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信息网【官方站】—国内主流考研网站,考研信息第一平台!

考研信息网【官方站】

常雷老师谈:431金融复试热点“熔断机制”

摘要:前段时间中国股市引入熔断机制,一时炒的沸沸扬扬,但是很快就在热闹中熔断了。随着考研分数的陆续出来,复试进入了我们的视野,面试无疑是...

前段时间中国股市引入“熔断机制”,一时炒的沸沸扬扬,但是很快就在热闹中熔断了。随着考研分数的陆续出来,复试进入了我们的视野,面试无疑是复试中最重要的一块,做为最近的金融热点,熔断机制很可能成为考官的香饽饽,那么如何结合书本知识理性地看待熔断机制呢,常老师在这里简单说下自己的看法:

  一、“熔断机制”的定义

  熔断机制(Circuit Breaker),也叫自动停盘机制,是指当股指波幅达到规定的熔断点时,交易所为控制风险采取的暂停交易措施。具体来说是对某一合约在达到涨跌停板之前,设置一个熔断价格,使合约买卖报价在一段时间内只能在这一价格范围内交易的机制。2015年12月4日,上交所、深交所、中金所正式发布指数熔断相关规定,熔断基准指数为沪深300指数,采用5%和7%两档阈值。于2016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并于2016年1月8日暂停。为维护市场平稳运行,经中国证监会批准,上海证券交易所决定自2016年1月8日起暂停实施《上海证券交易所交易规则》第四章第五节规定的“指数熔断”机制。

  从上面可以看出引入熔断机制主要是用来维稳市场,规避风险,避免股市剧烈波动,同学们在这里一定要清楚的是规避的风险是系统风险,采用的是沪深300指数。金融里的风险分为两类:系统风险和非系统风险;非系统风险是指影响个别股票的因素,其可以采用投资组合的风险得到完全分解;而系统风险是指对所有股票都能产生影响的因素,一般指利率、汇率、GDP等因素的变化。因此在了解熔断机制定义的同时,知道其目的,规避的风险定义是有效的补充。

  二、熔断过程

  2016年1月4日,A股遇到史上首次“熔断”。早盘,两市双双低开,随后沪指一度跳水大跌,跌破3500点与3400点,各大板块纷纷下挫。午后,沪深300指数在开盘之后继续下跌,并于13点13分超过5%,引发熔断,三家交易所暂停交易15分钟,恢复交易之后,沪深300指数继续下跌,并于13点34分触及7%的关口,三个交易所暂停交易至收市。

  2016年1月7日,早盘9点42分,沪深300指数跌幅扩大至5%,再度触发熔断线,两市将在9点57分恢复交易。开盘后,仅3分钟,沪深300指数再度快速探底,最大跌幅7.21%,二度熔断触及阈值。这是2016年以来的第二次提前收盘,同时也创造了休市最快记录

  按照证监会的原本意图:引入指数熔断机制的主要目的是为市场提供“冷静期”,避免或减少大幅波动情况下的匆忙决策,保护投资者特别是中小投资者的合法权益;抑制程序化交易的助涨助跌效应;为应对技术或操作风险提供应急处置时间。但是明显的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虽然不是股市大跌的主因,但熔断机制有一定“磁吸效应”,即在接近熔断阈值时部分投资者提前交易,导致股指加速触碰熔断阈值,起了助跌的作用。权衡利弊,负面影响大于正面效应。因此,为维护市场稳定,证监会决定暂停熔断机制。

  三、“熔断机制”熔断原因

  现在世界各国普遍采用市场机制,因为其在配置资源时是有效的。所谓市场机制:即看不见的手“价格”指引着交易,最后达到市场出清,且结果是有效的。经济学里的有效即是帕累托最优:所有的交易收益都耗尽,集体福利达到了最大化。同学们这里一定要再回头复习下“纳什均衡”和“瓦尔拉斯均衡”的联系与区别。但是很明显熔断机制阻碍了市场力量的正常发挥:

  熔断,破坏了市场正常出清的程序,集聚的力量和恐慌必将在下一场开市之前反弹。中国股民大多都是投机者。所谓的理性预期很大一部分就是跟风,采用熔断机制就等于告诉股民,中国股市有泡沫,容易发生大的波动,那当然要赶在熔断之前交易,不然就没时间了。所以熔断机制下,市场价格不能及时地反映交易者的交易意愿,容易导致价格扭曲和有效性下降。其被熔断是必然的。

  最后祝愿同学们都能取得自己想要的结果。

 

院校推荐