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16考研初试在即,跨考教育政治教研室特别针对最后30天的复习,出品了2016考研政治最后冲刺背诵材料系列文章,把众多考点按照模块与专题的...
2016考研初试在即,跨考教育政治教研室特别针对最后30天的复习,出品了“2016考研政治最后冲刺背诵材料”系列文章,把众多考点按照模块与专题的形式高度浓缩总结,希望考生能够掌握这些必备考点。
由于毛中特部分考点较多,所以按照模块编写。本文的主题为中特条件理论。
专题一 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理论
(一)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
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内容和基本任务。
(二)“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及其实践
1.“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的形成和发展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构想最早是针对台湾问题提出来的。台湾问题实质是中国内政问题。
1981年9月叶剑英对新华社记者发表了被称为“叶九条”的谈话,进一步阐明了解决台湾问题的方针政策。1982年1月,邓小平指出“九条方针是以叶副主席的名义提出来的,实际上就是一个国家两种制度。”这是邓小平首次提出“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概念。
2.“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的基本内容
第一,一个中国。这是“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核心,是发展两岸关系和实现和平统一的基础。
第二,两制并存。在祖国统一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部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同时在台湾、香港、澳门保持原有的社会制度和生活方式长期不变。
第三,高度自治。祖国完全统一后,台湾、香港、澳门作为特别行政区,可以充分行使选择社会制度和生活方式的权力,更加广泛、直接地参与管理国家大事。
第四,尽最大努力争取和平统一,但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
第五,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寄希望于台湾人民。
3.新形势下对台湾工作方针
2013年6月,习近平就坚定不移走两岸关系和平发展道路提出了四点意见:(1)坚持从中华民族整体利益的高度把握两岸关系大局。从中华民族整体利益把握两岸关系大局,最根本的、最核心的是维护国家领土和主权完整。(2)坚持在认清历史发展趋势中把握两岸关系前途。(3)坚持增进互信、良性互动、求同存异、务实进取。(4)坚持稳步推进两岸关系全面发展。
2015年5月,习近平深刻总结了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经验和启示,提出了新形势下推进两岸关系发展的五点重要主张。
第一,坚持“九二共识”、反对“台独”是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政治基础,其核心是认同大陆和台湾同属一个中国。
第二,深化两岸利益融合,共创两岸互利双赢,增进两岸同胞福祉,是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宗旨。
第三,两岸交流,归根到底是人与人的交流,最重要的是心灵沟通。
第四,两岸双方要着眼大局,本着相互尊重的精神,不仅要求同存异,更应努力聚同化异,不断增进政治互信。
第五,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要大家一起来干。只要两岸同胞、全世界的中国人团结起来,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定是指日可待的。
专题二 国际外交战略理论
(一)外交和国际战略理论的形成依据
1.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
(1)三个世界的划分
1974年,毛泽东对来访的赞比亚总统卡翁达说:“美国、苏联是第一世界,中间派,日本、欧洲、澳大利亚、加拿大,是第二世界。咱们是第三世界”。“亚洲除了日本,都是第三世界。整个非洲都是第三世界,拉丁美洲也是第三世界”。
(2)邓小平对时代主题的新判断
1985年,邓小平指出:“现在世界上真正大的问题,带全球性的战略问题,一个是和平问题,一个是经济问题或者说发展问题。和平问题是东西问题,发展问题是南北问题。概括起来,就是东西南北四个字。南北问题是核心问题。”
(3)国际局势发展的基本态势
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变革大调整中,总体和平、局部战争,总体缓和、局部紧张,总体稳定、局部动荡,是当今和今后一个时期国际局势发展的基本态势。但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主题。
2.世界多级化和经济全球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
世界格局演变的一个重要背景是经济全球化。科技革命和生产力的发展是经济全球化的根本动力。
3.抓住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
新形势下重要战略机遇期的内涵和条件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从国际来看,一是国际力量对比朝着有利于维护世界和平方向发展,国际形势总体稳定。二是虽然国际金融危机下各种形式的保护主义愈演愈烈,但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的趋势不会中断,促进共同发展的有利因素增加。三是新科技革命方心未艾,我国发挥后发优势、实现加快发展的条件更多。四是国际金融危机引发世界政治经济格局深刻变化,我国提升国际话语权面临新的机遇。我国发展也面临来自国际方面的挑战和不利影响:一是国际经济环境短期内难以明显好转,将对我国稳定出口增加难度。二是全球各领域全方位竞争日趋激烈。三是国际金融商品市场可能持续动荡。四是我国周边环境中的战略压力和地缘政治风险有所突出。
从国内看,一是经济发展的物质技术基础更加强固。二是市场需求潜力巨大。三是宏观调控体系不断完善。政府应对复杂局面的能力明显增强。四是制度优势日益显现。同时,我国发展也面临着一些困难和挑战,主要体现在:一是经济增长下行压力加大。二是经济结构调整进展缓慢。三是科技创新能力不强。
抓住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关键在于能善于发掘和充分利用一切有利于我们发展的资源和关系,对内坚持科学发展、对外坚持和平发展,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树立世界眼光,加强战略思维,从国际形势发展变化中紧紧把握发展机遇、应对风险挑战,营造良好国际环境。
(二)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
1.和平发展道路
和平发展道路是指既通过维护世界和平发展自己,又通过自身发展维护世界和平。依靠自身力量和改革创新实现发展,同时坚持实行对外开放,顺应经济全球化发展潮流,寻求与各国互利共赢和共同发展,同国际社会一道努力,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
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但绝不能放弃我国的正当权益,决不能牺牲国家核心利益。
2.坚持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
(1)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形成和发展
新中国成立初期,毛泽东提出“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一边倒”三大外交方针。1953年12月,周恩来在会见印度政府代表团时,首次系统地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这五项原则后来进一步完整地表述为: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成为我国处理对外关系的基本准则。
(2)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基本原则
第一,坚持独立自主地处理一切国际事务的原则。
第二,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指导国家间关系的基本准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精髓,就是国家主权平等。
第三,坚持同发展中国家加强团结与合作的原则。中国是发展中国家,加强同发展中国家的团结与合作是我国对外政策的基本立足点。
第四,坚持爱国主义与履行国际义务相统一的原则。
3.推动建立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
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是中国外交政策的宗旨。
中国倡导建立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核心是维护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维护不干涉内政和尊重国家主权、独立、领土完整等国际关系基本准则,维护联合国及其安理会对世界和平承担的首要责任,开展对话和合作,而不是对抗;实现双赢和共赢,而不是单赢。
推动建立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要把合作共赢理念体现到政治、经济、安全、文化等对外合作的方方面面。政治上,要树立建设伙伴关系的新思路。经济上,要开创共同发展的前景。安全上,要营造各国共享安全的新局面。文化上,要形成不同文明包容互鉴的新气象。
推动建立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要坚定不移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发展同世界各国的友好合作。按照大国是关键、周边是首要、发展中国家是基础、多边是舞台的外交工作布局。
推动建立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要坚决维护国家核心利益。
推动建立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要加强涉外法律工作,完善涉外法律法规体系。
专题三 依靠力量理论
(一)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
1.坚持一切为了人民
党的十八大指出,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是检验党一切执政活动的最高标准。
2.坚持共同富裕的目标
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
3.坚持经济社会发展与人的全面发展的统一
经济社会发展是人的全面发展的前提和条件。人的全面发展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目的。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依靠力量
1.工人、农民和知识分子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根本力量
在当代中国,包括知识分子在内的工人阶级和农民阶级,始终是推动我国先进生产力、先进文化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的根本力量。
(1)工人阶级是国家的领导阶级
中国工人阶级是中国先进生产力和先进生产关系的代表,是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基本动力,是中国共产党的阶级基础,是社会主义国家的领导阶级。
(2)农民阶级是基本依靠力量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定不移地依靠广大农民群众,这是由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决定的。
(3)知识分子是中国工人阶级的一部分
在当代中国,知识分子作为工人阶级中掌握科学文化知识较多的主要从事脑力劳动的一部分,是先进生产力的开拓者和发展教育科学文化事业的基本力量,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2.新的社会阶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出现了一些新的社会阶层。主要有:民营科技企业的创业人员和技术人员、受聘于外资企业的管理技术人员、个体户、私营企业主、中介组织从业人员、自由职业人员等。
劳动、知识、人才、创造,四者是一个具有内在联系的统一整体,劳动在其中居于核心和基础的地位。
3.巩固和加强各族人民的团结合作
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我国各民族密切交往、相互依存,形成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格局:各民族人口在分布上呈现“大散居、小聚居,交错杂居”的特点。
(三)巩固和发展爱国统一战线
1.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的内容和基本任务
新时期的统一战线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的最广泛联盟。
新时期的统一战线包括两个范围的联盟:一个是大陆范围内,以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为政治基础的团结全体劳动者、建设者和爱国者的联盟,这是统一战线的主体和基础;一个是大陆范围以外,以爱国和拥护祖国统一为政治基础的团结台湾同胞、港澳同胞和海外侨胞的联盟,这是统一战线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两个方面互相结合,互相促进,共同构成了一个整体,体现了新时期统一战线空前的广泛性。
2.加强党对统一战线的领导
党的领导问题是统一战线中的核心问题。新时期统一战线的主体是社会主义的。
3.全面贯彻党的民族政策和宗教政策
(1)全面贯彻党的民族政策,正确处理民族问题
社会主义时期民族问题的实质,是各民族人民的内部矛盾。
社会主义时期处理民族问题的基本原则是:维护祖国统一,反对民族分裂,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
第一,民族平等是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的政治前提和基础。
第二,民族团结是维护国家统一、实现各民族共同发展的根本保证,是中国处理民族问题的根本原则,也是中国民族政策的核心内容。
第三,各民族的共同繁荣是解决民族问题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
(2)全面贯彻党的宗教政策,正确处理宗教问题
要全面贯彻党的宗教信仰自由的政策,依法管理宗教事务,坚持独立自主自办的原则,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我国实行政教分离的原则,任何宗教都没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都不能干预国家行政、司法和教育等国家职能的实施。
(四)建设巩固国防和强大军队
1.建设一支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人民军队
第一,听党指挥是灵魂,决定军队建设的政治方向。
第二,能打胜仗是核心,反映军队的根本职能和军队建设的根本方向。
第三,作风优良是保证,关系军队的性质、宗旨、本色。
2.构建中国特色现代军事力量体系
构建中国特色现代军事力量体系,这是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的重要目标性要求。
一是调整优化作战力量结构;二是加快新型作战力量建设;三是推进作战要素融合集成。
3.推动军民融合深度发展
今后一个时期军民融合发展,总的是要加快形成全要素、多领域、高效益的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格局,丰富融合形式,拓展融合范围,提升融合层次。具体地说,就是要做到“四个强化”:强化大局意识,强化改革创新,强化战略规划,强化法制保障。
专题四 领导核心理论
(一)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保证
1.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宗旨
《中国共产党章程》规定: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
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决定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是检验党的一切执政活动的最高标准。
2.坚持党的领导必须改善党的领导
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就是要坚持党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领导核心地位,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作用。
要坚持党的领导,必须不断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
第一,充分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
第二,要正确处理党的领导和依法治国的关系,提高依法执政水平。
第三,要不断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
(二)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
1.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当前,世情、国情、党情发生了深刻变化,党的建设面临许多前所未有的新情况新问题新挑战。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必须清醒认识党面临的四大考验: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在面临四大考验的同时,精神懈怠的危险、能力不足的危险、脱离群众的危险、消极腐败的危险更加尖锐地摆在全党面前,必须对此保持清醒认识。
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必须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牢牢把握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这条主线,准确把握和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规律,立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以科学理论指导党的建设,以科学制度保障党的建设,以科学方法推进党的建设,始终保持党员和干部思想纯洁、队伍纯洁、作风纯洁、清正廉洁。
2.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
党的执政能力就是党治国理政的本领,具体来说,就是党提出和运用正确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和策略,领导制定和实施宪法和法律,采取科学的领导制度和领导方式,动员和组织人民依法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经济和文化事业,有效治党治国治军,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本领。
把党建设成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政党,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提高执政水平的根本要求。
3.加强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
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和执政地位,是党的建设面临的根本问题和时代课题。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最重要的就是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密切联系群众。
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就是要通过推进党的各方面建设,使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和我国社会发展进步的要求,反映全国各族人民的利益和愿望,使各级党组织不断提高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始终发挥领导核心和战斗堡垒作用,使广大党员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始终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使党永葆与时俱进的品质、始终走在时代前列。
加强党的纯洁性建设,就是要通过推进党的各方面建设,使党的各级组织和广大党员在思想和行动上符合党的宗旨要求,保持纯粹清正的状态。党的纯洁性体现在党的思想、政治、组织和作风各个方面。
(三)全面从严治党
1.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
“全面从严治党”作为“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基本内容提出后,对党要管党、从严治党提出了更高、更全面的要求。所谓“全面”就是治党要覆盖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反腐倡廉和制度等党的建设各个领域。从严治党,关键在治,要害在严。
2.坚持思想建党与制度治党相结合
将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紧密结合,是中国共产党自身建设的显著特点和特有优势。思想建设是党的各项建设包括制度建设的基础。制度治党是思想建党的有力保障,思想建党的成果不断凝结和形成为制度,思想建党的不断深化和持续进行也需要靠制度来保障和维护。
思想建党是无产阶级政党的基本原则。制度建党是从严治党的根本之道。
3.加强组织、纪律和作风建设
第一,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必须首先落实在党的组织建设方面。
第二,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就要靠严明纪律。
第三,全面从严治党,作风建设至关重要。作风问题的核心是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4.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
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是从严治党的重中之重。
第一,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
第二,坚持惩治不放松。
第三,加强反腐倡廉教育
第四,推进反腐败体制机制创新。
政治一定有很多最近才开始复习的同学,开始背书,背也背不明白,背下来了也不会做题,毛用啊?理解最重要!别2的喝的拖延了,4节课抓紧建立知识体系,明白体系才能做懂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