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信息网【官方站】—国内主流考研网站,考研信息第一平台!

考研信息网【官方站】

常雷老师:股市初入者的一些经济学思考

摘要:  常雷老师私人微信号:15201328686  首先我承认自己是一个比价保守的人,比较讨厌带有赌性质的一切活动,用经济学的术语来说就是一个

  常雷老师私人微信号:15201328686

  首先我承认自己是一个比价保守的人,比较讨厌带有性质的一切活动,用经济学的术语来说就是一个严格的风险厌恶者,所以是真的是不怎么想进入股市,当然最重要的可能是感觉自己智商不够,毕竟股市里集聚着金融界最厉害的佼佼者。作为股市一个地地道道的菜鸟,常老师今天肯定不是过来教他家如何炒股。从昨天开户,到今天买了人生中第一支股票。从整天对着书本学习金融经济学知识,到今天看盘时遇到了市盈率、市净率等等之前再熟悉不过的专业术语时,突然的兴奋感还是很强烈的,脑子里不仅要想:之前自己学的那些知识是不是也能用上来,于是产生了极大的运用理论联系实际的热情。把书本知识弄扎实看看能不能一定程度上指导自己去做决策。另一方面,一些学生来问我如何炒股,如何炒外汇,如何买基金等等类似问题时,当回答:这个真不懂,没有实践过。多多少少是有一点尴尬的。尤其是当学生随口说出:你不是学金融的吗?怎么连这个都不懂。当时心中确实不怎么好受呀。古人云:三人行,必有我师也。常老师愿意从一个菜鸟慢慢给大家学习。虽然常老师初入股市,但是还是有一点点想法与大家分享的,对于错这里就不知道了。

  一、关于“交易”

  我们都知道市场经济最重要的一个理论就是“看不见的手”调节着市场资源的配置,买者和卖者在面对“价格”这样一个信号时,权衡利弊做出最有利于自己的选择,最终使市场达到均衡。由于市场存在着众多的卖者和买者,会产生无数次交易。但是每次的交易都有一个必要的前提:是买卖双方都变得比之前更好。 这里我们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市场上存在着卖者A和买者BA拥有一件商品,假设他认为成本价或者最低要价为10元,即:低于这个价格他不会卖。显然如果B认为这个商品价值低于10元钱,交易就不会发生。社会的福利也不会改善。我们假设B认为这个商品的价值大于10元,假设为12元。由于两者对同一件商品的估计有差异,且买者比卖者估价更高时,经济体中存在着交易的可能性,假设最终AB以价格11元成交。我们可以看出对于A来说,本来想卖10元,现在卖了11元,心里很开心,赚了1元,对于B来说,认为这个东西值12元,结果用11元就买了,心里也很高兴,他认为自己也赚了1元钱。通过这样的交易使AB的状况都变得更好了,这就是经济学中的所说的“交易的收益”,当然如果这时候杀出来一个C,认为此商品值15元,很明显会继续存在着使整个社会变得更好的交易,直到最后,交易收益用尽,整个社会的效用达到了最大。

  从上述例子我们看到,交易发生的前提是两者对商品的估价有所不同,假如市场是强势有效的,即价格能反应一切信息,包括公开的、未公开的、内幕的等等。如果是这样就不可能存在投机倒把的操作,大家赚的就是一切正常的收益。当然现实中每个人获得信息、分析信息的能力是极大不同的,必然导致对每支股票的估价有所差异,也必然就导致了交易的频繁发生。

  从开盘到现在,我一直盯着自己买者股票的变化,买者报价,卖者报价,双方进行匹配,极大程度上重新了经济学里的交易。导致价格不断波动,充分反应了买方和卖方的分析和博弈。价格在这里也许是包含信息最充分的地方。忍不住让人去分析,怪不得有人说,中国最聪明的一部分都在金融界,想想也是让人挺神往的。

  二、关于“金融”

  金融的核心功能就是使资金从盈余者手里转移到资金需求者手里,从而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创造更大的价值。当然金融涉及到几个基本的概念:收益性,安全性,流动性;每一个投资者都想实现三者最有效的组合。从最开始的钱庄,银行到现在的P2P,无疑都是在努力实现者着更大的交易收益。只不过金融牵涉到更多的风险,这么多聪明的人在你身边,必然要求收益越大,风险越大。股票一定程度上也玩心跳,每个人心中风险和收益的配比不一样,必然也导致投资组合的选择是各异的。

  三、关于“大道至简”

  不管是间接融资还是直接融资,资金最终都要回到实体经济里去完成增值;一般均衡是金融的核心要求。就整个利益相关者来看,最终是一个零和博弈。没有价值增值,就没有普遍的收益。常老师炒股不是为了收益,当然有收益更好。做一个经济学的学者,研究里面的市场机制、投资者的预期和行为也许会更让人兴奋点。记得上大学的时候,当时的院长在上课的时候告诉我们:学知识的最终目的不是为了学会,而是能运用所学的东西去解决实际问题。愿与广大学子共勉。

院校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