
与此同时,从最初的中国妈妈“海淘”亲子产品,到跨境电商快速发展,进口商品被越来越多的中国消费者接受。仅仅在浙江义乌一地,每天进出的跨境电商包裹量就达到5万多票,最高时达到11万票。
电商,仅仅是中国消费市场的“补充力量”吗?答案已在2015年悄然改变。据国家统计局数据,1-11月份全国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同比增长33%,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为10.6%。
“实体店?好久没去了!”对越来越多的年轻消费者来说,这句话已成为共鸣。《2015淘宝大数据分析报告》显示,28岁以下的用户在淘宝网上的人数占 比超过一半。其中80后群体不仅在人数上还是在消费金额上都占比较高;90后人群尽管消费金额不高,但人数上却已经是绝对的消费主力。
最爱在美国海淘
来自星图数据的统计显示,美国是最受中国消费者喜爱的海淘地点,占比超过20%。
日本、德国、韩国占比则超过10%。
在水果、化妆品热销的“助攻”下,默默无闻的泰国海淘紧随其后,位居第五。
“海淘”啥最值:服装 保健 奢侈品
既然选择“海淘”有价格因素,那么,哪些商品的国内外价差最大呢?大数据显示,酒类产品的平均价差高达64%;腕表的平均价差为33%,最高价差为83%;而消费者常买的服装、香水、箱包、化妆品和皮鞋,价差都在30%以下,如果不多买一点,恐怕“挣不回”飞机票钱。
“洋码头”的数据显示,“海淘”主流,集中在25岁至40岁的人群。其中,25岁至30岁的消费者偏爱鞋服、美妆,30岁至35岁的消费者更钟爱箱包、数码产品,35岁至40岁的消费者除了购买珠宝、轻奢侈品外,还关注营养健康类商品。
2015年,“洋码头”在“黑色星期五”统计的大数据显示,消费者最爱买的,分别是轻奢侈品包、服饰鞋帽、美妆美容、珠宝配饰;全球购平台“云猴网”的大数据则显示,最受欢迎的是美妆产品、母婴用品和食品保健品;支付宝的数据则显示,服饰、美妆、母婴和保健品的“海淘”最火爆。
越来越多的新妈妈和准妈妈把目光瞄向海外,走上母婴海淘之路。那些曾令中国妈妈牵挂的新西兰奶牛,或许已经失宠了,欧洲的奶牛们正在取而代之。在奶粉 销售额的排名中,新西兰仅以18.81%位列第四,低于英国、荷兰和德国,同在大洋洲的澳大利亚占比更是仅有1.98%。
46%奢侈品被中国消费者买走
为啥要出国“买买买”?“海淘”奢侈品的消费者中,27%认为品质好,24%认为款式全,19%认为价格低。
财富品质研究院根据品牌库中2万多个品牌营业收入统计的大数据显示,2015年,中国地区的消费者买走了全球46%的奢侈品;在这部分的消费总额 中,78%的消费行为在国外发生。财富品质研究院院长周婷说,近八成的奢侈品消费来自“海淘”,或表明“中国的奢侈品门店,已沦为广告牌和展示橱窗。”
大数据背后思考
怎么看国人的“买买买”
随着电商及其配套的物流、电子支付产业的发展壮大,2015年,越来越多的国人已经习惯在屏幕前搞定全部消费。随着国人经济水平的提高,我国产品如何更好地满足消费者需求同样值得思考。
为啥要出国“买买买”?“海淘”奢侈品的消费者中,27%认为品质好,24%认为款式全,19%认为价格低。
财富品质研究院根据品牌库中2万多个品牌营业收入统计的大数据显示,2015年,中国地区的消费者买走了全球46%的奢侈品;在这部分的消费总额 中,78%的消费行为在国外发生。财富品质研究院院长周婷说,近八成的奢侈品消费来自“海淘”,或表明“中国的奢侈品门店,已沦为广告牌和展示橱窗。”
代购要提价 海淘“伤不起”
在央妈的出手下,人民币兑美元等货币汇率终于在经历开年的几个大跌后于近期企稳。人民币贬值让“海淘族”感到很受伤,海外代购的产品很多都开始加价,今年的加价幅度或将更高。而做海外代购的同样也觉得“伤不起”。
欧美商品提价,亚洲货会不会好一点?未必。据了解,从2015年11月11日算起,人民币兑日元汇率就贬值了7.9%。一位专做日本代购的叶先生称,近期不仅仅是汇率会产生影响,日本今年的消费税还可能提高到10%,到时候日淘产品很可能会大幅提价。
但各种爆买、爆款的背后,则隐含着对自身产品的品质焦虑。希望更多国货与舶来品同质同价的那天,早日到来。
消费投诉问题频发 跨境维权难
随着跨境电商市场的不断升温,因产品和服务质量引发的投诉也在激增。中国消费者协会日前发布的2015年全国投诉报告显示,我国跨国跨境消费投诉呈现激增态势,成为网购投诉的重灾区。
一方面跨境电商、代购商品存在质量问题,具体表现为运输过程中造成的损耗、国内外型号不符等,多个电商平台被曝售假。另一方面跨境商品的售后服务存在 缺口,如厂商对境外购买产品不提供保修、退换货服务,不少消费者在跨境奢侈品电商平台购物时都曾遭遇过到品牌门店不予保修的尴尬。
业内人士表示,跨境电商虽然蓬勃发展,但整体市场仍处于初级阶段,模式不够成熟,再加上国家相关政策尚不健全,导致了跨境电商消费从产品、服务到物流 均存在一系列的问题。中国消费者协会副秘书长董祝礼表示,我国跨境消费维权机制尚未建立,跨境消费维权环境还不成熟,因此跨境消费维权难度很大。
拒绝成为奢侈品的印钞机
单品降价近3万元、打折特意广而告之……全球经济形势的客观表现、国际视野下“货比三家”,令曾经占据地域与信息高地的奢侈品牌优势尽失。
意大利国家鞋履制造协会主席克莱托·萨格里潘蒂说,从2014年开始,协会的一些成员企业就开始了中欧同价的调价过程,尽管这一过程颇为痛苦甚至会让中国市场的毛利率降低,但维持高身段以在中国市场保持超额利润的时代已经过去了。
财富品质研究院院长周婷表示,随着全球贸易的便利化、信息的透明化,以及支付宝、 银联等支付工具逐渐走向世界,再加上扩大进口促进跨境贸易、进一步降低进口关税等一系列政策,国内外奢侈品价差较2011年已明显缩小,价差幅度在20% 至30%之间。同时,中国自主品牌的服饰、手包等,也在国际舞台闪亮登场。周婷说,“我们预测,未来中国可能会成为购买奢侈品最便宜的国家。”(综合新华社 、今日早报等)
上一篇:2016年MBA国家分数线公布时间及趋势预测
下一篇:最后一页
院校推荐
最新资讯
考研院校
考研调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