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万学海文 1.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特点、策略方针 (1)形成 ①1935年12月25日,中共中央在陕北瓦窑堡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提...
万学海文
1.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特点、策略方针
(1)形成
①1935年12月25日,中共中央在陕北瓦窑堡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提出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
②1937年9月22日,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发表《中国共产党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23日,蒋介石发表实际承认共产党合法地位的谈话。以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
(2)特点
与第一次国民革命统一战线相比较,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具有一些新的特点:
①广泛的民族性和复杂的阶级矛盾。它不仅包括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还包括以国民党蒋介石为代表的亲英美派大地主大资产阶级。
②国共双方有政权有军队的合作。国民党领导全国政权和军队;共产党领导局部政权和军队。
③没有正式的固定的组织形式和协商一致的具体的共同纲领。国共两党只能采取临时协商的特殊形式解决问题。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巩固、发展和壮大,是夺取抗日战争最后胜利的根本保证。
(3)策略方针
①统一战线中的独立自主原则。为此,共产党必须保持在思想上、政治上和组织上的独立性,放手发动群众,壮大人民力量;必须坚持对人民军队的绝对领导,冲破国民党的限制和束缚,努力发展人民武装和抗日根据地;必须对国民党采取又团结又斗争、以斗争求团结的方针。实质上就是中国共产党争取对抗日战争的领导权,使自己成为团结全民族抗战的中坚力量。
②坚持抗战、团结、进步,反对妥协、分裂、倒退
③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总方针
为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坚持、扩大和巩固,中国共产党制定了“发展进步势力,争取中间势力,孤立顽固势力”的策略总方针。
进步势力主要是指工人、农民和城市小资产阶级。
中间势力主要是指民族资产阶级、开明绅士和地方实力派。争取中间势力需要一定的条件:一是共产党要有充足的力量;二是尊重他们的利益;三是要同顽固派作坚决的斗争,并能一步一步地取得胜利。
顽固势力是指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抗日派,即以蒋介石集团为代表的国民党亲英美派。
2.国共两党不同的抗战路线及两个战场的不同结局
(1)国民党正面战场
①战略防御阶段,国民党实行的是片面抗战路线,即不敢放手发动和武装民众,将希望单纯寄托在政府和正规军的抵抗上。
②战略相持阶段,日本对国民党政府采取以政治诱降为主、军事打击为辅的方针。国民党内外政策发生重大变化,采取消极抗日、积极反共的政策。
(2)中国共产党成为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
①中国共产党主张实行全面抗战的路线,即人民战争路线。1937年8月,中国共产党在陕北洛川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制定了抗日救国十大纲领,强调要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关键在于使已经发动的抗战成为全面的全民族的抗战。
②在抗日战争的初期和中期,游击战被提到了战略的地位,具有全局性的意义。
在战略防御阶段,从全局看,国民党正面战场的正规战是主要的,敌后的游击战是辅助的。在战略相持阶段,敌后游击战争成为主要的抗日作战方式。游击战还为人民军队进行战略反攻准备了条件。
(3)两个战场的关系
胡锦涛在纪念抗战胜利60周年大会的讲话中指出,中国国民党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军队,分别担负着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作战任务,形成了共同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战略走势。
3.抗日民主根据地的建设
(1)三三制的民主政权建设
三三制是指抗日民主政府在工作人员分配上实行“三三制”原则,即共产党员、非党的左派进步分子和不左不右的中间派各占1/3。
(2)减租减息,发展生产
减租减息是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根据地为适当调节各抗日阶层的利益实行的土地政策。一方面地主要减租减息以改善农民的生活;另一方面,农民要交租交息以照顾地主富农的利益。实行这个政策调动了广大农民抗日积极性,又有利于争取地主阶级的大多数站在抗日民主统一战线一边。
(3)文化建设与干部教育
4.延安整风运动
(1)主要内容
反对主观主义以整顿学风、反对宗派主义以整顿党风、反对党八股以整顿文风。其中,反对主观主义是整风运动最主要的任务。
主观主义的主要表现形式是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尤其教条主义是整风运动的重点。
(2)意义
①整风运动是一场全党范围的集中的普遍的马克思主义思想教育运动。
②增强了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解决中国革命实际问题的自觉性和能力。
③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在全党范围确立了起来。
5.抗日战争的胜利及其意义
(1)抗日战争的胜利
1945年9月3日,成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1945年10月25日,中国政府在台湾举行受降仪式。根据波茨坦公告,被日本占领50年之久的台湾以及澎湖列岛由中国收回。这成为抗日战争取得完全胜利的重要标志。
(2)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地位
第一,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一方面,中国是日本侵略的最大受害国,也是首先进行反法西斯战争的国家,在东方开辟了反对日本法西斯的主战场。另一方面,中国的抗日战争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大贡献。中国是在亚洲大陆上反对日本侵略者的主要国家。中国战场牵制和削弱了日本的力量,使之不敢贸然北进,又不能全力南进,减轻了盟军的压力,并为实施战略反攻创造了有利条件。中国在抗日战争中付出了巨大的牺牲,做出了伟大贡献。
第二,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是同世界所有爱好和平与正义的国家和人民、国际组织及各种反法西斯力量的同情和支持分不开的。
(3)意义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反抗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具有重要历史意义:
①捍卫了中国的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使中华民族避免了遭受殖民奴役的厄运。
②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使中国人民在精神上、组织上的进步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③促进了中华民族的大团结,弘扬了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
④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对世界各国夺取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维护世界和平的伟大事业产生了巨大影响,显著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4)原因
第一,中国共产党在全民族抗战中起到了中流砥柱的作用。表现在:
①毛泽东思想的指导作用;
②中国共产党坚持抗战、反对妥协,坚持团结、反对分裂,坚持进步、反对倒退,成为引导全民族走向抗战胜利的一面旗帜;
③中国共产党积极倡导、促成、维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最大限度地动员全国军民共同抗战,成为凝聚全民族力量的杰出组织者和鼓舞者;
④中国共产党坚持全面抗战路线,制定正确的战略策略,实施动员人民、依靠人民的路线政策,提出持久战的战略总方针和一整套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开辟广大的敌后战场,成为坚持抗战的中坚力量;
⑤中国共产党人以自己最富于献身精神的爱国主义、不怕流血牺牲的模范行动,支撑起全民族救亡图存的希望,成为夺取抗战胜利的民族先锋。中国人民巨大的民族觉醒、空前的民族团结和英勇的民族抗争,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决定性因素。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同世界所有爱好和平和正义的国家和人民、国际组织以及各种反法西斯力量的同情和支持也是分不开的。
(5)基本经验
①全国各族人民的大团结是中国人民战胜一切艰难困苦、实现奋斗目标的力量源泉。
②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是中国人民团结奋进的精神动力。
③提高综合国力是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基本保证。
④中国人民热爱和平,反对侵略战争,同时又决不惧怕战争。
⑤只有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华民族才能捍卫自己的生存和发展的权利,才能创造美好的未来。
上一篇:【考研政治】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下一篇:最后一页
院校推荐
最新资讯
考研院校
考研调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