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分析题答题模板 以下是历年真题演练 2016.37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 中华民族历来有重家风、重家教、守家规的传统,好家...
分析题答题模板
以下是历年真题演练
2016.37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
中华民族历来有重家风、重家教、守家规的传统,好家风的事例可谓不胜枚举。
宋代的司马光、在给儿子司马康的家训——《训俭 示康》中说道:“平生衣取避寒,食取充腹;亦不敢服垢弊以矫俗干名,但顺吾性而已。众人皆以奢靡为荣,吾心独一俭素为美。”司马光教育儿子要以俭素为美, 不要以奢靡为荣,说的是个人志向,批评的是奢靡风气,令人信服。在他的言传身教下,家族后人也都以贤德立身。
清代的郑板桥,自幼家贫,为官以后生活条件虽然得以改善,但从未将所得俸银留作自家使用,而是分给亲友、乡邻。他在一封家信中写道:“每一念及,真含泪欲落也。汝持俸银南归,可挨家比户,逐一散给。” 他还开列了族人及亲友、同窗的具体名单,将俸银全部分完。郑板桥这种乐善好施的行为直到晚年都没有改变,在他的周围产生了广泛影响,更得到后世的赞赏。
周恩来一向视侄辈为已出,对他们的要求非常严 格,并约定了十条家规,如不能丢下工作专程进京看望他,只能在出差路过时才可以来;进京看望他,一律住招待所,住宿费由他支付;一律到机关食堂排队就餐; 不许动用公车;在任何场合都不能说出与自己的关系;不谋私利,不搞特殊化等。周恩来定下的家规,自己做到了,他的侄辈也都做到了。
材料2
家风是一个人精神成长的重要源头,有什么样的家风,往往就有什么样的做人做事态度、为人处世的风格。从一个人的举手投足到行为处事,能折射出好家风对他的影响,会让人看到父母长辈在他成长中静心抚育的印记。可以说,好家风的传承过程,同样也是延续优良文明基因的过程。
随着社会的发展,家风也要与时俱进,将不利于文明进步不利于社会和谐的因素剔除,不断被赋予新的内容。鉴于此,国家通过倡导家风建设,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给社会注入暖暖的正能量。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不论时代发生多大变化,不论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家风这个源头清澈了,更有利于好的党风、政风、民风和社风的形成。
摘编自《光明日报》(2014年3月27日、12月25日,2015年2月18日等)
(1)为什么说“好家风的传承过程,同样也是延续优良文明基因的过程”?5分)
(2)如何通过好家风的传承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5分)
【按魔板写答案】
原因题(1)
主观原因:家风是一个人精神成长的重要源头,有什么样的家风,往往就有什么样的做人做事态度、为人处世的风格。从一个人的举手投足到行为处事,能折射出好家风对他的影响,会让人看到父母长辈在他成长中静心抚育的印记。
客观原因:不论时代发生多大变化,不论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都要重视家庭建设,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发扬光大中华民族传统家庭美德,促进家庭和睦,促进亲人相亲相爱,使千千万万个家庭成为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点。
历史原因: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重视家庭、重视亲情。“家和万事兴,家齐国安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离不开千千万万“家和”的力量,离不开许许多多“最美家庭”的滋养。
现实原因:良好的家风对整个社会的风尚有重要影响。家风这个源头清澈了,更有利于好的党风、政风、民风和社风的形成。如果每个家庭都风清气正,社会风气自然会得到改善,也会相应地“正”起来。
因此好家风的传承过程,同样也是延续优良文明基因的过程。
措施题(2)
大学生:材料中司马光勤俭持家、郑板桥友善邻里、周恩来廉洁自律这些好家风正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体鲜活的体现。将传统家风中的“孝、悌、慈”分别延伸和培育出对国家的忠诚、对他人的友善、对社会的责任。因此好家风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深厚土壤。大学生应该从传统文化中汲取滋养,在传承好家风这一中华民族的优良文明基因的过程中更形象生动的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国家:国家通过倡导好家风的建设,使好家风成为提高个人素养、增进家庭和睦、培养良好社会风气的重要途径,给社会注入暖暖的正能量。
反对错误:在家风传承中,也要对家风中的基因进行甄别,将不利于文明进步不利于社会和谐的因素剔除,赋予新的内容,继承优良基因,对其进行创造性的转化和创新型发展,让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真正落到实处。
2015.37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
2014年10月闭幕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是党在中央全会上第一次专题讨论依法治国的问题,体现了对法治的高度重视。会议结束后,微博上的各种评论满是对法治进步的热望:"想要法治的果实,就要给它阳光雨露""期待法治进入与人民互动的2.0时代""法治不仅是宏大的,也是具体的;它关乎国家治理,更关于百姓福祉"……
《韩非子》有句名言"国无常强,无常弱。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过弱"。尊奉法律,需要执政者,治理者发力,引导之,提倡之,遵守法律,需要全体公民给力,用法律来定分止争,维护之,践行之。网络上已经有人以普通人"小明"为例,演绎"四中全会与你我有啥关系"。有人说,法治于人就如同空气,你可能不会时时刻刻意识到它的存在,可一旦缺少就立刻窒息。的确,从出生到成长,从成家到立业,无不需要法治的护航;加强对财产权的保护,完善教育、医疗、视频安全等方面的法律法规,提高环境污染的违法成本……四中全会促动"法治的春天"有着温暖人心的春意。当越来越多人在法治的护佑下感受着畅快的呼吸,法治才能成为内心时时恪守的律令。
也不用回避中国的法治还有很多问题,从"暂行50多年"的高温条例,到保护个人信息安全等方面尚无完善法律,中国的法治进程需要紧跟时代的步伐。四中全会从立法、司法、执法、守法等方面开出了药方,但最根本的还是提升全社会对法治的信心与信任,正如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公报所说,法律的权威源自于人民内心的拥护和真诚信仰。这才是法治的力量所在,尊严所系。
摘自《人民日报》2014年10月24日
材料2
法治是人类为了征服自己,由人类自己立法进行自我管理,这远比征服自然困难得多。特别是约束公权力,非有高度的觉悟,顽强的毅力和坚强的意志难以成其事。任何国家法治的确立都不是在一盘散沙的状态下随随便便建立起来的,而是必须有坚定有力的集中统一领导和部署。
迄今为止,尚未有法治成功的国家是在群龙无首,四分五裂的状态下实现法治的。恰恰相反,就法治发达国家的经验来看,这些国家的法治之所以能够最终确立,都是自上而下,从官到民表现出对法治制作的追求,付出巨大的努力。在中国这个拥有13亿人口,情况极其复杂的大国建设法治,更需要有自上而下统一的领导,要有统一的意志,坚决果断一体推行。正是基于这样的情况,十八届四中全会指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必须坚持党的领导。
摘自《人民日报》2014年10月29日
(1)如何理解“法治关乎国家治理,更关乎百姓福祉”?(6分)
(2)为什么“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必须坚持党的领导”?(4分)
【按魔板写答案】
理解题(1)
解释国家治理说明与法治的关系: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必然要求,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目标。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过弱。法治是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手段。
解释百姓福祉说明与法治的关系:我国是人民当家做主的国家,法治同样还关乎百姓福祉,从坚持人民的主体地位来讲,法制建设以保障人民的根本权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从法治建设的各方面来讲,无论立法、执法、司法、守法都与百姓息息相关,以 "小明"为例,演绎"四中全会与你我有啥关系"等材料都充分说明了一个人从出生到成长,从成家到立业,一生福祉来讲,都需要法治保驾护航。
强调观点的重要性:社会主义法律的社会作用正是维护国家制度、经济制度、社会秩序,维护公平正义,保障人民享受广泛的权利与自由。
原因题(2)
主观原因: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法治是一致的。社会主义法治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社会主义法治最根本的保证。
客观原因:我国宪法确立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坚持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根本要求,是党和国家的根本所在、命脉所在,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利益所系、幸福所系,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题中应有之义。
历史原因:把党的领导贯彻到依法治国全过程和各方面,是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一条基本经验。尚未有法治成功的国家是在群龙无首,四分五裂的状态下实现法治的。恰恰相反,就法治发达国家的经验来看,这些国家的法治之所以能够最终确立,都是自上而下,从官到民表现出对法治制作的追求,付出巨大的努力。
现实依据:在中国这个拥有13亿人口,情况极其复杂的大国建设法治,更需要有自上而下统一的领导,要有统一的意志,各项政策才能得到坚决果断一体推行。
正是基于这样的情况,十八届四中全会指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必须坚持党的领导。
2014.37.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鹦哥岭是海南省陆地面积最大的自然保护区,区内分布着完整的垂直带谱。在我国热带雨林生态系统保存上独占鳌头。这里山高路远,条件艰苦,一直难以招聘到具有较高专业素质的工作人员。
一、鹦哥岭来了大学生
自2007年起,先后有27名大学毕业生(2名博士、4名硕士、21名本科生)放弃大城市的优越生活,陆续从全国各地来到鹦哥岭保护区工作,山脚下一排破旧平房中的两间就是他们的家。“孩子们,这里的黎苗兄弟说是以种田为生,实际上就是种些橡胶,靠山吃山……你们来任务重啊!在关爱森林的同时,还要想法帮这里的百姓致富!”老站长的一席话,像重锤一样敲击着大家。“我们不会让鹦哥岭失望着的!”大家不约而同地喊出声。
二、鹦哥岭有了“档案馆”
到底鹦哥岭有多少种动植物?这是摆在大学生们面前最直接的课题、也是鹦哥岭自然保护区要完成的首要工作。大学生们背着睡袋。锅碗瓢盆和监测仪上山了,他们聚精会神地做着记录,天黑了,架起锅巴煮成米饭,和着辣酱吃了实在太困了支起帐蓬钻进去睡一觉……经过4年多的艰辛努力,鹦哥岭自然保护区终于有了自己的“档案馆”;记录到维管束植物2197种、脊椎动物431种、鹦哥岭树蛙等14种科学新种以及26个中国新记录种等。
三、鹦哥岭有了护林员
鹦哥岭周边有103个自然村,近2万村民。看到村民大片砍代雨林种山芝、香蕉、作为环境保护者,大学生们痛心疾首。但习惯靠山吃山的当地百姓说。“让我们放下砍刀、放下猎枪绝对不行!”大学生们克服阻力,用真诚和智慧动员招募了270名护林员,并与他们一起,用一个多月时间,走遍了209公里长的界线,埋下了近400根桩和50多块界碑,为鹦哥岭保护区筑起了一道看得见的保护网。
四、鹦哥岭有了农业示范田
鹦哥岭是海南的贫困山区,为帮助当地黎苗族百姓脱贫致富,大学生们特地去外地取经,在鹦哥岭通过试点而大面积推广“稻鸭共育”的方法,带动当地人致富,农户们在稻田里骄傲地插上了“农业示范田”的牌子。接着大学生们又推广林下经济,在橡胶树下种菜、种瓜、养鸡;并帮助当地人建起了环保厕所,搭建了猪圈,改善了居住的环境。当地百姓手里有了钱,靠上山砍树卖钱的人越来越少了。看到这一切,大学生们说,“我们感到由衷的幸福和快乐,也深切地感受到,这就是我们工作的意义和存在的价值。”
5年过去了,27名大学生一直坚守在鹦哥岭,他们甘于寂寞,乐于奉献于是发现新物种,是敬业的科研工作者;引来环保理念,是先进理念的传播者;心系百姓喜忧,是黎苗族兄弟的贴心人!一份职业,背负三份责任。三个角色的完美融合,让我们看到了甘于寂寞的坚守力量和不甘于寂寞的奋斗精神,也让我们懂得了自已手中的笔、脚下的路、心中的秤要靠什么来指引,他们选择了一种有远见的生活方式。
每到毕业季,总有一些大学生毕业生发出“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的感慨。究竟如何看待理想与现实的关系,鹦哥岭的大学生们用他们的实际行动给出了最响亮的回答。
摘编自《光明日报》(2012年4月9日、2013年6月7日)
(1)为什么说鹦哥岭的大学生选择的是“一种有远见的生活方式”?(6分)
(2)怎样看待“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这种说法?(4分)
【按魔板写答案】
原因题(1)
鹦哥岭的大学生选择的是“一种有远见的生活方式”这是因为:
历史原因:5年来,他们一直坚守在鹦哥岭,他们甘于寂寞,乐于奉献,践行了敬业奉献的职业操守。
客观原因:他们将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践工作中,传播先进理念知识,既为社会做出贡献又实现了自我价值。
主观原因:他们心系百姓喜忧,作黎苗族兄弟的贴心人!将个人的向往和追求与社会的需要和人民的利益统一起来,在实现社会理想服务群众中放飞自己的青春梦想。
现实原因:一份职业,背负三份责任,体现三个角色的完美融合,凸显了当代大学生正确的择业选择、人生价值和理想信念。因此,到祖国需要的地方去是一种“有远见的生活方式”,
理解题(2)
A与B的表现“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是一些大学生毕业生在面对择业困境时发出的一种感慨。“理想很丰满”显示青年人个人理想的树立应该持有正确的态度。“现实很骨感”凸显了青年人在实现理想的过程当中遇到的现实困难。
结合材料正反论证A 与B的关系 之所以会出现这种“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认识误区,从思想方法上讲,是由于不能辩证看待和处理理想与现实的矛盾。理想与现实的冲突,属于“应然”和“实然”的矛盾,不能把二者割裂开来。理想受现实的规定和制约,不能脱离现实而幻想未来。现实是理想的基础,理想是未来的现实。一方面,现实中包含着理想的因素,孕育着理想。在一定条件下,现实必定要转化为理想。另一方面,理想中也包含着现实,既包含着现实中必然发展的因素,又包含着由理想转化为现实的条件。在一定条件下,理想可以转化成未来的现实。脱离现实而谈理想,理想就会成为空想。
强调正确观点关于理想与现实的关系,鹦哥岭的大学生们用他们的实际行动给出了最响亮的回答。大学生既要有远大理想,又要脚踏实地,通过艰苦奋斗的实践实现远大理想。
2103.37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某图书馆向所有读者免费开放。乞丐拾荒者、和衣衫破旧的民工小心翼翼进来了,无人阻挡,于是他们便堂而皇之的在馆内读书看报,有读者对此表示不满,向馆长抱怨说:图书馆是大雅之堂,如果允许乞丐和拾荒者进入阅读,就是对其他读者的不尊重。馆长回答说:我无权拒绝他们入内阅读,但你有权选择离开。
此事被发在微博上,顿时触动了社会的神经,引发人们对人文精神的关注和思考,中央电视台等主流媒体对此进行了报道,一场公共图书馆办馆理念的大讨论由此引发。
公共图书馆一向更愿意向体面地文化人敞开,常在门口赫然告示:衣冠不整谢绝入内!把读者分为三六九等,拒绝部分人入内,其公益性大打折扣,而该馆长希望图书馆成为每一个读书人的天堂,无论任何人,只要进了图书馆,在知识面前都享有同等权利,不得有高低贵贱之分。为此,该馆在全国同行中率先推出免证阅读制度,任何人进馆借读书籍都不需要证件和费用,以体现人道、人文的公共图书馆理念和人性化的服务。
对于图书馆实行免费开放可能带来的问题,该馆有关负责人感触颇深:自图书馆实行零门槛后,我们不仅没有感到压力增加,反而感觉开放的时间越长,不尊重这种权力的读者越少,我们和读者都被这种和谐的环境所改变,至于尽管要先洗手,馆内并没有硬性规定,耳濡目染的时间长了,谁也会自觉地洗手,然后在阅读。
“如果没有天堂,天堂应该是图书馆的模样。”这是文学大师曾相任阿根廷国立图书馆馆长的博尔赫斯的一句名言,该图书馆向乞丐和拾荒者免费开放,不啻一轮明亮的太阳让乞丐和拾荒者在得到温暖的同时,也净化我们的心灵。
摘编自《中国青年》(2011年第5期)、《光明日报》(2012年5月10日)
(1)从法律角度如何理解“我无权拒绝他们入内阅读,但你有权选择离开”?(5分)
(2)图书馆向乞丐和拾荒者免费开放对我们处理人际关系有何启示?(5分)
【按魔板写答案】
理解题(1)
解释A的法律表现馆长说无权拒绝乞丐和拾荒者入内阅读是因为图书馆作为公共资源,人人享有使用的权利,乞丐与拾荒者也不例外,管理者应该提供便利。
解释B的法律表现如果有人不愿意与乞丐和拾荒者一起阅读,有权选择离开,是因为公民在行使自由和权利的时候,不得损害公共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自由和权利,读者间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在法律上都是平等的。
强调观点的重要性我国法律规定,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平等权是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是不受任何差别对待、国家给予平等保护的权利。
措施题(2)
大学生我们处理人际关系时应认识到平等待人是促进个人与他人和谐的前提。宽容是促进个人与他人和谐必不可少的条件。
社会国家社会应当营造一种和谐的环境,图书馆对乞丐和拾荒者免费开放,并不是一种施舍,读者可以被这种和谐的环境所改变,人们在相互尊重中心灵也得到了净化。
反对错误与人交往应做到一视同仁,切忌嫌贫爱富,不能因为家庭、地位、经历、特长、能力等方面的原因而对人另眼相看。无论任何人,只要进了图书馆,在知识面前都享有同等权利,不得有高低贵贱之分。
2012.37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新年不欠旧年账,今生不欠来生债”,这是孙东林和哥哥孙水林的共同准则。1989年,孙东林与哥哥孙水林一同组建起建筑队伍,开始在北京、河南等地承接建筑工程和装饰工程,此后的20年中,无论遇到什么状况,孙东林从未拖欠过工人的工资、有时工程款不能及时拿到,他四处借钱,也要坚持将工资发放。他说,“诚信,是为人之道,也是立足之本。”
2010年2月9日,在天津承包建筑工程的孙水林,为抢在春节前赶回武汉给先期返乡的农民工发放工资,不顾路途遥远、天气恶劣,连夜赶路千里送薪。不料,2月10日凌晨遭遇车祸,一家五口不幸遇难,得知噩耗,孙东林悲痛不已,为了替哥哥完成遗愿,他带上哥哥车上的26万元钱,连续驱车15小时,返乡代兄为农民工发放工资。两天未合眼的孙东林流着泪眼赶回家中,和老人商议决定,先替哥哥完成遗愿,年前发完工钱再办丧事。他自己垫上6万以后,还差1万多元。这个时候,他们的老母亲拿着1万块现金交到儿子手上,这可是老人家的养老钱呀!
随后,孙家立即让工友互相通知上门领钱。发工资的时候,孙东林和工友们找不到账单,都是凭着一本“良心账”,工友们说多少,孙东林就给多少。腊月二十九晚上,33.6万元工钱全部发完,竟与哥哥遇难前哥俩说过的数额相差无几,69名拿着工钱的工友对孙东林说:“明年我们跟你接着干”。
摘编自《人民日报》(2011年8月7日)
(1)基于“信义兄弟”这个事例,怎样理解诚信及其道德力量?(6分)
(2)在法律关系中,为什么也要坚守诚信?(4分)
【按魔板写答案】
理解题(1)
解释A与B诚实即真实无欺,既不自欺,也不欺人;守信就是重诺言,讲信誉,守信用。道德的功能集中表现为,它是处理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及实现自律完善的一种重要精神力量。
结合材料论证A 与B的关系首先,道德建设以诚实守信为重点,既是对中华民族传统道德的弘扬,又是对当代中国道德建设实践的正确反映。其次,诚实守信是职业道德的一项基本要求。最后诚实守信是做人的一项基本道德准则。“信义兄弟”这件事,感动人们的正是以信为本的美德。哥哥是诚信为生命,弟弟信义接力,工友以诚相待,母亲以信为本都体现了诚信的凝聚力和影响力。
强调观点诚信的力量是广泛的、深刻的,它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意志、行为和品格,也深刻地影响着社会的存在和发展;是推动人类文明不断向前发展的重要力量。
原因题(2)
主观原因:在民事法律关系中,民事主体必须信守合同,依法行使权利,履行义务.
客观原因:诚实守信是民法的一项基本原则,市场经济是讲求信用的经济,市场经济程度越高,对信用的要求也就越高。
历史原因:此前的20年中,无论遇到什么状况,孙东林从未拖欠过工人的工资,恪守诚信。
现实原因:孙家虽惨遭不幸,也依然兑现按时发放工钱的承诺,正是法律精神的体现。
2011.37. 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郭明义,鞍山钢铁集团矿山公司齐大山铁矿采场公路管理员。几十年来,他照着雷锋那样去做,“把雷锋的道路作为自己的人生选择,把雷锋的境界作为自己的人生追求”,连续15年每天提前2小时上班,相当于多奉献了5年的工作量;连续20年先后55次无偿献血、捐献血小板,累计近6万毫升;连续16年为希望工程、工友、灾区群众捐款12万元,资助180多名特困生。可是,他一家至今还是住在一间不过40平米的旧楼房里。
有人曾不解地问郭明义,你这么做究竟值不值得?“如果发出一点光,放出一点热,能够换来孩子幸福的笑脸,换来他人生命之花的绽放,换来人与人之间的温暖和谐,这样的人生,我无怨无悔!”“给人温暖就是给自己幸福”。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30年来,郭明义就像一支火把燃烧着自己,也燃旺着志愿者和社会上更多的爱心。他8次发起捐献造血干细胞的倡议,得到1700多人的响应;他7次发起献血的建议,600多人无偿献出15万毫升热血;他发起成立遗体(器官)捐献志愿者俱乐部,汇聚了200多名志愿者;他发起成立“郭明义爱心联队”,从12人已经发展到2800多人,捐款40余万元、资助特困生1000多名。
郭明义的精神是一块磁石,在鞍钢、在辽宁、在全国吸引汇集越来越多的人加入爱心行动,为他人奉献、为社会分忧、为国家尽责,凝聚成巨大的道德力量,推进着当代中国社会稳定和谐发展。郭明义的先进事迹体现了“简单中的伟大”。
摘编自《人民日报》
(1) 如何理解“给人温暖就是给自己幸福”?(6分)
(2) 为什么说郭明义的先进事迹是“简单中的伟大”?(4分)
【按魔板写答案】
理解题(1)
A与B的表现人生价值内在地包含了人生的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两个方面。人生的社会价值,是个体的人生活动对社会、他人来说所具有的价值,即给人温暖。人生的自我价值,是个体的人生活动对自己的生存和发展所具有的价值,主要表现为对自身物质和精神需要的满足程度,即给自己幸福。
结合材料正反论证A 与B的关系人总是生活在社会当中,个体无法脱离社会而存在和发展。一个人的需要能不能从社会中得到满足,在多大程度上得到满足,取决于他的人生活动对社会和他人的贡献,即他的社会价值。郭明义的事迹,告诉人生社会价值的实现是个体自我完善、全面发展的保障。没有社会价值,人生的自我价值就无法存在。
强调观点郭明义的这句话体现出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郭明义把帮助别人视为自己应做之事,并将帮助别人看做是自己的快乐,所以,“给人温暖就是给自己幸福。”
原因题(2)
主观原因郭明义“把雷锋的道路作为自己的人生选择,把雷锋的境界作为自己的人生追求”,追求崇高境界。
客观原因:“简单中的伟大”是人们对郭明义人生价值的评价。人生价值评价的根本尺度,是看一个人的人生活动是否符合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是否促进了历史的进步,是否对社会和他人作出了贡献。
历史原因:30年来,郭明义就像一支火把燃烧着自己,也燃旺着志愿者和社会上更多的爱心。起了很好的示范作用,产生的社会效应是广泛而深远的。
现实原因:郭明义的精神是一块磁石,为他人奉献、为社会分忧、为国家尽责,凝聚成巨大的道德力量,推进着当代中国社会稳定和谐发展。
2010.37. 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交通环境是由人、车、路构成的公共生活之一,目前,我国机动车拥有量已超过1.78亿辆,拥有驾照的公民已超过1.3亿人。由此带来一系列的交通安全问题,引发社会公众强烈反响。
下列是有关交通问题的一些调查数据:
有专家指出,道路交通上普遍存在的交通不文明现象看似个人的私事,但却折射出某些公民在公共生活领域社会公德和法律意识的缺失。要构建文明出行风尚,既是道德呼唤,也是法律要求。
(1)为什么文明出行“既是道德呼唤,也是法律要求”?(6分)
(2)我们应如何从自身做起,构建文明的公共生活秩序?(4分)
【按魔板写答案】
原因题 (1)
主观原因:道路交通上普遍存在的交通不文明现象看似个人的私事,但却折射出某些公民在公共生活领域社会公德和法律意识的缺失。要构建文明出行风尚,既是道德呼唤,也是法律要求。
客观原因:文明出行是现代社会公共生活的重要内容,随着社会的进步,公共生活领域的范围逐渐扩大。公共生活需要公共秩序。
历史原因:我国机动车拥有量已超过1.78亿辆,拥有驾照的公民已超过1.3亿人。由此带来一系列的交通安全问题,引发社会公众强烈反响。解决道路安全问题需要德治与法治结合。
现实原因:维护公共秩序对经济社会健康发展、保障人民生活质量与安全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建立和维护社会秩序需要道德和法律两种手段。两者发挥作用的方式有所不同,但互为补充,相辅相成。
措施题(2)
构建文明的公共生活秩序,需要增强社会公德意识和法律意识,养成遵守社会公德和遵纪守法的良好行为习惯,自觉抵制各种不文明的交通行为,学习和把握公共生活中的道德与法律规范,提升自身文明素质。
上一篇:2017考研:“中国梦”的时政印记
下一篇:最后一页
院校推荐
最新资讯
考研院校
考研调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