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人本科中山,报考央财。初试393,数学131,考虑到我从一个医科专业跨专业考金融,备考时间很仓促,全程大概四五个月,数学完全零基础开始...
本人本科中山,报考央财。初试393,数学131,考虑到我从一个医科专业跨专业考金融,备考时间很仓促,全程大概四五个月,数学完全零基础开始自学,回首考研路,确实有些经验教训想与大家分享。我是医科生,在医学院数年的悉心培(zhe)养(mo)下,已然忘记了什么是求导和积分,最开始最简单的三角函数也不记得。从一只小白一步步成长着实不易,虽然数学分数不高,但我的经验对于数学零基础或者自认为基础不好的小伙伴来说,或许有可取之处。
我考的是数三,数一数二的小伙伴选择性参考。
备考资料:
高等数学(上、下)第六版,同济大学数学系编
高等数学习题全解指南(与上配套)
工程数学-线性代数第五版,同济大学数学系编
线性代数附册学习辅导与习题全解(与上配套)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第四版,浙江大学盛骤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习题全解指南(与上配套)
考研数学复习全书
考研数学复习全书分阶习题同步训练(与上配套)
数学基础过关660题
数学历年真题权威解析
线性代数辅导讲义
我用的都是最基础最核心的资料,没有买其它花哨的辅导书。
可能我整个备考规划中最明智的一个安排就是把大部分时间分配给了数学。我想即使在一般情况下这也是个真理,应该把最多的时间花在最能拉开分数的科目上。对一般人来说,在同等的付出下,数学拉开20分比英语拉开20分的可能性要大得多。
备考经验:
就备考经验来说,其实比起学习别人的经验,我认为大家更应该去努力养成自己良好的学习习惯。就考研来说,我认为把你和别人区分开来的并不是一本二本三本,也不是你准备的时间有多长多短,而是你自己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这才是贯穿始终的东西。
得益于高中阶段魔鬼般的训练和一直以来对数学纯粹的passion,一些小的习惯帮助我更好的学习数学。
1、钻研精神
看书做题必须明白每一步是为什么,不懂得问题可以请教大神研友,实在不明白可以在旁边标注,也许下一轮复习再看时就想通了。这样看书的确会很慢,但是学得很扎实。后期做题时必会感激自己前期这样扎实的学习。
2、尽量独立做题
包括第一轮看教材时,书上的例题也先盖住答案自己做。包括教材的章节习题和复习全书的例题等等,切勿看完题目就看答案,给自己留时间思考。
拿出做不出来誓死不看答案的决心,和一些数学大神交流后我发现这是他们的共性,既然是大神们的共性,那必然有可取之处,就像我发现身边诸多英语口语很棒的大神都爱看美剧,于是想练口语的我自然就要多看美剧。
一些小伙伴像看小说一样全书,扫过题目和答案一页页翻过,貌似效率很高。但看完之后把书拿开,会做的题目又有几道呢?
不排除个别大神有特立独行的学习方式,但我认为对大多数人来说,拿出笔和纸,盖住答案先自己做题,做完拿自己的答案和例题答案比对,虽说看似低效,但做一道题就掌握一道题目其实是最高效的。
3、在做题过程中不要眼高手低
除非特别简单两步出结果的题目,我都会在稿纸上一步一步写出答题步骤。首先因为只有你自己做了才能真正的发现问题,发现自己的薄弱之处,其次这也是个练习的过程,比如一些常用的求导、积分、解微分方程、级数求和等,要像高考那样经过反复的训练,直到不用过大脑就可以写出下一步,考场下的扎实训练才能保证考场上的高效准确。
4、注重反思
在自己做完一道题目后核对答案的过程中,不能核对最终结果正确了就万事大吉了,毕竟每本书里答案部分占了一半甚至大半,即使这道题做对了也应该仔细研读书里的答案。
很多技巧与新知识就是这么学来的,比如求积分那一章教材的课后题目,我的积分方法和答案的积分方法大多数题目都不一样,做完一道题目查看答案的过程中常常有“哦!原来还可以这么做,真是天才!”的感觉。如果只核对积分结果的正确与否而对精彩的解答弃之不顾了岂不可惜。
5、注意复习
一道题目不能做了一遍就不管了,有条件的话尽量安排反复复习。我认为数学并不一定刷多少套试卷,多少习题册,到后期大家刷的李永乐6+2,张宇几套卷,还有挑战135+之类的我一个也没做。
上面列出的参考书的题目能全部做了的话,题量已经不小了,后期的一些时间我认为复习旧题目比刷新试卷的收益要大。看过的知识是会遗忘的,尤其是复习全书上很多的变态题目。
在准备考研期间,短时间内要接触大量的知识,学得快忘得也快。跟几个小伙伴交流发现大家有一种共同的感觉,明明十几天前才看过的题目,回头复习完全没印象,“哦?我真的有看到过这里么,这个符号是我自己标注的吗?”自己都不相信会遗忘的如此之快。所以尽量安排复习,重要的题目标记星号反复重复。
上一篇: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基础阶段知识点:数字特征(三)
下一篇:最后一页
院校推荐
最新资讯
考研院校
考研调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