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一、单选题 9.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中国遭受西方列强坚船利炮的欺凌不断加深,中华民族面临生死存亡的形势也日益严峻,中国睡狮在西...
一、单选题
9.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中国遭受西方列强“坚船利炮”的欺凌不断加深,中华民族面临生死存亡的形势也日益严峻,中国“睡狮”在西方列强的隆隆炮声中逐渐苏醒。促使中国人民的民族意识开始普遍觉醒的重大事件是
A.中法战争B.中日甲午战争
C.八国联军侵华战争D.日本全面侵华战争
答案:B【解析】近代以来,中国受到外敌入侵,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帝国主义的侵略给中华民族带来巨大灾难,也从反面教育了中国人民。鸦片战争以后,先进的中国人开始睁眼看世界了;中日甲午战争以后,当中华民族面临生死存亡的关头时,中国人民的民族意识开始普遍觉醒。中国在甲午战争中的失败和外国瓜分狂潮,使中华民族的各阶级、各阶层普遍产生亡国灭种的危机感。因此,正确答案是B。
10.1843年,魏源编成《海国图志》。他在书中写道:“是书何以作?曰:为以夷攻夷而作,为以夷款夷而作,为师夷长技以制夷而作。”魏源所说的夷之“长技”主要是指西方的
A.民主和政治制度
B.教育和人才培养
C.军事和科学技术
D.宗教和思想文化
答案:C【解析】魏源编写《海国图志》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主张学习外国先进的军师和科学技术,开创了中国近代向西方学习的新风。“长技”指的是外国先进的军师和科学技术。因此,正确答案是C。
11.抗日战争是一场全民族反抗外敌入侵的正义战争,抗战初期,在华北战场上规模最大、最激烈的一次战役,也是国共两党军队合作抗日、配合最好的一次战役是
A.忻口会战
B.长城抗战
C.平津会战
D.台儿庄战役
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基本史实,抗日战争中的重要战役。忻口、太原会战是平津失陷、淞沪会战开始之后,国民党正面战场第二战区组织的一次以保卫太原为目的的大会战,这次会战从1937年10月13日——11月 8日,历时近一个月。会战中,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一一五师主力和一二九师一部先后取得了平型关大捷和夜袭阳明堡战斗的胜利,有力地配合了正面会战。忻口、太原会战虽然以失败而告终,但在这次会战中,国民党将士与八路军密切配合,协同作战,以伤亡10万余人的代价,歼灭日军 3万余人,创华北战场歼敌之最新纪录。本题正确答案是A。
12.1946年5月4日,中共中央发出《关于清算、减租及土地问题的指标》(史称《五四指示》),决定将党在抗日战争时期实行的减租减息政策改变为
A.“没收一切土地”的政策
B.“地主不分田,富农分坏田”的政策
C.“耕者有其田”的政策
D.“保存富农经济”的政策
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中国共产党在民主革命时期的土地政策。在抗日战争时期,党实行的土地政策是减租减息。在解放战争时期,党改变了解放战争时期的减租减息的土地政策变为“耕者有其田”的土地政策,标志着解放区在农民土地问题上,开始由抗日战争时期的削弱封建剥削,向变革封建土地关系、废除封建剥削的过渡。本题正确答案是C。
二、多选题
27.1898年的“百日维新”如昙花一现,只经历103天就夭折了。谭嗣同在慷慨就义前仰天长叹:“有心杀贼,无力回天”。维新派“无力回天”的原因主要是
A.他们提倡全面学习“西学”,彻底否定“中学”
B.他们遭到了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强大的守旧势力的反击和镇压
C.他们惧怕人民群众,把改革的全部希望寄托在一个没有实权的皇帝身上
D.他们不敢触动封建主义的经济基础
答案:BCD【解析】本题考查维新变法失败的原因。戊戌维新运动的失败,主要是由于维新派自身的局限和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强大的守旧势力的反对。具体为:首先,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弱小。其次,维新派的局限性,表现为一是不敢否定封建主义,他们在政治上不敢根本否定封建君主制度,在经济上,虽然要求发展资本主义,却未触及封建主义的经济基础——封建土地所有制。二是帝国主义抱有幻想,三是惧怕人民群众。选项A错误,维新派没有彻底否定“中学”。维新派代表康有为著《孔子改制考》,托古改制没有彻底否定“中学”。答案是BCD。
28.1915年9月,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后改名《新青年》),吹响了新文化运动的号角。新文化运动高举民主和科学两面大旗,向封建主义思想文化发起了前所未有的猛烈冲击。新文化运动的历史意义表现在它
A.是中国历史上一次前所未有的启蒙运动
B.在社会上掀起了一股思想解放的潮流
C.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建了有利条件
D.彻底否定了孔学的历史作用
答案:ABC【解析】本题考查是的新文化运动的历史意义。新文化运动是中国历史上一次前所未有的启蒙运动和空前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具体来讲,其意义有①唤醒了一代青年,使中国的知识分子尤其是广大青年受到一次西方民主和科学思想的洗礼;②掀起的一股生气勃勃的思想解放潮流冲决了禁锢人们思想的闸门,激励着人们去探求救国救民的真理;③涌现了一批青年革命民主主义者,接受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准备了思想和文化条件。选项D错误。新文化运动虽然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化,批判孔学,但也没有把孔学说得一无是处,批判孔学是为了反对孔学对人们的思想禁锢,是为了动摇孔学的绝对权威的地位,从而使人们敢于冲破封建思想的牢笼,所以,他们并没有彻底否定孔学的历史作用。因此,答案是ABC。
29.1992年初,在关乎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前途命运的关键时刻,邓小平在视察武昌、深州、上海等地时,发表了重要谈话。谈话的主要内容有
A.革命是解放生产力,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
B.不坚持社会主义,不改革开放,不发展经济,不改善人民生活,只能是死路一条
C.走社会主义道路,就是要逐步实现共同富裕
D.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
答案:ABCD【解析】本题考查邓小平南方谈话的内容。1992年1月18日至2月21日,邓小平先后视察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发表重要谈话。提出革命是解放生产力,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选项A正确。说明不坚持社会主义,不改革开放,不发展经济,不改善人民生活,只能是死路一条,选项B正确。阐明了社会主义本质。邓小平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选项C正确。邓小平指出改革开放的要害是姓“资”还是姓“社”的问题。提出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选项D正确。正确答案是ABCD。
三、材料分析题
36.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
1944年正值李自成领导的农民起义军进入北京推翻明王朝300周年,郭沫若毅然放下正在进行的先秦思想史研究,撰写《甲申三百年祭》。在这篇文章中,郭沫若深刻总结了李自成农民起义成功建立起大顺朝但旋即失败的历史教训,从3月19日起,这篇长文在重庆《新华日报》全文连载,文章发表后,引起社会各界广泛关注,仅隔20天,毛泽东就在《学习和时局》的报告中指出:“我党历史上曾经有过几次表现了大的骄傲,都是吃了亏的......近日我们印了郭沫若论李自成的文章,也是叫同志们引为鉴戒,不要重犯胜利时骄傲的错误。”11月21日,毛泽东复信郭沫若:“你的《甲申三百年祭》,我们把他当作整风文件看待,小胜即骄傲,大胜更骄傲,一次又一次吃亏,如何避免此种毛病,实在值得注意。”
摘编自《<甲申三百年祭>风雨六十年》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
材料2
1949年3月23日,毛泽东率中共中央机关离开西柏坡前往北平(北京)。临行前,他对周围的人说:“同志们,我们就要进北平了。我们进北平,可不是李自成进北平,他们进了北平就变了。我们共产党人进北平,是要继续革命,建设社会主义,直到实现共产主义。”他兴奋地对周恩来说:“今天进京‘赶考’嘛。”周恩来说:“我们应当都能考试及格,不要退回来。”毛泽东说:“退回去就失败了。我们决不当李自成,我们都希望考个好成绩。”
摘编自金冲及主编:《毛泽东传(1983—1949)》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年版
材料3
2013年7月11日至12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革命圣地西柏坡,在同县乡村干部和群众座谈时指出:当年党中央离开西柏坡时,毛泽东同志说是“进京赶考”。“六十多年过去了,我们取得了巨大进步,中国人民站起来了,富起来了,但我们面临的挑战和问题依然严峻复杂,应该说,党面临的‘赶考’远未结束。我们党要带领人民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不断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这场考试的继续。所有领导干部和全体党员要继续把人民对我们党的‘考试’,把我们党正在经受和将要经受各种考验的‘考试’考好,努力交出优异的答卷。”
摘自《习近平关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论述摘编》
中央文献出版社2013年版
(1)1949年春,为什么毛泽东吧离开西柏坡前往北平比作“赶考”?(5分)
(2)如何理解习近平所说的“党面临的‘赶考’远未结束”?(5分)
【参考答案】
(1)新中国成立前夕,毛泽东把执政比作“进京赶考”,强调必须向一些内行的人们学经济工作,从作风和本领两方面提出了党的执政能力问题。执政能力建设是党执政后的一项根本建设,是党执政舟始终面临和不断探索的一个重大课题。
(2)在现阶段,党面临四大考验:第一,执政考验。执政考验的核心就是能否长期执政下去的问题。第二,改革开放考验。第三,市场经济考验。第四,外部环境考验。
新形势下,党需要应对四大危险:第一,精神懈怠的危险。这是和平时期最容易出现的危险,也是任何长期执政的政党都要面临的重大考验。第二,能力不足的危险。第三,脱离群众的危险。党作为马克思主义的执政党,最大的政治优势就是密切联系群众,最大的危险就是脱离群众。第四,消极腐败的危险。
上一篇:2016年考研政治真题单选题解析
下一篇:最后一页
院校推荐
最新资讯
考研院校
考研调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