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信息网【官方站】—国内主流考研网站,考研信息第一平台!

考研信息网【官方站】

MBA职场:生孩子如何影响职场女性的收入

摘要:  我国实行了36年的独生子女政策终于成为历史,但是政策上全面放开二孩之后,人口结构失衡的问题还将面临夫妻是否愿意生育的问题,从生一...

  我国实行了36年的独生子女政策终于成为历史,但是政策上全面放开“二孩”之后,人口结构失衡的问题还将面临夫妻是否愿意生育的问题,从生一个到生两个,对年轻家庭来说意味着需要支付两倍的“奶粉钱”。因此,不少人感慨,可以生不代表生得了,生得了不代表养得起。

  此外,在普遍的社会文化中,照顾孩子更多地被认为是女性应尽的职责,这意味着那些仍然在工作的母亲会因为孩子的到来而在收入上付出一定的代价。那么,在美国等发达国家,抚养一个孩子究竟会对家庭收入,尤其是母亲的收入产生哪些影响?

  “宝宝罚金”还是“宝宝奖金”?

  一个家庭有了孩子之后,纸尿片、摇篮、宝宝车和婴儿座椅等母婴产品有了刚性需求,将成为这个家庭的必要支出。对女性来说,有了孩子将会很大程度上影响她的收入。

  此前,女性和男性之间的收入差异一直是经济学家争论不休的话题,比如,美国人口调查局一份最新的统计报告显示,2014年美国工薪阶层中,男性收入比女性高出21%。影响女性职业生涯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抚养子女。

  有一类刻板印象认为,当了妈妈的女性一般都会比未生育女性收入低一些,这部分差距甚至被称为“宝宝罚金”。

  但事实证明,这并不是普遍适用的真理。在现代社会,女性不但不用为成为母亲而付出收入减少的代价,当了妈妈反而会给不少女性带来财务增长的机会。与“罚金”相对,这个部分可以叫做“宝宝奖金”。

  高学历已婚妈妈比同类女性赚更多

  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的研究人员基于人口普查数据对上述问题进行量化处理,对不同年龄、不同肤色、不同学历以及不同婚姻状况的妈妈们和同类别下的未生育女性进行了收入上的对比。

  结果显示,妈妈交“宝宝罚金”的情况正在逐渐改变。

  上世纪90年代之前,工薪阶层的妈妈们的收入通常会比同样来自工薪阶层的未生育女性低6%~7%,但自从1993年美国颁布了《家庭和医疗休假法》(FMLA)之后,这种差别就缩小到了1%左右,在高学历女性群体中甚至出现了逆转。

  例如,对于那些25~34岁,已婚,并且拥有大学学历的白人妈妈们,现实的结果是普遍比相同条件下的未生育女性收入高出3%。如果以4万美元的年收入来计算,那么一年将多赚1200美元,约合7500元人民币。

  而那些25~34岁,已婚,并且有大学学历的包括黄种人在内的其他肤色的妈妈们也比同类别下的未生育女性多赚1.7%。同样以4万美元计算,多出的部分超过680美元相当于4000多元人民币。

  对于35~44岁的妈妈们来说,结果更加令人振奋。这个年龄段里,已婚并且高学历的白人妈妈能多赚5.6%,而除了非裔和西班牙裔之外的其他种族妈妈则可以多赚13.3%。

  值得注意的是,如果把“已婚”这个条件换成“未婚”(不处于一段婚姻之中),也就是单身妈妈,那么不管是25~34岁还是35~44岁,也不管是什么肤色是否高学历,这些妈妈都比同类别下的未生育女性赚得少。

  由此可见,婚姻对于妈妈们赚钱能力的影响不小,而单身妈妈们在拥有孩子后所面临的困难显然会对工作产生负面影响。另外,对于那些学历低的妈妈们来说,“罚金”现象仍然存在。

   另一半的支持很重要

  虽然数据背后的成因仍不得而知,但专家多少有一些推测。哥伦比亚大学社会学教授沃德弗格(Jane Waldfogel)认为,随着女性在家庭中所扮演角色的变化,婚姻中的妈妈的工作更有持续性。

  以往,很大一部分女性会因为生孩子而放弃工作,而当她们等到孩子长大后想重返职场时却丧失了以往的竞争力。另外,这种现象也引发了更大的职场性别歧视,比如,对于因为要生育孩子而辞职的女性,雇主可能较少对其进行投资或给予晋升机会;女性自身也会由于考虑到生育问题而倾向于选择时间灵活的弹性工作而非极具挑战的工作。

  但今天的社会中,越来越多的女性开始选择暂时保留工作,并在生育后快速返回职场。研究表明,在美国,这种变化在白种人和除了非裔与拉丁裔以外的其他种族群体中尤其明显。

  此外,美国《家庭和医疗休假法案》规定,员工出现包括子女出生或收养在内的与家庭有关的问题时,将有权得到12周的无薪假,虽然是无薪假,但也成为美国消除性别歧视、鼓励人们更多关注家庭的里程碑。

  该法案给予更多女性安心生孩子的机会和时间,因为原先的工作会为她们一直保留到产假结束。与此同时,有了带薪假之后,爸爸也可以有更多时间照顾家庭,给妈妈提供帮助。即使爸爸无法像妈妈那样在养育孩子方面做那么多贡献,也可以在其他方面给予职场妈妈应有的支持。学者认为,将来丈夫的角色会随着妻子角色的变化而改变。

院校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