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考研政治中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一科一直以来都以细节考察为重点。近几年来尤为突出,更有综合性越来越强的趋势。而在这些问题之中关于近代史上...
考研政治中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一科一直以来都以细节考察为重点。近几年来尤为突出,更有综合性越来越强的趋势。而在这些问题之中关于近代史上中共土地问题的决策更显得尤为突出。今天,中公考研带大家总结一下这部分内容,一起来学习吧!
一、土地革命时期
1928年10月和11月,毛泽东写了《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和《井冈山的斗争》两篇著作,深刻分析了半殖民地、半封建中国社会的特点,总结了井冈山斗争的经验,第一次从理论上系统分析和论证了中国红色政权发生、发展的原因和条件,进而提出“工农武装割据思想”并总结出武装割据的斗争策略和指导原则,这一思想的基本内容就是土地革命。12月,毛泽东在井冈山主持制定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第一个土地法,以立法的形式,首次肯定了广大农民以革命手段获得土地的权利。1929年4月,第二个土地法《兴国土地法》出炉,将不适合中国农村实际的“没收一切土地”改为“没收一切公共土地及地主阶级的土地”,以保护农民和中农的利益。具体路线和方法为:坚定地依靠贫农、雇农,联合中农,限制富农,保护中小工商业者,消灭地主阶级;以乡为单位,按人口平均分配土地,在原耕地的基础上,实行抽多补少,抽肥补瘦。
二、抗日战争时期
抗日战争时期日本的侵略使得中华民族的民族危机空前严重,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人民大众与封建地主阶级之间的矛盾下降为次要矛盾,中国共产党根据实际情况在敌后根据地减租减息,发展生产。共产党领导建立的各地抗日民主政权也都十分重视根据地的经济建设,适应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的需要出台新的政策,改变了土地革命斗争中对富农的政策。根据地内停止实行没收地主土地,普遍实行减租减息,既减轻了农民所受的封建剥削,提高了农民的抗日积极性和生产的积极性,同时又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地主阶级的抗日积极性,利于联合地主阶级抗日,增强抗日的力量。
三、解放战争时期
人民解放军转入战略进攻的新形势,要求解放区普遍地彻底地实行土地改革,满足农民的土地要求,以调动其生产和支援解放战争的积极性。解放战争胜利进行的同时,解放区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土地改革运动。1946年5月4日,中共中央就根据国内阶级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的情况,发出《关于清算、减租及土地问题的指示》,决定将党在抗日战争时期实行的减租减息政策改变为实现“耕者有其田”的政策,实现土地的农民个人所有制。
为了适应革命形势的发展,进一步推动解放区的土地改革运动,1947年中共中央工委在河北省平山县西柏坡召开了土地会议,制定了《中国土地法大纲》是一个彻底反封建的土地革命纲领。它明确规定:废除封建性及半封建性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乡村中一切地主的土地及公地,连同乡村中其他一切土地,按乡村全部人口,不分男女老幼,统一平均分配,在土地数量上抽多补少,抽肥补瘦;民大会及其选出的委员会为土改的合法执行机关。此次土地革命消灭了封建的生产关系,土地改革运动的胜利从根本上摧毁了封建专制统治的基础,使农民翻身做了主人,从而使工农联盟和解放区政权更加巩固。
四、新中国成立后及社会主义过渡时期
从1950年冬开始,在新解放区开展了土地改革运动。中央人民政府制定并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明确规定这次土地改革的目的是“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借以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土地改革法》改变了过去征收富农多余土地财产的政策,实行保存富农经济的政策。这次土地改革的总路线和总政策是:依靠贫农、雇农,团结中农,中立富农,有步骤、有分别地消灭封建剥削制度,发展农业生产。土地改革任务的完成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农业生产,进一步巩固了工农联盟。这次土地改革运动是我国历史上规模最大、也是历次土改运动中搞得最顺利的一次,是一个伟大的历史性的胜利。
上一篇:2016考研政治近代史各时期主要矛盾
下一篇:最后一页
院校推荐
最新资讯
考研院校
考研调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